摘要
脾乃后天之本,居中州,运水谷,生气血,衡气机,灌四傍,统四脏。脾的功能强健,是保证人体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文中基于中土五行学说阐述脾主四时、脾养四脏,以及脾通过化生气血、调节气机来实现“常以四时长四脏”。一年四季,脾气健运,化源充足,五脏得养,则正气存内,腠理固密,御邪于外,即“四季脾旺不受邪”,对中医治未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土五行,来源于古人对方位和季节认识的“河图”,是指土居中央,而木、火、金、水分别位于东、南、西、北四
关于脾之主时,尚有两种说法:①脾不主时(脾主四时)。《素问·太阴阳明论》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不单独主一个季节,而是分主四时之中“各十八日”,蕴藏于四季,居中央灌溉、滋养余四脏的生长。②脾主长夏。《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王冰注云:“长夏,谓六月也。”长夏是一年的中间,即湿热最盛的农历六
《素问·太阴阳明论》曰:“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国语·郑语》亦说:“土与木火金水杂以成百物。”可见,在万物生成中,土是不可或缺的。中医学认为,气血冲和是维护人体生命健康的基本条件,其主要依赖于水谷精微,而脾胃为“仓廪之官”“五脏六腑之海”,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同运化和产生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故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根据中土五行模式,脾居中央,凌驾于其余四脏之上,要转输水谷精微至其他四脏,充养全身。其余四脏的气血津液都来源于脾,故脾必为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且脾不仅生血,亦统血。《金匮要略编注·下血》曰:“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脾的主导地位可见一斑。脾居中央,土生万物,脾为精气血津液的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与四时四方无配,故《素问·玉机真脏论》称脾为“孤脏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者为脏气升降之枢纽。脾脏生化气血津液,转输水谷精微,布散四周,充养全身。脾气在这生化转输的过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清代黄元御在前人的基础上完善了中土五行学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则很好地体现了“治未病”这一思想,还表明了“实脾”是治未病的关键,这与“四季脾旺不受邪”有异曲同工之意。治未病可从扶正气和防邪气入
中土五行模式下的“四季脾旺不受邪”还应注意建立整体性的调理模式,不能忽视其他脏腑。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亦是一个整体,环环相扣,相互影响,只是脾土的生理功能,在协调机体的阴阳动态平衡中,扮演着“总指挥”的角色,发挥着统领、协调的重要作用,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所以,在治未病或治已病时,不可仅着眼于已病的一脏,应五脏并重;调治其他四脏病变时,应注意兼顾脾胃。未病先防要顾护脾胃,既病防变要复脾健运,瘥后防复要补养脾
脾为后天之本,元气之母,主运化水饮谷物,化生营卫气血,转运脏腑之气,居中央,主四时,灌四傍,养四
参考文献
孙广仁,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48-49,55-56. [百度学术]
王家琪,王彩霞.“脾不主时”与“脾主长夏”的内涵及发展[J].中医杂志,2017,58(9):724-728. [百度学术]
刘 华,袁卫玲,孟静岩,等.脾主四时内涵之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2):4931-4934. [百度学术]
程勋树,王海军.中土五行理论中脏腑与情志的关系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9,36(11):1082-1085. [百度学术]
黄元御.四圣心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补充页码. [百度学术]
陆 敏,王德明.浅谈《内经》之“脾为之使,胃为之市”[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2):3371. [百度学术]
高振华.“四季脾旺不受邪”与肿瘤防治[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9):182-183. [百度学术]
李书楠,林 平.脾为后天之本与中医治未病[J].光明中医,2017,32(3):340-342. [百度学术]
熊 斌,钱会南.“四季脾旺不受邪”刍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5):343-344. [百度学术]
黄博威,刘启鸿,黄文彬,等.谈“四季脾旺不受邪”[J].福建中医药,2019,50(3):45-46. [百度学术]
申定珠,崔 瑾.浅探“四季脾旺不受邪”与免疫的关系[J].国医论坛,2003,18(6):18-19. [百度学术]
钟阳红,皮 鹰,伍庆华.从“脾统四脏”谈“治未病”[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7(1):20-22. [百度学术]
蔡华珠,刘启鸿,纪立金.“居中央,灌四旁”之刍议[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6):7-9.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