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基于标准化代谢性疾病中医药管理平台服务模式的构  PDF

  • 谢维 1
  • 余宗明 1
  • 叶海燕 2
1.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2. 四川省绵阳市中医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最近更新:2023-04-25

  • 全文
  • 图表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目录contents

摘要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是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管理的平台,在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诊治中,中医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既往临床工作者基于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进行了新的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文中提出在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基础上建设联合中医门诊,建设以中西医联合、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为特色的代谢性疾病管理服务平台服务模式,即在现代医学诊治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中医药特色,发挥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所具有的多中心数据共享服务优势,建立糖尿病标准化、规范化中医药诊疗模式。

慢性病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问[

1],代谢性疾病既是慢性病的组成部分,又是其他慢性病发生、发展的始动与推动因素,其自身具有以下特点: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如2型糖尿病也可在青少年时期发病;随着医疗检测水平的提高,对疾病的相关性指标及风险性预测研究不断深入,可通过早期干预而避免或延缓疾病发生;代谢性疾病常合并心血管、神经、肾等部位多种并发症,疾病诊疗需多学科参与协作;饮食、运动、药物、教育及自我检测被喻为糖尿病管理的“五驾马车”,代谢性疾病的治疗不仅在于药物,更需要提高患者的疾病管理意识与依从性,以医患协作的形式,广泛参与疾病的全程管理。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National 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MMC)是由中国医师协会联合上海瑞金医院合作发起,遵循“一个标准、一站式服务、一个中心”的原则,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管理的平台,集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快速检测、数据分析和患者宣教、随访于一[

2]。在传统慢性疾病管理的基础上,MMC实现疾病标准化、规范化临床诊疗和监测随访以及患者病历资料、病情状况平台共享,既丰富疾病管理模式、规范诊疗技术,又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医疗服务产业相结合,推动代谢性疾病标准化管理。但MMC在实行过程中亦发现了许多不足:一站式管理模式下,多学科参与不足;分级诊疗模式下,基层患者参与度不够;寻求最佳诊治方案时,防治方法种类选择性较少。因此,在强调代谢性疾病管理标准化、系统化、全程化的背景下,应不断积极探索、规范新方法,形成以“标准管理、因人制宜”为特点的中国优势。

1 中西医联合与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

2021年,在中医药全程参与新冠疫情防治工作的背景下,四川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快中西医结合的实施意见》,指出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鼓励中医类别医师加入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针对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找准切入点和治疗时机,“宜中则中、宜西则西”共同开展中医联合诊疗服[

3]。在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的诊治中,中医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仅体现在配合胰岛素与降糖药的血糖管理,也体现在疾病早期干预与并发症的防治。在临床诊治方面,包括四川省中医医院在内的“全国引录中医进行临床研究糖尿病基地”及协作单位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提供了优秀的工作范例。将中医药融入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建设中西医联合为主导,多学科共同参与的服务模式具有积极意义。

2 “MMC+中医药”服务模式

2.1 合作基础

MMC即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的代谢性疾病健康服务管理平台,突破了以现实社区或医院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利用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建立起以糖尿病为核心的虚拟“社区”,实现从以区域为主导到为以疾病为主导的转变。同时,随着全科医学、家庭医生的兴起,社会需求包括专科医生,还包括集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部分临床工作者基于MMC进行了新的探索实践,如宋金方[

4]通过建设联合药学门诊,完善MMC一体化诊疗体系,以发挥临床药师的专业优势,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综合管理效果。中医药以整体观与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在以疾病为核心的健康管理中,既可根据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特点分析病机,实现“异病异治”;也可参照中医证候学分析,以一个共同蕴含的“证”进行归纳。糖尿病全程管理服务模式中,中医药在“治未病”“天人相应”“三因制宜”等思想的指导下,可对患者的饮食调摄、起居锻炼等进行指导。中医药与MMC相融合,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中医药的特点与内容,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不断创新推动中医药服务模式,实现传统产业与现代经济模式相结合。

2.2 中医标准化的问题

在“MMC+中医药”的合作模式中,势必会涉及中医的标准化问题,特别是四诊资料。传统模式中,舌象与脉象主要由医生主观判断;在疾病分析与治疗过程中,证型的归纳与治法、方药的确定则依托于中医医师自身的学术能力。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医证候学指标可通过主动输入或智能问诊等方式采集,这为舌象与脉象的规范采集也提供了可能。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准确地辨别证型是有效治疗的前提。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微生物组学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为阐述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

