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论述了何兴伟教授结合脑髓神机理论对脊髓损伤性神经源性膀胱的病机辨析及诊疗思路与方法。何兴伟教授认为,脊髓损伤性神经源性膀胱病位在督脉(脊髓)、肾和膀胱;病机分虚实,虚证以肾阳亏虚或肾气不足,实证为有形之邪阻滞尿道,督脉(脊髓)受损或闭阻则为该病发病的经络学基础。膀胱功能的调控依赖于阳气运行和脑髓神机运转。临证应从温阳通督、益气补肾、填精益髓立法,治疗需针灸、中药并重,并注重心理疏导、膀胱功能训练。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脊髓损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
导师何兴伟教授是第三批江西省名中医,其对中医脑脊髓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开拓性地应用脑髓神机理论对脑脊髓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立法进行思辨探索,逐步建立了一套独特的脑脊髓疾病诊疗思路和方法,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笔者跟随导师临床学习数年,现拟选择其诊治脊髓损伤性NB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介绍。
现代医学认
神经源性膀胱属于中医学“癃闭”“小便失禁”的范畴。其中,尿液排出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是为癃闭;清醒状态下尿液不能控制而自行流出的病症为小便失禁。基于脊髓损伤性NB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类型,导师临证时强调,中医辨证应参考西医对发病机制的认识,以准确把握病位所在、病机转归。其认为,癃闭有虚实之别:肾阳亏虚、督阳失运,膀胱失于蒸腾、气化而导致尿液不能排出,终使尿液潴留于膀胱;亦可因痰湿、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内停,闭阻尿道,则可见尿道不利、尿难以溺之症,且有形实邪郁积日久,气血枢机不利亦可加重膀胱气化功能障碍、督阳失运。小便失禁多责之于虚:肾气不足、督阳亏虚,固摄功能减退或失用,则导致尿液固摄无权,而见尿液失控、滴沥而出。
据此可知,脊髓损伤性NB的病位在督脉(脊髓)、肾和膀胱,其病机可概括为:虚证以肾阳亏虚或肾气不足,导致膀胱气化失司或固摄无权;实证多因有形实邪(痰湿、瘀血等)闭阻尿道,以致尿难以溺。而督脉(脊髓)受损或闭阻,督阳失运,则为该病发病的经络学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脊髓损伤性NB不论虚实皆与督脉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导师结合西医发病机制中大脑高级中枢对排尿反射的调控作用,认为脑髓、督脉(脊髓)、肾与膀胱之间亦存在密切联
膀胱通过气化功能代谢机体的水液,如《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内经词典》一书将“气化”一词解释为“阳气运化津液或水液的过程”,即膀胱代谢水液依赖于阳气的运行与运化来完成。
“头为诸阳之会”,在十二经脉运行中六阳脉交汇于头顶,而脑为“元神之府”,脑髓得阳气充养则神机运转如常,所谓“阳气者,精则养神”。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维持有赖于阳气的正常运行与神机的正常运转,神又依赖于阳气的濡养与推动,而阳气运行又有赖于神机的驭使,正如《景岳全书·传忠录·命门余义》所言:“凡变化必着于神明,而神明必根于阳气。”导师认
《医学入门》记载:“脑者髓之海,诸髓者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骨骶,皆精髓升降之道路也。”表明气血、津液、精髓等精微物质通过督脉上达于脑、充养脑髓,则神机生发有源、运转有序。另一方面,脑髓神机通过督脉通路得以循序运转,进而实现对生命活动的调控。对于膀胱功能的调控,生理情况下,脑髓神机驭使逼尿肌及尿道括约肌的收缩与舒张以实现正常排尿。脊髓损伤后,可导致督脉(脊髓)痹阻、阳气失运。一方面,气血津液精髓不能上供于脑(脊髓),脑髓失充,神机生发乏源;另一方面,督脉(脊髓)痹阻,阳气运行、神机运转的通路出现障碍,终致脑髓神机运转失常,则神机驭使膀胱逼尿肌及尿道括约肌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失司,故而导致膀胱储尿、排尿功能障碍。
据此可知,膀胱气化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于督脉(脊髓)通路的通畅,以及脑髓神机的有序调控。而督脉(脊髓)是神机运转的主要通路,阳气、气血津液精髓的升降出入运动,则为神机运转的物质基础。此外,膀胱经筋的收缩、舒张运动,亦为膀胱气化功能的具体表现,因此脑髓神机对膀胱气化功能的调控亦需通过督脉(脊髓)驭使阳气以濡养膀胱经筋而实现,正如《类经·疾病类》所载:“神之灵通变化,阳气之精明也。筋之运动便利,阳气之柔和也……阳去则神明乱、筋骨废。”
基于上述对该病病机的认识,导师认
《难经》记载:“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督脉的走行与现代解剖学中脊髓的分布形态一致,故督脉与脊髓有着密切的联系。督脉作为气血、津液、精髓升降的通路,故临证取穴应以疏通督脉为法,主要选取督脉、膀胱经及腹部腧穴以疏通督脉、补益气血津液精髓,促进神机生发、神机运转。主穴:百会、额旁三线、大椎、腰阳关、命门、膀胱俞、肾俞、夹脊穴(脊髓损伤节段区域)、气海、关元、天枢、中极、归来、次髎、委中、委阳、悬钟、太溪、后溪等。配穴:痰湿阻络型配丰隆、阴陵泉;气滞血瘀型配血海、三阴交;气血亏虚型配足三里。
临床上,由于电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脊髓损伤属于中医学“痿证”的范畴,此类患者多元气大虚,气血不旺,故治疗时应当兼顾“痿证”的治则特点,配合中药汤剂以益气补肾、填精益髓。导师曾自拟益气补肾通督汤化
导师认为,治疗脊髓损伤性NB亦须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该病患者多猝然起病,截瘫、尿储留、尿频、尿失禁等症状易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焦虑、暴躁以及自卑厌世等负面情绪。故诊治时应重视与患者的言语沟通,消除患者顾虑,树立治疗信心。指导并强调患者进行膀胱排尿肌群控制力训练和排尿反射性和意念性训练,有利于改善排尿肌群间的协同作用,逐渐形成排尿反射,缩短脊髓损伤性NB患者的恢复周期。
综上,导师基于脑髓神机理论对脊髓损伤性NB的病位、病因病机进行了系统探索,其认为膀胱气化功能与督脉(脊髓)通路的通畅、脑髓神机的有序调控密切相关。临证时应从温阳通督、益气补肾、填精益髓方面立法,以促进脑髓神机生发有源、神机运转复常,进而恢复神机对膀胱气化功能的调控。治疗手段多采用针药配合,辅以心理疏导及膀胱训练。该学术观点为指导脊髓损伤性NB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廖利民.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现状和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3):201-205. [百度学术]
徐秀梅,徐彦龙.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7):670-673. [百度学术]
王晓红,周 宁,王 琴,等.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4,29(5):362-364. [百度学术]
何兴伟.脑髓神机对生命活动的调控途径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3):170-171. [百度学术]
何兴伟,周茂福.中医学对脊髓生理功能的认识探析[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5):8-9. [百度学术]
张 鹏,胡宋锋,何 帆,等.何兴伟对中风病躯干运动功能障病机探索和治疗经验[J].中国针灸,2017,37(2):191-193. [百度学术]
何兴伟.中风病从督脉论治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8):561,563. [百度学术]
何兴伟,余 航,王柏阳,等.益气补肾通督法治疗脊髓损伤性瘫痪46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12):63-64. [百度学术]
焦永波,王 晶,刘春茹,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取穴组方及理论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9):105-106.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