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观察消积颗粒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模型大鼠的影响,并探究其治疗的作用机制。
从50只SPF级未孕成年SD雌性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另40只大鼠采用苯酚法完成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消积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28 d。
模型组大鼠出现行为迟缓、精神萎靡、毛发蓬松等现象,且体重明显降低,而消积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体征明显改善,体重在给药第2 w后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模型组血清IL-6、TNF-α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而消积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XB2升高,PGF1α降低,TXB2/PGF1α比值提高,而消积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TXB2均降低,PGF1α均升高,TXB2/PGF1α比值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大鼠卵巢系数未见明显差异;模型组子宫系数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而消积颗粒中、高剂量组均能降低子宫系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模型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宫壁结构改变,子宫腔粘连缩小、扩张或偏位,消积颗粒能够使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及宫壁结构改变程度减轻,其中,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消积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通过改善体征和体重,降低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和血瘀、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子宫系数、减轻炎症反应等环节发挥作用。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感染造成的一组疾病,包括盆腔腹膜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和输卵管卵巢脓肿等,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造成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不孕以及炎症反复发作等后遗症的发生,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SPID多发于育龄妇女,其可出现组织被广泛的破坏和粘连、组织增生及瘢痕形成等病理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中医治疗SPID具有明显的优势,消积颗粒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的院内制剂,是高淑华主任医师的经验方[2]。本方由赤芍、红花、香附、蒲公英、生薏苡仁、昆布等药味组成,临床上可明显改善SPID患者的症状。本实验旨在研究消积颗粒对SPID模型大鼠的影响,探究其治疗机制,为SPID的临床治疗及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消积颗粒(由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制剂部提供,批号:20160311)。
苯酚(成都市科龙公司,批号:20130515);黄耆树胶(国药集团,批号:W20111220);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试剂盒(上海酶联生物有限公司,批号:201606);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试剂盒(上海酶联生物有限公司,批号:201606);大鼠血栓素B2(TXB2)(上海酶联生物有限公司,批号:201606);大鼠前列腺素1α(PGF1α)(上海酶联生物有限公司,批号:201606)。25%苯酚胶浆配制:取西黄芪胶1 g置干燥坩埚内,加4 mL甘油研磨均匀,再加液化苯酚5 mL,继续研磨至均匀状态,最后加蒸馏水11 mL研磨至浓稠均匀无颗粒。
SPF级未孕成年SD雌性大鼠,体重200~220 g,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苏)2014-0001。
TD 6001电子天平(天津市天马公司);FA2104电子分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CKX-31生物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Synergy HT多功能酶标仪(美国BioTeK);LDZ5-2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
取雌性大鼠50只,随机选取40只大鼠采用腹腔麻醉(10%水合氯醛溶液4 mL/kg),常规消毒后,下腹正中切口约2 cm,暴露子宫,在右侧子宫中段处以4号针头小心进针,向卵巢方向缓慢注入苯酚胶浆0.04 mL/只,再逐层缝合切口,进行正常饲养。保留10只不造模作为空白对照。
造模7 d后,将40只大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及消积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消积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的给药剂量分别为2.6 g/kg、5.2 g/kg、10.4 g/kg;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则给予生理盐水。各组按上述剂量灌胃给药(10 mL/kg),每日1次,连续28 d。
每天观察大鼠的毛发、精神、行为等体征状况;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第1、2、3、4 w测定大鼠体重。
末次给药后次日大鼠眼眶取血5 mL,待静置1 h后,离心10 min(3000 rpm),取血清,保存温度为-20 ℃,后期用于测定血清TXB2、IL-6、TNF-α、PGF1α等指标。
脱颈椎处死大鼠,取出子宫、卵巢,称重并计算其系数。
取材后,将右侧子宫用10%甲醛溶液固定后,脱水,石蜡包埋。切片经HE染色,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病理观察指标为:(1)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状况;(2)子宫壁慢性炎细胞浸润状况;(3)子宫腔扩张、粘连或闭塞状况;(4)子腔壁结构改变状况;(5)子宫内膜充血水肿状况[5]。第1、3项指标积分标准为:0分为无病变;1分为范围<1/3的轻度病变;2分为范围在1/3~2/3间的中度病变;3分为范围在2/3以上的重度病变。第2、4、5项指标根据病变严重程度计分:无明显病变为0分;轻度病变为1分,中度病变为2分,重度病变为3分[5]。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
