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痛经属于中医学“经行腹痛”的范畴,郭为汀主任医师结合其临床经验,认为该病血虚、血瘀并见者居多,临床治疗应以养血祛瘀为大法,并以自拟方四物二金一虎汤进行治疗,收效颇佳。
郭为汀主任医师(以下简称“郭老师”)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届福建省名中医,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郭老师在临床上对内科、妇科、男科均有很高的造诣,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在治疗妇科痛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为郭老师学术继承人,现将其治疗痛经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历代医家对痛经有不同的认识和阐发。《金匮要略》对痛经进行了相关记载:“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隋朝巢元方对痛经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论述:“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指出痛经的主要病机在于气血不足,冲任亏虚,而复感风冷邪气,以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故发痛经,其病位在子宫、冲任。明朝张介宾在前人的基础上,对痛经的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认为痛经的发病有实、有虚,还对虚实的不同临床表现进行论述:实证者,多见于“寒凝”“血滞”“气滞”“热滞”;虚证者,多见“血虚”“气虚”。清初女科大家傅山则提出,痛经除与常见的“寒凝”“气血虚”相关外,还常与“热极”“肾虚”“肝气上逆”等因素有关。
郭老师认为,痛经的病因有虚有实。虚证者,多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所致的不荣则痛;实证者,则为气滞、血瘀、寒凝、湿热引起的不通则痛。郭老师强调,临床上各种病因多不单独存在,往往兼而有之,纵观其数十年的临证经验,痛经的发生与血瘀相关者十之有九,而其中又以血虚、血瘀并见者居多。
郭老师认为,临床上应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如果条件允许,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患者应尽量明确西医诊断。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继发性痛经和原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痛经而无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而盆腔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经行腹痛,则称为继发性痛
郭老师重视西医辨病,区分继发性痛经与原发性痛经,其认为主要有三个理由。(1)继发性痛经的治疗,相对于原发性痛经而言,较为复杂,难度较大,治疗周期较长,西医辨病可便于对患者病情预后、转归的判断和疗程的安排;(2)继发性痛经的西药保守治疗效果欠
郭老师强调女子以血为本,经水、乳汁均为血所化,女子的月经、孕育、哺乳等生理机能,均以血为基础,血量或血行出现异常,都将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调经论》所云:“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痛经的发生,虽病因病机多端,但郭老师大多责之于血虚、血瘀,因血虚不荣而痛,血瘀不通致痛。《灵枢·本神》曰:“肝藏血。”肝为藏血之脏,司血海,主疏泄。肝血充足,则疏泄功能正常,气血得畅。倘若肝血不足,肝体失用,疏泄失司,气血不畅,则经时腹痛,正如傅青主所云:“舒则通畅,郁则不扬,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抑拂其气而疼生。”因此治疗痛经,郭老师以养血、活血为大法,再根据辨证,洞悉兼夹病因,而有所加减,或温通,或清利,或益气,或补肾。
郭老师在临床中善用食疗。食疗又称食治,是根据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将食物当作药物,按理、法、方、食施
郭老师认为,食疗对于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低下,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等患者尤为适合。其认为,药补不如食补,且食补口感好,患者更容易接受。在治疗经、带、胎、产疾病时,郭老师习以小母鸡为食材,加入辨证所得方药,以增强疗效。鸡为“五畜”之一,《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表明了食用五畜之肉类能补精益气,使人身体强
郭老师在多年临床中反复总结论证,自创四物二金一虎汤,用于痛经的治疗,效果满意。药物组成:当归12 g,熟地黄25 g,川芎10 g,炒白芍30 g,黑老虎30 g,铁包金30 g,入地金牛10 g,小母鸡1只。功效:活血养血,调经止痛。主治:痛经,属血瘀、血虚并见者。用法:以药方炖小母鸡1只,食肉饮汤,月经干净后每3天1次,月经来停服,7次为1个疗程。方中四物汤是唐代蔺道人的千古名方,善于补血活血,是治疗阴血不足,血行不畅的常用
郭老师在临证中应用四物二金一虎汤治疗痛经,有一定的遣方用药依据及注意事项,具体如下。
(1)凡是原发性痛经者,皆可“辨病论治”,以四物二金一虎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2)凡是继发性痛经,若有外科干预适应证,鼓励接受外科治疗,同时结合四物二金一虎汤加减治疗。(3)随症加减:寒凝者,表现为少腹冷痛,形寒肢冷,遇热得舒,加桂枝15 g、小茴香10 g、生姜15 g、大枣15 g;气滞者,表现为腹部胀痛,胸胁乳房胀痛,加香附12 g、陈皮12 g;气虚者,表现为神疲乏力,动则气促、汗出、心悸,加党参30 g、炙黄芪30 g、炒淮山15 g、砂仁6 g;血瘀者,表现为腹痛拒按,血块多,唇舌有紫斑,舌下脉络曲张,加三七6 g;湿热者,表现为经量多、经期延长,平素带下色黄臭秽,小便黄赤,大便黏滞不爽,加大血藤30 g、忍冬藤30 g,并将熟地黄改为生地黄,炒白芍改为生白芍;肾精不足者,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加菟丝子15 g、枸杞15 g、龟板15 g;肾阳虚者,表现为少腹冷痛,腰膝冷痛,得温痛减,神疲乏力,加鹿角片15 g、肉苁蓉15 g、巴戟天15 g。(4)注意事项:入地金牛有小毒,其毒性成分主要为氯化两面针碱、氧化两面针碱等,过量服用可中毒致头昏 、眼花、呕吐
