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平乐正骨创伤后期药物内治法探  PDF

  • 李洁
  • 李雯霞
  • 张晓辉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最近更新:2022-08-10

  • 全文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目录contents

摘要

平乐正骨创伤药物内治法是平乐正骨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创伤后期,机体多见虚证,但也有因病久不愈,六淫外侵,情志内伤而有邪实者,临床诊治较复杂。本文深入探析了平乐正骨药物内治法之创伤后期的用药方法及代表方剂,以期进一步发掘平乐正骨创伤后期药物内治法的规律与精髓,为创伤后期患者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

平乐正骨是我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骨伤科流派之一,始于清嘉庆年间,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具备系统、详实的临床理论体系和科学、实用的实践方法。平乐正骨药物内治法是平乐正骨系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创伤内治法秉承平乐正骨药物内治法“早期、中期、后期”三期辨证之总纲,强调按病程先后,循序治疗。本文从平乐正骨内治法系统理论出发,深入探析了创伤“后期”药物内治法的用药方法及代表方剂,为创伤后期患者的临床用药及方法提供参考。

1 创伤“三期”药物内治法概要

平乐正骨药物内治法创立了“初、中、后”三期辨证用药法,此“三期”辨证用药方法,既有时间概念,又不唯以绝对的时间界限来衡量。平乐正骨擅于伤科“初、中、后”三期辨证施治,同时也结合部位辨证。在临床诊治中,综顾患者的年龄、损伤程度、体质和临床症状等,故“三期”药物辨证法的实质是整体辨证。平乐正骨认为,创伤初期一般指伤后两周之内,此期主要特征为血瘀气滞,形气俱伤,肿痛兼作。治则当以“破”为主,即破血而逐瘀,因瘀不去则新不生,新不生则骨难长,初期重“破”,瘀去则新生,故也称初期为“祛瘀生新期”。伤后约3~6周期间,此期为“中期”,中期主要治则以“和”为贵,中期主要特征是患者的瘀阻在渐退,肿痛在消减,伤症在改善,然而其瘀去而未尽,气血通而不畅,故宜调和气血,气血和畅则血活生新,生新而濡养筋骨,此期也称“活血接骨期”。

创伤后期从时间概念上多指受伤六周以后,进入创伤后期的患者,由于久病卧床,病久多虚,虚则气血衰少,筋骨失养,影响骨折愈合;骨折较长时间因固定而限制活动,必将影响气血通畅。由此,创伤后期病机的基本特点是气血失衡,阻滞经络,累及或伤及脏腑,导致机体功能失衡,而表现出肢体虚肿,关节活动不利等一系列并发症状。创伤后期患者呈现伤重、日久、元气耗损等特点,或“早期”“中期”攻伐失当,正气损伤,多见虚证;也有因病久不愈,营卫失调,六淫外侵,情志内伤而有邪实者。故创伤后期内治法当辩而治之,结合机体正虚或邪实,或补,或攻,或补正与祛邪兼施;同时兼顾,以防补虚而留[

1],此后期也称“补肾壮骨期”。

2 创伤“后期”药物内治法的理法方药

2.1 补中益气法

补中又称补气,益气即用补气药物治疗气虚证的方法。此法适于病程较长,卧床日久,正气耗损,中气虚弱,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懒言少食,肢体虚肿,按之陷指,骨折愈合迟缓。

代表方为加味补中益气汤,药用:黄芪15 g,党参15 g,白术12 g,陈皮3 g,炙甘草5 g,当归10 g,升麻5 g,柴胡5 g,川续断9 g,骨碎补10 g,砂仁6 g。此方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全方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自可痊愈;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脱、下垂之证自复其位。砂仁有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之功,加味川断、骨碎补,以补肾强骨,续伤止痛。上肢创伤宜加味桂枝,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具温通经脉,散寒止上肢痹痛之效;下肢创伤宜加味桑寄生、川牛膝。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对痹症日久,伤及肝肾,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者尤宜;川牛膝具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对腰膝酸痛,下肢萎软具有较强功效。

2.2 气血双补法

气血两虚多由久病耗伤,气血两亏所致。或先有失血,气随血衰;或因气虚,血液生化无源而日渐衰少,从而形气血两虚病证;或先因气虚,不能生化血液,以致气血两虚。气血双补法适于伤情较重,卧床日久,或亡血过多,虽经较长时期调治,仍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等各种气血亏损,筋骨萎弱等。

代表方之一为八珍汤,药用: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熟地、白芍各10 g,炙甘草5 g,川芎6 g,大枣2 枚,生姜3片。代表方之二为十全大补汤,药用:黄芪10 g,党参10 g,白术12 g,茯苓12 g,当归10 g,熟地12 g,白芍12 g,川芎6 g,炙甘草5 g,肉桂0.6 g,加味川断10 g,骨碎补8 g,陈皮10 g,砂仁6 g。十全大补方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药性温不热,平补有效,养气育神,醒脾止渴,顺正辟邪;加川断、骨碎补,补肝肾,强筋骨,多用于损伤后期,气血两虚,腰膝酸痛,下肢萎软等证。

补类药品性多滋腻,补益的同时要注意兼顾脾胃功能,忌出现脾胃运化失司,否则任何补剂都将难以奏效。通常在补益的同时佐以健脾健胃类药物,使补而不腻,以防补而助邪。

2.3 益气滋肾养血通经法

平乐正骨认为,益气滋肾养血通经法适于脊柱骨折并督脉受损患者,尤其在肢体瘫痪后期,全身一般情况较好者,可用本法治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即形不足者,宜用甘温味薄气厚之品,如黄芪、人参等补气类药物,补气养形;精不足者,即肾精不足,肾精亏损,可用熟地、枸杞、茱萸等味厚滋补之品,亦可用血肉有情之品如龟板、鹿茸等之品,补精充髓。

