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的汉黄芩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研  PDF

  • 黄恺飞
厦门市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秘书处(福建 厦门 361008)

最近更新:2024-11-15

  • 全文
  • 图表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目录contents

摘要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汉黄芩素的抗肿瘤机制。

方法

通过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TCMSP、Gene Cards和TTD数据库进行检索,分别建立汉黄芩素和肿瘤的靶点数据集,利用STRING平台和Cytoscape 3.8.0软件筛选核心靶点并进行可视化展示,运用DAVID 6.8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Tools 1.5.6软件对汉黄芩素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

结果

汉黄芩素治疗肿瘤的作用靶点有165个,其中核心靶点包括TP53、RELA、SRC、MAPK1、AKT1等,共19个;汉黄芩素通过作用于多个生物过程(如乙型肝炎、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通路),涉及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上调、凋亡过程的抑制、转录激活以及内皮细胞增殖的促进等机制来发挥抗肿瘤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汉黄芩素与RELA以及TP53等关键靶点有着较好的结合活性。

结论

汉黄芩素通过多种靶点和信号通路(如NFκB和p53信号通路)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基金项目 厦门“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No.16PFW008SF15)

汉黄芩素是中药黄芩中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以及抗病毒[

1]。其中,汉黄芩素的抗肿瘤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方面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是目前未能系统地阐释汉黄芩素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汉黄芩素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解析,以期为抗肿瘤药物机制研究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库与软件

①数据库:TCMSP(https://old.tcmsp-e.com/tcmsp.php)、PubChem(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Swiss Target Prediction(http://www.swisstargetprediction.ch/)、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http://db.idrblab.net/ttd/)、Gene Cards(https://www.genecards.org/)、Uniprot(https://www.uniprot.org/)、STRING(https://string-db.org/)、DAVID 6.8(https://david.ncifcrf.gov/)和PDB(https://www.rcsb.org/);②软件:Cytoscape 3.8.0软件,AutoDockTools 1.5.6软件,PyMOL软件和在线韦恩图(https://bioinfogp.cnb.csic.es/tools/venny/index.html)。

1.2 汉黄芩素与肿瘤靶点数据集构建

通过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TCMSP和Gene Cards数据库分别检索汉黄芩素(Wogonin)对应的靶点,并利用Uniprot数据库将所得靶点名称转化为基因名称,取其并集构建汉黄芩素的靶点数据集;通过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和Gene Cards数据库分别检索肿瘤(Tumour)对应的靶点,取其并集构建肿瘤的靶点数据集。

1.3 汉黄芩素抗肿瘤核心靶点筛选

利用在线韦恩图获取汉黄芩素与肿瘤的交集靶点作为汉黄芩素抗肿瘤的潜在靶点,将潜在靶点导入STRING平台和Cytoscape 3.8.0,根据度、接近度和中介中心值筛选前30个靶点,提取其交集作为汉黄芩素的核心抗肿瘤靶点。

1.4 GO与KEGG富集分析

将核心靶点上传至DAVID 6.8分析平台,以校正P<0.01筛选汉黄芩素抗肿瘤作用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

1.5 分子对接

从TCMSP数据库获取汉黄芩素的3D结构文件(mol2 格式),在PDB数据库中找到核心靶蛋白的结构文件,并基于其共晶配体定位对接口袋;使用AutoDock Tools 1.5.6进行核心靶点与汉黄芩素的半柔性对接,采用半经验自由能算法评分。

2 结果

2.1 汉黄芩素抗肿瘤核心靶点

数据库检索后获得178个汉黄芩素靶点和10146个肿瘤靶点;韦恩图结果显示两者共有靶点为165个(见图1)。其中,蛋白质互作分析(PPI)筛选出19个核心靶点(见图2),包括 TP53、RELA、SRC、MAPK1等,节点大小代表度值高低。

图1  汉黄芩素和肿瘤靶点之间的韦恩图

图2  汉黄芩素抗肿瘤核心靶点的蛋白质互作分析

2.2 核心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

基因本体分析(Gene Ontology analysis,GO)包括3个方面: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CC)和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汉黄芩素抗肿瘤核心靶点生物过程包括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上调、凋亡抑制、转录激活、内皮细胞增殖增强及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等;细胞组分显著富集在细胞质、细胞液和细胞核等部位;分子功能富集在蛋白质结合、转录因子结合、酶结合、特异性DNA结合、蛋白异二聚化、激酶活性和染色质结合等方面。见图3