5]。代谢组学为糖尿病分型诊断及复方用药的合理性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特异内源代谢产物的变化有可能成为中医证候分型的生物学基[6],可以推断,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证候分型的标准化问题可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此外,随着真实世界研究在医疗领域的不断开展,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MMC上传的病历资料,通过真实的临床疗效反馈,以中医证候学指标为主要内容,结合临床检查和生物学研究,开展糖尿病及并发症中医证型归纳和治疗原则、方法、方药有效性研究,可优化中医治疗方案,不断推动代谢性疾病中医治疗标准化、规范化,实施统一临床诊疗路径。

3 中医药管理平台服务模式的探索

标准化代谢性疾病中医药管理平台(以下简称“中医药管理平台”)依托于MMC,在此基础上建设联合中医门诊,全程参与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其不仅可以结合患者病情,在常规现代医学控制血糖同时,给予恰当的中医处方,还能全程参与糖尿病的管理工作。在以糖尿病为核心,包括并发症的多学科诊治过程中,中医药管理平台既可作为参与者,在疾病发展的特定阶段甚至还可作为主导者,包括疾病的预防及饮食调理、健康宣教、运动调护等。同时,中医药管理平台可建立中医病历档案,将中医证候学资料、医生诊治策略实时记录,实现病情资料平台共享。

3.1 服务模式的构建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分类,主要参照现代医学的分类标准,如慢性并发症可分为微血管病变,包括眼病、肾病、神经病变;大血管病变,包括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变。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又参照人体脏腑系统进行科室划分,按其并发症分别将患者分散于心血管科、眼科、肾病科等各个科室,故糖尿病的整个治疗过程是多学科共同参与的。在中医药服务模式的构建中,应积极发挥中医优势,结合中医药整体观、辨证论治的特点,将中医门诊划分为两类。一类以内治法为主,主要以“脏腑学说”为核心,辨证论治,采用中药汤剂、复方、丸剂、散剂治疗;另一类则以中医外治法为主,包括针灸、熏洗、外敷等。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所含疾病种类繁多,包括糖尿病足、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病情复杂,可通过内科治疗,也可结合中医外治法处理。同时,还可利用中医医师会诊、中医门诊随访、中医健康咨询等。

3.2 运行模式

3.2.1 服务人群

管理平台所服务患者主要包括四类人群。第一类人群为糖尿病前期及具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如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者;第二类人群为确诊糖尿病,但发病年龄小,病程短,血糖控制可,未见并发症的患者;第三类人群为确诊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差,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但整体状况较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第四类人群为确诊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同时接受其他专科治疗,整体状况较差的患者。

3.2.2 服务内容

首先对患者进行病史及中医证候学资料采集,包括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及检查、检验资料等。西医医生可评估患者疾病情况。中医医师应根据患者四诊资料,参照病历及辅助检查,进行以下判断:(1)病机辨析,准确把握疾病特点;(2)病情状态评估,即患者目前处于亚健康或疾病哪种状态;(3)证候分型;(4)阶段评估,参照中医疾病分期标准,判别患者所处阶段;(5)体质辨识。然后,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状况按照上述标准分组,当资料不完整导致无法准确评估或病情变化需重新评估时,应建议或开具相应辅助检查项目。

对于治疗方案的确定,中医医师和西医医师应联合决策,包括是否用药、是否中西医联合或采用单种治疗手段。尤其是患者合并并发症或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时,中医医师更应参与多学科联合诊疗,判断患者在专科治疗的同时,是否采取中医治疗手段以延缓并发症、减轻痛苦,或在现代医学无特殊性治疗手段,或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时,是否采用单一中医药治疗。总之,中医药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盥洗、中医汤剂及复方制剂等,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此外,饮食、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治疗手段,既可参照现代营养学进行指导,又可结合中医体质学说、治未病思想,进行体质辨识,予以全程管理指导,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后期随访工作中,患者的疗效反馈反映了治疗方法、实施手段的有效性,中医药管理平台通过MMC数据共享模式,可通过多中心进行患者动态观察、阶段评估,及时采用相应的治疗手段。在大数据技术分析模式下,中医药管理平台以患者为主线,分析不同时段所采取的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或以某种治疗方法为主线,分析代谢性疾病的中、西医介入时机是否合适;或在整个病程中,分析所采取手段的最佳适应病症及阶段。中医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应用依托于中医医师的的判断和选择,可通过该管理平台,不断在“实践-反馈-实践”中分析总结,形成完整代谢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指南,以标准化的诊疗方案,更好融入MMC管理之中。中医药管理平台的服务模式具体见图1