模型组大鼠出现行为迟缓、精神萎靡、毛发蓬松等现象,且体重明显减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而消积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体征明显改善,体重在给药第2 w后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1。
组 别 | 剂量(g/kg) | 给药前体重(g) | 给药后体重(g) |
---|
1 w | 2 w | 3 w | 4 w |
空白对照组 |
- |
222.3±5.5 |
230.5±6.0 |
240.1±5.7 |
249.8±7.7 |
255.4±7.5 |
模型组 |
- |
217.3±6.4 |
223.7±6.5# |
219.4±8.1## |
217.4±7.9## |
217.7±6.6## |
消积颗粒低剂量组 |
2.6 |
217.7±7.3 |
226.6±5.9 |
233.6±4.6** |
241.8±6.0** |
250.4±8.5** |
消积颗粒中剂量组 |
5.2 |
214.7±7.5 |
223.7±7.4 |
232.7±7.1** |
242.0±5.5** |
250.9±7.7** |
消积颗粒高剂量组 |
10.4 |
216.6±8.7 |
226.0±8.2 |
235.3±5.6** |
243.6±6.2** |
253.8±7.9** |
注: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模型组血清IL-6、TNF-α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而消积颗粒低、中、高剂量组IL-6、TNF-α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各组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
组 别 | 剂量(g/kg) | IL-6(pg/mL) | TNF-α(ng/L) |
空白对照组 |
- |
58.13±12.67 |
179.83±29.21 |
模型组 |
- |
189.34±9.40## |
576.51±33.42## |
消积颗粒低剂量组 |
2.6 |
147.59±6.10** |
475.06±29.89** |
消积颗粒中剂量组 |
5.2 |
120.98±6.17** |
346.26±33.42** |
消积颗粒高剂量组 |
10.4 |
99.60±18.57** |
275.18±49.95** |
注: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 与模型组比较,**P<0.01
2.3 各组大鼠TXB2、PGF1α水平及其比值比较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的TXB2升高,PGF1α降低,TXB2/PGF1α比值提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消积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均能降低TXB2,升高PGF1α,使其TXB2/PGF1α比值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各组大鼠血清TXB2、PGF1α水平及其比值比较()
组 别 | 剂量(g/kg) | TXB2(ng/L) | PGF1α(ng/L) | TXB2/PGF1α |
空白对照组 |
- |
173.09±19.79 |
895.99±92.04 |
0.20±0.03 |
模型组 |
- |
527.61±32.60## |
400.58±74.74## |
1.35±0.23## |
消积颗粒低剂量组 |
2.6 |
422.52±27.43** |
530.96±97.36** |
0.82±0.16** |
消积颗粒中剂量组 |
5.2 |
360.27±43.53** |
595.98±89.73** |
0.62±0.13** |
消积颗粒高剂量组 |
10.4 |
267.71±30.19** |
699.37±64.17** |
0.39±0.07** |
注: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各组大鼠卵巢系数未见明显差异;模型组子宫系数显著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消积颗粒中、高剂量组均能降低子宫系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见表4。
组 别 | 剂量(g/kg) | 卵巢系数(%) | 子宫系数(%) |
空白对照组 |
- |
0.04±0.01 |
0.17±0.07 |
模型组 |
- |
0.05±0.01 |
0.48±0.14## |
消积颗粒低剂量组 |
2.6 |
0.04±0.01 |
0.38±0.13 |
消积颗粒中剂量组 |
5.2 |
0.04±0.01 |
0.33±0.13* |
消积颗粒高剂量组 |
10.4 |
0.05±0.01 |
0.31±0.10** |
注: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模型组大鼠的病理表现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宫壁结构改变,子宫腔粘连缩小、扩张或偏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使用消积颗粒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及宫壁结构改变程度减轻,其中,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5、图1。
组 别 | 剂量(g/kg) | 病理综合评分(分) |
空白对照组 |
- |
2.00±1.80 |
模型组 |
- |
5.90±2.60## |
消积颗粒低剂量组 |
2.6 |
5.30±2.36 |
消积颗粒中剂量组 |
5.2 |
3.75±1.39* |
消积颗粒高剂量组 |
10.4 |
2.90±2.08* |
注: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盆腔炎性疾病是妇科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易反复发作,临床症状有下腹疼痛坠胀、腰痛、月经不调等,甚者可导致异位妊娠、输卵管阻塞和不孕[6]。该病可归属于中医学“妇人腹痛”“热入血室”“癥瘕”“不孕”等范畴[2]。中医临床实践认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主要呈现“湿、热、瘀”的病理状态,究其病机特点,主要为湿热余毒为患。现代研究亦表明,盆腔炎患者的血液呈浓、黏、凝、滞 状态,符合中医学“血瘀证”特点。本实验采用较为成熟的苯酚胶浆致炎法造模,造模7天后肉眼观察模型组大鼠出现精神萎靡、行为迟缓、毛发蓬松等现象,且体重明显降低;病理主要表现为模型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突变坏死,宫壁结构改变,子宫腔粘连缩小、扩张或偏位[7]。消积颗粒能够改善SPID大鼠的体征和体重,使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突变坏死、宫壁结构改变程度减轻。 IL-6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