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筋骨并重”理论是中医骨伤的重要指导思想,又是微创治疗的具体体现,常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医和西医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无论是中药内服、中医外治还是西医手术、康复,都注重恢复筋骨平衡的关系。本文以“筋骨并重”理论为基础,介绍了中西医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治疗上对该理论的运用进展。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stenosis,DLSS)是指伴随着人机体的衰老,出现腰椎组织增生或移位等退行性改变,导致相应椎管间隙变窄、压迫神经,从而呈现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典型表现为间歇性跛
“筋骨并重”理论是中医骨伤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筋与骨位置相近,在生理功能上密切联系,均是维持人体形态、产生肢体运动的重要部分;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常见表现为“筋出槽,骨错缝”。对于DLSS,退行性改变引起的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增生等病理改变是中医筋骨理论的体现。因此,DLSS的治疗尤须遵从“筋骨并重”原则,故将该理论在DLSS治疗中的运用进展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肝主筋,肾主骨”是中医的经典理论,各医家基于此理论,运用补益肝肾的方法治疗DLSS,以达到强筋健骨的目的。姚啸
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效果卓著,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小针刀、敷贴、熏洗等诸多方法,在DLSS的治疗中同样应用颇多。林刚
针法、灸法施术于相关腧穴,通过经络间接作用于脏腑,达到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的目的,而中医的正骨、小针刀则是直接处理筋骨关系。范青
此外,许多医家对中医功法辅助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颇有见解。王辉昊
相对来说,DLSS病程进展较为缓慢,所以对症状较轻的患者以及主、客观条件上不适合接受手术方案的患者均可行保守治
随着手术理念和技术的进步,脊柱外科治疗呈现有限化和微创化的发展趋势,而脊柱内镜技术和器械设备的推陈出
从内镜下腰椎管成形术与传统的开放下后路开窗减压手术的对比来看,内镜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等优
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手术治疗确实是更好的选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相当一部分比例患者术后残留功能障碍或疼痛症状,因此术后康复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Alison
手术难免对腰部肌肉有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作用,同时术后患者卧床制动进一步加重了腰背部肌肉的萎缩。这往往导致患者对手术效果产生怀疑和不满。而提高腰背肌群的肌力与耐力正是帮助恢复和增强脊柱平衡稳定的重要途径,所以术后正确引导患者加强腰背肌锻炼,遵循客观规律,逐步恢复脊柱的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亦是“筋骨并重”理论的具体体现。
当前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选择很多,中医治疗该病的手段丰富,各医家在“筋骨并重”理论基础上以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的方法,创造“骨正筋柔”的平衡状态,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缩短病程和缓解症状,成为保守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当前中医学者对本病的研究方向不够清晰,因此亟需出台规范、标准化的诊疗指南,对中药组方、治疗方式组合、作用机制进一步深入研究。
而对于有明确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及时选择手术治疗。“微创化”是脊柱外科的发展方向,也是“筋骨并重”的具体体现,在保证了手术效果的同时可以提高患者远期脊柱功能的恢复。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无论是传统中医还是现代外科医学,“筋骨并重”都是治疗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只有在临床上真正做到“筋骨并重”,才能更好地提高疗效,为病人谋福利。
参考文献
姚啸生,王 禹,戚晓楠,等.中药熨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9):2232-2234. [百度学术]
姚啸生,王 禹,戚晓楠,等.活血补肾方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9):2234-2236. [百度学术]
王宝剑,高景华,高春雨,等.舒筋健腰丸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肝肾不足,风湿瘀阻证)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27(8):20-23. [百度学术]
陈 健.补益肝肾法结合虫类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 [百度学术]
王冠军,陆吴超.益肾通痹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51(12):152-154. [百度学术]
林 刚,张 泽.天灸配合电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834例临床观察[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23(10):849-850. [百度学术]
陈建辉,杨 勇,冯冬冬,等.督脉穴毫针深刺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评定量表评分的影响[J].中医研究,2021,34(11):17-20. [百度学术]
经 蕾,张 伟,王文礼,等.杨氏絮刺火罐联合电针治疗风寒痹阻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9,53(4):54-56,70. [百度学术]
范 青,吴 颖,李华南,等.通脉松筋易骨推拿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随机对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9):4752-4756. [百度学术]
赵双利,王世轩,王东海,等.中医“筋骨并重”理论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意义[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1):117-119. [百度学术]
王辉昊,俞仲翔,冯俊涛,等.经皮椎间孔镜联合石氏强筋功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1,29(9):22-26. [百度学术]
陈树东,钟坤景,肖方骏,等.林氏前屈滚腰法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21):56-60. [百度学术]
史少岩,黄研生,郝定均.腰椎管狭窄的治疗进展[J].中国骨伤,2017,30(5):484-488. [百度学术]
腰椎管狭窄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组.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35):2724-2725. [百度学术]
肖亚杰,刘士臣,李惠贞,等.经皮脊柱内镜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9,29(4):325-335. [百度学术]
李贤坤,武明鑫,张云帆.经皮内镜下腰椎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8):1031-1032. [百度学术]
聂邦旭,袁晓峰,余林薪,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74例临床应用体会[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21,18(4):59-61,66. [百度学术]
戴 勇,杨祖华,王立飞,等.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J].颈腰痛杂志,2020,41(2):188-191. [百度学术]
尹 鹏,海 涌,杨晋才,等.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与传统后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1,31(3):213-221. [百度学术]
薛静波,陈浩翔,李学林,等.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0,20(4):322-325,329. [百度学术]
翟云雷,于海洋,王康康,等.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高髂嵴连线L5~S1椎间盘突出症[J].临床骨科杂志,2019,22(4):397-399,403. [百度学术]
刘彦斌,贺石生,李明.微创腰椎融合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5):395-398. [百度学术]
MCGREGOR AH, PROBYN K, CRO S, et al. Rehabilitation following surgery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 A Cochrane review[J]. Spine,2014,39(13):1044-1054. [百度学术]
张 蓉,彭玉慧.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康复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20,48(2):199-200. [百度学术]
谢 通.功能锻炼对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21.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