图3  汉黄芩素抗肿瘤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

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汉黄芩素抗肿瘤核心靶点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主要有癌症通路、乙型肝炎、HIF-1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多糖、PI3K-Akt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胰腺癌以及ErbB信号通路等。见图4

图4  汉黄芩素抗肿瘤核心靶点KEGG富集分析

2.3 分子对接

分子对接结果(见表1)显示,所有核心靶蛋白的对接结合能都小于-4.25 kcal/mol,表明汉黄芩素与其均存在结合活性;根据活性物质与蛋白质间结合能越小则结合越牢固的原[

2],筛选得到RELA(4ejn)和TP53(3s7b)两个最佳靶点,并通过PyMOL软件可视化展示其对接位点(见图5)。分子对接虚拟技术发现,汉黄芩素均稳定地位于对接口袋内。汉黄芩素通过氢键与TP53蛋白的SER-239、THR-238、THR-185三个氨基酸相互作用(图5A、图5B);同时,汉黄芩素与RELA蛋白的N54、Q79两个氨基酸形成氢键结合(图5C、图5D)。

表1  汉黄芩素与核心靶蛋白分子对接结果
对接的靶蛋白结合能(kcal/mol)对接的靶蛋白结合能(kcal/mol)
AKT1(5a14) -8.4 NFKB1(3vn2) -7.3
AR(2ax6) -6.4 NOS2(3qtf) -8.7
CASP3(2h42) -8.6 PIK3R1(3h0a) -8.7
ESR1(1x7r) -8.2 PRKCA(2vwz) -8.4
HIF1A(5ikq) -7.6 RELA(4ejn) -9.4
HSP90AA1(3vhe) -8.8 SRC(4mxo) -7.9
IL6(3lxl) -8.7 STAT5A(1wdy) -6.8
JUN(3dkf) -8.4 TP53(3s7b) -9.3
MAPK1(5k4i) -7.9 VEGFA(3vhe) -7.8
MAPK8(3c7q) -8.1

图5  汉黄芩素与部分核心靶点分子对接模式图

图A、B为汉黄芩素与靶蛋白RELA(4ejn)分子对接模式图;图C、D为汉黄芩素与靶蛋白TP53(3s7b)分子对接模式图

3 讨论

3.1 汉黄芩素抗肿瘤核心靶点

汉黄芩素因具有抑制多种肿瘤增殖的药理活性而广受关注,其已被证实可抑制包括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卵巢癌、直肠癌在内的多种癌细胞株的生长与增[

3-4]。本研究应用Cytoscape 3.8.0软件对165个汉黄芩素抗肿瘤的可能作用靶点进行PPI网络拓扑分析,得到TP53、RELA、SRC、MAPK1、AKT1等19个核心靶点,结果提示这19个靶点蛋白可能对汉黄芩素抗肿瘤发挥了关键作用。TP53是多种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控制着细胞的增殖、周期、凋亡以及炎[5],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有50%以上会出现该基因突变。RELA是NF-κB的一个亚基,负责激活特定的基因转[6],主要通过启动和调节多种肿瘤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及转移,其不同位点的磷酸化可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如Ser276磷酸化促进头颈部鳞癌的恶性表型;Thr-505磷酸化对肝癌有抑制作用;而Ser536磷酸化既可促进也可抑制肿[7]。作为一种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SRC蛋白是各种信号途径的中心枢纽,与MAPK、PI3K-Akt、STAT3等多条信号通路相互关联,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度活化和/或过量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综上所述,肿瘤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基因交互作用,汉黄芩素可能是通过调节上述靶基因的表达,通过影响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自噬等过程,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3.2 汉黄芩素抗肿瘤作用关键信号通路

根据KEGG富集分析结果,核心靶点所参与的信号通路主要有癌症通路、乙型肝炎、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HIF-1是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的异二聚体蛋白,其中HIF-1α是应答缺氧应激的关键因子,可调控细胞对缺氧产生一系列代偿反应,维持细胞内氧平衡,在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

8]。而低氧环境对于肿瘤细胞的凋亡与增殖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低氧可以促进细胞凋亡;另一方面,经过低氧环境的细胞仍可存活,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向恶性转[9]。研究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了低氧条件下对于一般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增殖、侵袭、转移及凋亡的调[10],通过抑制该通路可使HIF-1下游靶基因无法发挥生物效应,进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促进肿瘤细胞凋[11]。mTOR作为PI3K/Akt信号通路的下游底物,可以通过影响翻译调节因子4E-BP1和p70S6k的磷酸化状态来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和转[12]。MAPK信号通路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起中介和信号放大作用,其促有丝分裂和抗凋亡的效应对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肿瘤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13]。MAPK家族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 MAPK激[14]。其中,ERK的激活与细胞增殖相关,JNK则与细胞应激和凋亡相关,p38 MAPK激酶与炎症反应有关,这些因子的激活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分[15]。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为特征的信号分[7],可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细胞生长、分化、凋亡及诱发炎症等,此外,TNF-α通过诱导凋亡蛋白表达,引起Caspase级联反应,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且,TNF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激活其他蛋白激酶,如NF-κB和JNK信号通[16-17]。以上研究表明PI3K-Akt、TNF和MAPK等信号通路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联系,汉黄芩素可能是通过综合影响多条信号通路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3.3 汉黄芩素与抗肿瘤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