代表方之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方用黄芪120 g,当归尾6 g,赤芍5 g,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3 g,加味首乌10 g、枸杞10 g。主治气虚血滞的半身不遂,口歪眼斜,及头部、脑髓或脊椎督脉受损而致的截瘫后期。代表方二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方用黄芪15 g,桂枝12 g,白芍12 g,生姜25 g,大枣4枚。主治血痹引起的肌肤麻木不仁,亦用本方加减,治疗脊椎骨折,督脉损伤引起的截瘫,软瘫者可加续断、骨碎补、血参、五加皮、地龙;硬瘫者可加全蝎、蜈蚣、僵蚕。

2.4 补肾壮骨法

此法适用于骨折时间较长,虽骨折对位对线与全身一般情况均较好,唯有骨折超过三个月仍不愈合,或久不愈合等愈合迟缓。主要是由于肾精亏损,髓不养骨,可在有效外固定的前提下,服用补肾壮骨类药物。代表方补肾益气壮骨丸,此为平乐正骨传统制剂,即特效接骨丸。方剂组成黄芪、人参、当归、熟地、枸杞、鹿茸、川续断、骨碎补、土元、三七、陈皮、甘草。以上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 g,每次服1丸,每日2~3次。

此方主用于骨折后期,愈合迟缓,主要功效补肾壮骨,益气活血。黄芪、人参为补气药,可补元气,补脾益肺,健脾补中,益卫固表;当归、熟地、补血调经,活血止痛,补血养阴,填精益髓;枸杞滋补肝肾之阴,可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鹿茸、川续断共为补阳药,可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疗伤续折。骨碎补、土元同为活血疗伤药,可破血逐瘀,续筋接骨,活血续伤,补肾强骨;三七入肝经血分,功善止血,有能化瘀生新,止血不留血,化瘀不伤正;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甘草调和诸药。

2.5 温经通络法

此法适用于损伤日久,骨折虽愈,但筋肉僵凝,疼痛,关节活动不利,且遇寒而痛增。究其病因,乃病久体虚,腠理不固,如风寒入侵,血脉痹阻不宜,则需用温经通络法。代表方有独活寄生汤、养血止痛丸等。

独活寄生汤出自《千金方》,由独活、防风、川芎、川牛膝各6 g,秦艽、杜仲、当归、茯苓各12 g,桑寄生18 g,党参12 g,熟地15 g,白芍10 g,细辛3 g,肉桂2 g,甘草3 g。该方以补气血,滋肝肾,祛风湿,止痹痛为主要功用,主治腰肌损伤后期,气血虚弱,肝肾不足,风湿痹痛及腿足伸屈不利等。

养血止痛丸为平乐正骨传统制剂,组方生白芍、血参、香附、秦艽、桂枝、生地、川牛膝、威灵仙、乌药、鸡血藤、甘草。血参即丹参,功善活血祛瘀,能祛瘀生新而不伤正,可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川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鸡血藤亦属活血化瘀药,苦而不燥,温而不烈,行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白芍善治血虚阴亏,具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香附入肝经气分,芳香辛行,善散肝气之郁结,其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要药,以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为主要功效;乌药亦为理气药,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之功效;秦艽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为风药中之润剂,无论寒热新久均可配伍应用,其性偏寒,兼有清热作用,故对热痹尤为适宜;威灵辛散温通,性猛善走,具祛风湿,通络止痛之功用;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甘草调和诸[

2]。以上药味共为细粉,水为丸,每次服6 g,每日两次,温开水冲服。此方养血和营,通经止痛。主治损伤后期或骨折愈合后,关节不利,筋肉疼痛及劳损退化性关节疼痛。

3 讨论

平乐正骨认为,创伤内治法 “早、中、后”三期辨证施治是一个系统过程,三期既有时间概念,又不为时间所限,平乐正骨药物内治法的辨证理念与方法,以气血互根,气血兼治为根本宗旨。创伤初期宜辨证选用攻下逐瘀、利水逐瘀、凉血祛瘀、通窍祛瘀、行气消瘀、益气化瘀等法。损伤经初期治疗后进入创伤中期,此期患者肿痛减而未尽,瘀血尚有残余,若继用初期“攻破”之法,难免伤正气,故应及时改为中期之治法,主要有通经活络、疏肝和胃、理气止痛、调气活血、活血接骨等方法,以实现调和气血、通经活络、祛瘀新生、接骨续筋等功效。平乐正骨创伤后期药物内治法有补中益气法、气血双补法、益气滋肾养血通经法、补肾壮骨法、温经通络法等代表方法,其针对创伤后期机体状况,有因伤重、日久、耗损元气多见的虚症,也有病久不愈,六淫外邪,情志内伤而出现的邪实等证,兼顾补正与祛邪,整体辨证施治,临床疗效确[

5]。平乐正骨创伤后期药物内治法是药物内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伤患者的临床诊治和机体恢复具有较重要的作用,其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探究与发掘。

参考文献

1

郭维淮.平乐正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111-115. [百度学术] 

2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百度学术] 

3

孙贵香,郭艳幸,何清湖,.平乐正骨膳食平衡论——平乐正骨理论体系之平衡理论研究(八)[J].中医正骨,2013,25(4):75-78. [百度学术] 

4

李 洁,张 虹.平乐正骨三期用药之—创伤初期药物内治法探析[J].中医药学报,2019,47(2):58-59. [百度学术] 

5

孙贵香,郭艳幸,何清湖,.平乐正骨五脏协调平衡论——平乐正骨理论体系之平衡理论研究(四)[J].中医正骨,2012,24(12):79-84.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