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选取60例高校女大学生月经后期患者,采集相关信息,并运用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健康管理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系统得出中医证候及证素分布情况,借助SPSS 26.0、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频数和证素组合关联分析。
月经推迟、月经量少、月经夹血块为主要症状;气滞血瘀证、痰湿证、血虚证为主要证型;胞宫和肝为主要病位证素;血瘀、气滞为主要病性证素,其中以胞宫-血瘀、肝-血瘀、肝-气滞为支持度最高的3种证素组合,呈现出虚实夹杂的特点。
月经后期亦称为“经行后期”“经迟”,是指连续出现3个月经周期延长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
选择2020年7月—2021年11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确诊为月经后期的高校女大学生患者60例。其平均年龄(21.93±0.27)岁,平均身高(159.30±0.81) cm,平均体重(52.82±1.27) kg。
①符合月经后期诊断标准者;②高校女大学生,年龄20~27岁;③无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及血液系统疾病者;④患者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患者能配合四诊信息采集,正确回答调查表内容。
本研究采用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健康管理研究中心提供的四诊信息采集表及自主研发的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系统,运用“证素辨证”方
60例高校女大学生月经后期患者中,57%的患者身高为156~165 cm;50%的患者体重为40~50 kg;60%的患者BMI处于正常水平。见

图1 60例高校女大学生月经后期患者的发育及营养情况
60例患者主要有月经推迟、月经量少、月经夹血块、经量正常、经色紫暗、经色淡红等14个主要症状。频数排名前5位依次为月经推迟、月经量少、月经夹血块、经量正常、经色紫暗。见
症状 | 频数 | 频率(%) | 症状 | 频数 | 频率(%) |
---|---|---|---|---|---|
月经推迟 | 60 | 100.00 | 带下色白气腥 | 13 | 21.67 |
月经量少 | 30 | 50.00 | 痛经 | 11 | 18.33 |
月经夹血块 | 27 | 45.00 | 乳房胀痛 | 10 | 16.67 |
经量正常 | 25 | 41.67 | 小腹隐痛 | 9 | 15.00 |
经色紫暗 | 22 | 36.67 | 带下多而稀 | 8 | 13.33 |
经色淡红 | 19 | 31.67 | 头晕 | 7 | 11.67 |
带下多而黏 | 14 | 23.33 | 睡眠不实 | 6 | 10.00 |
可见8种证型,频数较高的前3种证型依次为气滞血瘀证、痰湿证、血虚证,累积频率达85%。见
证型 | 频数 | 频率(%) | 证型 | 频数 | 频率(%) |
---|---|---|---|---|---|
气滞血瘀证 | 22 | 36.67 | 湿阻胞宫证 | 2 | 3.33 |
痰湿证 | 15 | 25.00 | 血瘀证 | 2 | 3.33 |
血虚证 | 14 | 23.33 | 气滞证 | 1 | 1.67 |
实寒证 | 3 | 5.00 | 虚寒证 | 1 | 1.67 |
根据朱文锋之《证素辨证学》,将证素分为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本研究结果共提取出胞宫、肝、脾、肾4个病位证素,血瘀、气滞、湿、血寒、血虚、痰、阳虚、气虚8个病性证素。见
病位证素 | 频数 | 频率(%) | 病性证素 | 频数 | 频率(%) |
---|---|---|---|---|---|
胞宫 | 60 | 100.00 | 血瘀 | 26 | 43.33 |
肝 | 26 | 43.33 | 气滞 | 24 | 40.00 |
脾 | 6 | 10.00 | 湿 | 18 | 30.00 |
肾 | 2 | 3.33 | 血寒 | 17 | 28.33 |
血虚 | 16 | 26.67 | |||
痰 | 15 | 25.00 | |||
阳虚 | 11 | 18.33 | |||
气虚 | 9 | 15.00 |
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首次将月经后期阐述为“至期不来”,而现代医学则称之为“月经稀发”,属于异常子宫出血的范
本研究对60例高校女大学生月经后期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和分析,发现大多数患者的营养及发育情况均较为正常。有学者指出,症状在中医辨证中起着决定性的作
证素特点显示,月经后期病位与胞宫、肝、脾、肾相关,病性证素多样,共提取出8个病性证素,依次为:血瘀>气滞>湿>血寒>血虚>痰>阳虚>气虚,胞宫-血瘀、肝-血瘀、肝-气滞为支持度最高的3种证素组合。由此可见,高校女大学生月经后期以血瘀和气滞为最主要的病性证素,多个脏腑均可影响月经后期的转归,以胞宫和肝关系最为密切。胞宫属奇恒之腑,具有藏和泻的双重功能,是女子经、带、胎、产的重要场所,月经的产生是脏腑气血作用于胞宫的结果。月经后期发病与肝密切相关,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曾记载:“女人以肝为先天也。”《普剂方》亦云:“妇人室女以肝气为用,盖肝乃血之府库,肝既受病,经候衍期。”皆强调了肝对女子的重要性。女子属阴,以血为本,而肝主疏泄、主藏血,为冲脉之
综上所述,高校女大学生月经后期病位主要在胞宫和肝,以血瘀和气滞为最主要的病性证素,临床多见气滞血瘀证,因此可从胞宫和肝论治,通过活血化瘀、疏肝行气等方法治疗。对比其他学者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陈诗
参考文献
谈 勇.中医妇科学[M].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61-66. [百度学术]
刘 格,杨 晶,王薇华,等.月经过少、月经后期、闭经的13部中医古籍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7,45(5):119-121. [百度学术]
黄 婷.基于治未病理论对月经不调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调查[D].哈尔滨: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21. [百度学术]
孙利杰,申鹏飞.月经后期的中医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9,25(23):4726-4730. [百度学术]
张兰兰.七制香附颗粒加减治疗月经后期(气滞证)的临床观察[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21. [百度学术]
朱文锋.证素辨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8. [百度学术]
谢 幸,孔北华,段 涛.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33-340. [百度学术]
吴秋燕.针灸调周法治疗月经病临证思路[J].中医药通报,2018,17(3):33-35. [百度学术]
邵婷婷,何贵翔.月经后期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新进展[J].光明中医,2010,25(1):158-159. [百度学术]
丁成华,李晶晶,方 芳,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机与证候分布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3):582-586. [百度学术]
温仕倩,成泽东.“女子以肝为先天”的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2):5-7. [百度学术]
熊文娟.脱花煎加减治疗月经后期(血虚证)的临床观察[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21. [百度学术]
亓 丁.刮痧疗法配合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月经后期的疗效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1. [百度学术]
金 虹,张进军,张景景,等.调肝“三十二字法”治疗月经后期心得[J].江苏中医药,2020,52(11):49-51. [百度学术]
陈诗雅.月经后期中医证候分布及其与抑郁焦虑关系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