分子对接研究显示,汉黄芩素与TP53、RELA、PIK3R1、IL6、HSP90AA1、NOS2、CASP3、JUN以及MAPK8等靶点也有较好的结合活性(见表1)。其中,靶点TP53,RELA与化合物汉黄芩素的结合活性最佳(见表1图5),TP53和RELA可能是汉黄芩素发挥抗肿瘤活性的重要作用靶点。有研究报道,汉黄芩素能够对p53的核转位功能产生影响,通过凋亡或自噬通路诱导细胞死[

18];汉黄芩素可以抑制RELA蛋白的磷酸化并且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13],表明汉黄芩素可能通过TP53和RELA信号通路来影响肿瘤的发展进程。然而,过去的研究只能有限地显示TP53和RELA在汉黄芩素抗肿瘤中的作用,而本研究显示汉黄芩素可与TP53和RELA蛋白直接结合,发挥抗肿瘤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系统阐释了汉黄芩素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对抗肿瘤药物机制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考虑到该研究是基于公共数据库完成,因此,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要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任晓东符伟张晓芸.天然产物汉黄芩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9):777-784. [百度学术] 

2

刘兴兴郭怡鲲艾奇.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21339):1593-1602. [百度学术] 

3

种楠李勤冯艳红.汉黄芩素的抗肿瘤研究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193211):112-116. [百度学术] 

4

陈旭郑玉彭泉.汉黄芩素经PTEN/PI3K/AKT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1563):363-368. [百度学术] 

5

COLE A JZHU YDWIGHT Tet al.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somatic TP53 mutation in tumors with variable mutant allele frequency [J].Sci Data200749) :170120. [百度学术] 

6

李丽陈玉婷曾希.RelA/p65的磷酸化调节及其与肿瘤的关系[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8462):110-114. [百度学术] 

7

XIE WHUANG XCHEN Ret al.Esomeprazole alleviates the damage to stress ulcer in rats through not only its antisecretory effect but its antioxidant effect by inactivating the p38 MAPK and NF-κB signaling pathways[J].Drug Des Devel Ther2019138):2969-2984. [百度学术] 

8

KASUNO KTAKABUCHI SFUKUDA Ket al.Nitric oxide induces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activation that is dependent on MAPK and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signaling[J].J Biol Chem20042794):2550-2558. [百度学术] 

9

SCHMID TJIE ZBRÜNE B.HIF-1 and p53: communication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under hypoxia [J].J Cell Mol Med200484):423-431. [百度学术] 

10

夏曙于世英.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肿瘤2006266):576-578. [百度学术] 

11

杨梦思周娜王志钢.转录因子HIF-1α及其信号通路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6328):8-13. [百度学术] 

12

GONG JZHOU SYANG S.Vanillic acid suppresses HIF-1α expression via inhibition of mTOR/p70S6K/4E-BP1 and Raf/MEK/ERK pathways in human colon cancer HCT116 cells[J].Int J Mol Sci2019203):465. [百度学术] 

13

LIU XTIAN SLIU Met al.Wogonin inhibits the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and induces the apoptosis of HepG2 and Bel7402 HCC cells through NF-kappa B/Bcl-2,EGFR and EGFR downstream ERK/AKT signaling[J].Int J Mol Med2016384):1250-1256. [百度学术] 

14

吴向华陆云飞.MAPK信号传导通路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0314):526-528. [百度学术] 

15

WOO J SCHOO G SYOO E Set al.Apigenin induces apoptosis by regulating Akt and MAPK pathways in human melanoma cell A375SM [J].Mol Med Rep2020226):4877-4889. [百度学术] 

16

徐洁姚红兵.TNF-α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现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7302):156-158. [百度学术] 

17

古翠萍张沂平.TNF-α抗肿瘤作用机制新进展[J].中国肿瘤2007162):102-105. [百度学术] 

18

王浩甲.汉黄芩素调控P53核转位干预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