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两组患者治疗后Piper疲乏量表评分、QLQ-C30量表各维度(除腹泻、经济困难)评分、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失眠和食欲维度的改善差值较其他维度更为明显。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将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定义为“一种主观上的、持续的、痛苦的,关于认知、情感或者躯体上的疲乏感、疲惫感,不符合近期的活动量,与癌症或者癌症的治疗有关系,并会影响一定的日常功能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收治的完成所有周期化疗后1个月以上的CRF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每组80例。试验组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63.71±11.23)岁;平均身高(164.93±8.42)cm;平均体重(61.64±9.96)kg;平均化疗周期(6.48±0.94)个;恶性肿瘤类型中,乳腺癌13例,肺癌24例,卵巢癌5例,胰腺癌4例,肠癌10例,胃癌14例,胆管癌2例,肾癌4例,肝癌3例,其他1例。对照组中男性39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66.18±9.83)岁;平均身高(163.88±7.23)cm;平均体重(61.14±12.38)kg;平均化疗周期(6.60±0.81)个;恶性肿瘤类型中,乳腺癌14例,肺癌22例,卵巢癌6例,胰腺癌2例,肠癌9例,胃癌16例,胆管癌3例,肾癌5例,肝癌2例,其他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恶性肿瘤类型、化疗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中癌因性疲乏诊断标
①经病理明确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②符合CRF的诊断标准;③完成所有周期化疗后1个月以上,且1个月内未行手术、放疗;④年龄18~80岁,性别不限;⑤KPS评分≥50分,生活能大部分自理;⑥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⑦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予CRF常规治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以通阳散结刮灸疗法,每次35 min,隔日1次,15天共治疗8次。操作方法:令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腰背部皮肤,将艾炷插入刮灸杯,点燃艾炷。治疗碗中倒入45 ℃温水,将刮痧油放入碗中隔水加热,以提高患者舒适感。①开穴:将刮痧油均匀涂抹于腰背部,用拇指依次点按大椎穴、脾俞穴、肾俞穴,再用拇指及食指推双侧夹脊穴和膀胱经,由上往下,以皮肤微红为宜,共用时3 min;②温灸:将刮灸杯垂直放于穴位处,依次为大椎穴、脾俞穴、肾俞穴各3 min,共用时15 min;③温刮: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先用单边刮法(用1/3刮灸杯沿,杯身与皮肤角度呈15°)对督脉和膀胱经进行温刮,再用平推法(用1/2刮灸杯沿,杯身与皮肤角度<45°)循督脉和膀胱经进行温刮,由上往下,从内向外,力度逐渐加重,以皮肤发红或出痧为宜,如遇结节或瘀堵部位采用揉刮法(用杯沿作柔和的旋转刮拭,杯身与皮肤角度呈15°),共用时10 min;④滚熨经络穴位:用刮灸杯身对大椎穴、脾俞穴、肾俞穴逐一热熨,然后分别滚熨督脉、膀胱经,由上往下,以促进血液循环,共用时5 min;⑤封穴:依次按揉大椎穴、脾俞穴、肾俞穴,共用时2 min。
该量表是疲乏的多维自评量表,主要包括四个维度(行为、情感、感觉、认知),共24个条目。各维度采用0~10评分法,分值越高表示CRF程度越重。0分为无疲乏;1~3分为轻度疲乏;4~6分为中度疲乏;>6分为重度疲
该量表共30个条目,分为15个领域。包括5个功能领域(躯体、角色、认知、情绪、社会功能),3个症状领域(疲劳、疼痛、恶心呕吐),1个总体健康状况领域和6个单项条目(气短、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经济困难
是由美国舒适护理专家Kolcaba发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除腹泻和经济困难外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试验组功能领域、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领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GCQ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化疗引起的并发症中CRF是最常见的,主要与化疗药物的杀伤力有关,其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对健康细胞亦有损
通阳散结刮灸疗法中的刮法是以“以通为补”而取效的。中医认为“气血以通为补”,即只有气血运行通畅才能达到补益气血的目的。因此,本研究主要采用温刮、按摩手法进行疏通散结,使瘀滞的气血经络得以通畅,以达到行气活血、温经通络、祛邪扶正的效果。这与祛邪的“通”
通阳散结刮灸疗法中的灸法是以“以温为补”而取效的。其一,利用刮灸杯中艾炷,借助艾草辛、温药性及燃烧时产生的热作用,通过腧穴渗透诸经,影响经气,滋助气血生化,达到扶阳化阴、祛邪扶正的目的。其二,利用杯体的热熨,可使热能传递至人体的各条经络,发挥温经通络、消瘀散结的功效,从而增强扶正祛邪的功效。研究中选择大椎穴、脾俞穴、肾俞穴予灸之,乃重视培补先后天之本之体现,盖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气健运,水谷精微源源不断生化气血,则五脏六腑得以濡养,而肾为先天之本,肾藏先天之精,若肾气足,则可促进精血津液化生,因此,通过脾肾的培补,既可以达到五脏气机调和,促进脏腑功能恢复的目的,又可以达到健脾补肾、静心安神的作