案1 许某,女,29岁,2013年10月6日就诊。主诉:经行腹痛反复发作10余年。患者经行腹痛发生时疼痛剧烈,常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甚至一过性人事不省等症状,多服用“芬必得”等止痛药,症状暂可减轻,但仍反复发作,苦不堪言。遂于2013年3月前往某省级医院就诊,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病灶在盆腔腹膜,该院给予腹腔镜下切除内膜异位病变,术后予注射“亮丙瑞林”内分泌治疗。但术后患者经行腹痛症状好转不明显,并出现了精神抑郁、头晕等类似更年期综合征样症状,故前来治疗。刻下症:下腹疼痛多在月经前1日开始发作,持续时间2~5日不等,发作时常并发下腹坠胀,腰骶部酸痛,月经色黑、量少、血块多,精神疲倦,舌质淡白,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诊断:痛经,辨为气血亏虚、瘀阻胞宫证。处方予四物二金一虎汤加减,药用:当归12 g,炒白芍30 g,川芎10 g,熟地黄25 g,铁包金30 g,入地金牛10 g,黑老虎30 g,三七6 g,以上药物炖小母鸡。每3天1次,7次为1个疗程。
服用1个疗程后疼痛缓解,持续时间缩短,郭老师嘱其连续服用5个疗程。随访5年,痛经无再发作。
按 腹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继发性痛经的常见病因。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大多医家在治疗该病时均认为与血瘀明确相
案2 曾某,女,22岁,2016年7月18日就诊。主诉:反复经行腹痛5年余。平素经期多为2~3天,月经量少、色黑,每于经前即小腹隐痛,乏力,心悸,时有头晕。曾就诊西医妇产科,完善妇科彩超未发现明显异常,考虑“原发性痛经”,予“双氯芬酸钠”等药(具体不详),症状仍反复,遂前来就诊。刻下症:经行腹痛,面色萎黄,有明显色斑,精神不振,少气懒言,舌质淡,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中医诊断:痛经,辨为气血亏虚、瘀阻胞宫证。处方予四物二金一虎汤加减,药用:当归12 g,熟地黄25 g,炒白芍30 g,川芎10 g,黑老虎30 g,铁包金30 g,入地金牛10 g,党参30 g,炙黄芪30 g,以上药物炖小母鸡。每3天1次,7次为1个疗程。
服用1个疗程后,痛经无发作。后再服3个疗程,随访至今,痛经无再发作。
按 原发性痛经发病率高。郭老师认为,该病虚实夹杂者众多,故在治疗上多寓补于通。女子以血为本,血常不足,该病患头晕、心悸、月经量少,是为血虚之征,此外还出现少气懒言等一派气虚之象。气能生血、行血,是故补气尤为重要。郭老师每遇此类患者,多在四物二金一虎汤的基础上加黄芪、党参,以增强养血、行血之功。黄芪的用量则根据患者的情况酌情增减。
痛经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有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之别。郭老师在临床中发现,不管何种痛经,其中医病机以气血亏虚、瘀阻胞宫并存者居多,故常以自拟方四物二金一虎汤加减,辨病、辨证结合治疗。该方功可活血养血、调经止痛,针对病机,直达病所,往往能收到满意的疗效。由于该方加入的小母鸡乃血肉有情之品,药食两用,口感较佳,病人接受度较高。此外,该方可重复性强,适合于广大基层医院中医生的学习和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谢 幸,孔北华,段 涛.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51. [百度学术]
戴 宇,高嘉鸿,卢小颖,等.青少年痛经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22,41(2):147-151. [百度学术]
李 晶.子宫腺肌病痛经机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10(1):121-122. [百度学术]
丁梦凯,顾振鹏,刘志慧,等.子宫腺肌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2,9(2):47-50. [百度学术]
冷金花.子宫腺肌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0,55(6):376-383. [百度学术]
雷易朋,李凤金,王伟明.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3):29-32. [百度学术]
郎景和,崔 恒,戴 毅,等.2015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专家解读[J].中华妇产科杂,2017,52(12):857-861. [百度学术]
俞雪如.中医学食养、食治、药膳的起源与发展史[J].中药材,2002,25(5):359-362. [百度学术]
谢果珍,唐雪阳,梁雪娟,等.药食同源的源流内涵及定义[J].中国现代中药,2020,22(9):1423-1427,1462 [百度学术]
张 岩,张 焱.论《黄帝内经》中“五畜为益”的食养原则[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8):1029-1030,1048. [百度学术]
沃 野.鸡年美味话食鸡[J].养生月刊,2017,38(5):442-444. [百度学术]
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61-162. [百度学术]
何 丹,万 丹,舒 骏,等.四物汤物质基础、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6(6):221-229. [百度学术]
张荣桃.四物汤的现代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12,31(1):73-76. [百度学术]
舒永志,成 亮,杨培明,等.黑老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1,42(4):805-813. [百度学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95. [百度学术]
广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华南植物研究所.岭南草药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1:110. [百度学术]
吴玉强,杨 兴,邓家刚,等.铁包金提取物镇痛抗炎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4):825-826. [百度学术]
胡 莹,梅全喜.广东地产药材入地金牛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今日药学,2011,21(3):142-145. [百度学术]
连 方,王希波,张建伟,等.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杂志,2002,43(7):545-546.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