图1  中医药管理平台服务模式

3.3 工作特点

3.3.1 整体评估,确定阶段目标

朱洪兵[

7]在肝癌治疗中运用中西医联合MDT模式,首先建立明确的生存目标,如“无瘤生存”还是“带瘤生存”,任何治疗方式都以此为目标。在糖尿病的诊治过程中,多学科联合诊疗应贯穿始终,中、西医医师应准确认识糖尿病的病程发展及结局,同时确定阶段目标,采用单一或联合治疗手段。如肥胖,是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多种代谢性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阶段性目标是减轻体重,避免糖尿病发生,治疗方法可选用中药茶剂、穴位埋线以及利拉鲁肽皮下注射,应结合患者情况与依从性,确定合适方案。对服务患者进行四类人群进行区分,也方便后续确定治疗目标,如糖尿病前期的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这类患者以及糖尿病早期患者,可按中医体质学说进行分类,分别进行饮食、运动、心理调护,亦可根据患者需求和中医疾病状态辨识,进行中药汤剂或复方干预,争取以中医治疗为主。在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或严重并发症时,应积极配合专科治疗,亦可针对患者某一特殊症状,如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手脚麻木、胃轻瘫,采取针灸、中药汤剂等方法,以中医针对性治疗为主要改善手段。

3.3.2 辨证为主,辨病相辅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内容,将中医干预方法分为内治、外治为主的两类也是辨证论治的体现。糖尿病可分为多种类型,如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等,糖尿病也可由一种疾病产生多个并发症,即“一分为多”。在中医诊疗过程中,将不同类型、不同并发症以一个共有的证型进行总结而确定方案,即“异病同治”。但辨证论治的同时,应要求中医医师在参与专科诊疗过程中,辨析疾病特点,准确把握各个疾病的病机而制定个体化处理方案。在糖尿病的范围中,在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的基础上,不同类型、不同并发症各有特点,即“同病异治”。辨证论治为建立糖尿病规范、统一诊疗路径及诊治方法提供了可能,将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可提高临床疗效,避免病情恶化。

4 小结

中医药融入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的构想,是一种中西医联合、多学科一体化诊疗的服务模式,不仅是对MMC服务内容的补充,提高了基础患者的参与度,也利用MMC标准化管理、病情资料实时记录、数据资料平台共享等优点,建立糖尿病患者中、西医病历档案。中医药管理平台利用平台网络信息技术,分阶段、分人群、分病种,以患者实际疗效的反馈,探究中医药干预手段的可行性、有效性及治疗时机,初始运行可能难以实现统一的诊疗路径,但在不断的数据分析整合中,可逐步规范从而形成完整的中医诊疗思路。

参考文献

1

潘 锋.中国糖尿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7):1-3. [百度学术] 

2

唐明霞,赵丽丽.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患者个案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S1):166-167. [百度学术] 

3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四川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快中西医结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http://sctcm.sc.gov.cn/sctcm/gzdt/2021/8/9/fe13796a0c6343a4b0f65e1142b50873.shtml.2021-08-09. [百度学术] 

4

宋金方,李霞,华文进,.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建设联合药学门诊的成效分析[J].医药导报,2021,40(2):274-278. [百度学术] 

5

王新苗,张海宇,魏秀秀,.糖脂代谢紊乱机制研究及中医药防治的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2):214-217. [百度学术] 

6

王语晴,郭婉琴,肖洪彬,.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及中药复方的代谢组学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1(6):962-966. [百度学术] 

7

朱洪兵,曾普华,郜文辉,.中西医联合MDT模式在肝癌治疗中的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9,25(22):21-24,31.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