通阳散结刮灸疗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集艾灸、刮痧、热熨、按摩等于一体的创新疗法。其优势在于既避免了传统刮痧器具冰冷不适,使经脉闭合的劣势,也避免了传统刮痧疼痛感明显,患者不能耐受的缺点。本法舒适度高,提高了患者对刮痧的接受程度和依从性,治疗效果更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通阳散结刮灸疗法对化疗后CRF患者的症状、生活质量、舒适度均有一定的改善,尤其是在食欲减退、失眠方面更为突出。本疗法作为肿瘤绿色调护的创新疗法,具有祛邪而不伤正的作用,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cancer-related fatigue(version 2.2018)[EB/OL].(2018-07-26)[2019-01-20].https://www.nccn.org/professionals/physician_gls/pdf/fatigue.pdf. [百度学术]
ABRA HAM H J,GIELISSEN M F,SCHMITS I C,et al.Risk factors,prevalence,and course of severe fatigue after breast cancer treatment:a meta-analysis involving 12327 breast cancer survivors[J].Ann Oncol,2016,27(6):965-974. [百度学术]
JONES JM,OLSON K,CATTON P,et al.Cancer-related fatigue and associated disability in post-treatment cancer survivors[J].J Cancer Surviv,2016,10(1):51-61. [百度学术]
栗琼洋.结直肠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证候特征和相关因素分析[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百度学术]
董 露.运动处方对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8. [百度学术]
张 营,张 静.癌因性疲乏相关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4,28(4):392-395. [百度学术]
杨丽惠,王 曼,周 天,等.基于“大病宜灸”理论探讨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J].中医杂志,2019,60(14):1194-1197. [百度学术]
王一同,卢雯平.从《理虚元鉴》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学术思想探微[J].环球中医药,2018,11(9):1381-1383. [百度学术]
PORTENOY R K,ITRI L M.Cancer-related fatigue:guidelines for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J].Oncologist,1999,4(1):1-10. [百度学术]
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9-122. [百度学术]
王文雯.超声药物导入培元抗癌方对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百度学术]
文朝阳,冼慕慈,冯惠珍,等.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介绍一种新的QLQ-C30问卷[J].癌症,1998,17(3):237-238. [百度学术]
邱彩锋,赵继军.QLQ-C30的应用及计分方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11(24):701-703. [百度学术]
万崇华,陈明清,张灿珍,等.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评介[J].实用肿瘤杂志,2005,20(4):353-355. [百度学术]
KOLCABA K Y.Holistic comfort:Operationalizing the construct as a nurse-sensitive outcome[J].Ans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1992,15(1):1-10. [百度学术]
朱丽霞,高凤莉,罗虹辉,等.舒适状况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3):57-59. [百度学术]
韩甜甜,吕书勤.肺癌化疗癌因性疲乏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13):45-46. [百度学术]
曹 莹.穴位艾灸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效果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百度学术]
余希婧,华水生,聂小风.混元灸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0,26(24):3-5. [百度学术]
王富春.刺法灸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6-77. [百度学术]
王东强,王韶康,董延伟,等.王道坤教授从胃腑“以通为补”理论运用枳壳益胃汤治疗胃阴虚型胃脘痛经验[J].中医研究,2018,31(10):28-30. [百度学术]
赵迎盼,翁维良,李秋艳,等.论“以通为补”学术思想及其临床应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10):1116-1118. [百度学术]
彭 建,欧阳伟,李 媚,等.艾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123-125. [百度学术]
史晓爽,刘晓庆,朱 芹.艾灸结合八段锦运动干预对癌因性疲乏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4):264.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