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丹地泄浊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脏病(G2~3期)患者临床观察  PDF

  • 陈慧
  • 许正锦
  • 许勇镇
  • 王海烨
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9)

最近更新:2022-08-19

  • 全文
  • 图表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目录contents

摘要

目的

研究丹地泄浊汤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脏病(G2~3期)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脏病(G2~3期)患者60例,分为单纯治疗组(单纯西药治疗)及联合治疗组(西药加丹地泄浊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血糖化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24 h尿蛋白定量、24 h尿白蛋白定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单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单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治疗组治疗后尿蛋白及血肌酐无明显变化。

结论

丹地泄浊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脏病(G2~3期)患者,能提高疗效,缓解症状,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改善临床进展。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目前发病率居高不下,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作为其常见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2013年中国糖尿病患者达1.139亿[

1],DKD患者约达2430万,对医疗体系产生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典型的DKD病程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大量蛋白尿、肾功能衰竭甚至尿毒症,部分无蛋白尿型患者仅表现为肾功能不全。DKD发生肾功能衰竭的速度较其他慢性肾脏病快。对于DKD早期,西医治疗仅局限于降血糖、降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抑制剂降蛋白尿等处理;而对于DKD中期,则以饮食控制、防治并发症等对症处理为主,治疗效果仍欠佳。中医在肾病的辨证施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疗效颇佳。本研究观察了笔者所在科室协定处方丹地泄浊汤针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分期为G2~3期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明确其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厦门市中医院肾内科就诊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脏病(G2~3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治疗组各30例。单纯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6.97±11.88)岁;DM病程(10.30±4.46)年;DKD病程(4.47±2.03)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5.19±1.41) kg/m2;24 h尿白蛋白定量为(1200.93±904.22) mg;24 h尿蛋白定量为(1.86±1.19) g;血肌酐(142.33±32.23) 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为(46.87±11.03) mL/min/1.73m2。联合治疗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7.23±12.00)岁;DM病程(10.27±4.43)年;DKD病程(4.43±2.01)年;BMI为(25.13±1.56) kg/m2;24 h尿白蛋白定量为(1224.27±944.37) mg;24 h尿蛋白定量为(2.07±1.46) g;血肌酐(144.10±39.34) μmol/L; eGFR为(46.11±17.72) mL/min/1.73m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DM及DN病程、BMI、24 h尿蛋白定量、24 h尿白蛋白定量、血肌酐、eGFR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糖尿病肾脏病的诊断依据《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

2]具体内容。(2)中医辨证诊断参照《糖尿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3]。主症:腰膝酸软,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头晕耳鸣,自汗、盗汗,尿浊;次症:面色㿠白,心烦失眠,双下肢或眼睑轻中度浮肿,口渴喜饮。舌诊:舌淡红、少苔或花剥;脉诊:濡细或细数无力。2项主症+2项次症+舌象+脉象即可诊断为气阴两虚。(3)CKD分期依据美国肾脏基金会所属“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工作组于2002年制定的CKD定义和分期标[4]。其中G2~3期,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为30~89 mL/min/1.73m2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及辨证标准;(2)年龄为18~70周岁;(3)24 h尿蛋白定量<3.5 g。

1.3.2 排除标准

(1)治疗期间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脑卒中、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患者;(2)重度浮肿患者;(3)治疗期间出现感染、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应激情况的患者;(4)肝功能异常患者;(5)明确诊断为原发或者其他继发肾病患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

1.4.1 单纯治疗组

常规西药治疗:(1)控制血糖:单用或联合应用口服降糖药物和(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2)控制血压:RAAS抑制剂单用,或联用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物,或其他降压药控制血压;(3)其他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或)降脂药物。

1.4.2 联合治疗组

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口服丹地泄浊汤。方药组成:生地黄10 g,熟地黄10 g,太子参15 g,丹参15 g,丹皮15 g,山茱萸15 g,土茯苓30 g,山药15 g,黄芪30 g,车前草15 g,蛇舌草30 g,积雪草30 g,酒大黄5 g。每日1剂,加水浓煎,每天2次。

1.5 疗效判定标[3]

与治疗前相比,显效:24 h尿白蛋白定量降至正常或下降1/2以上,肾功能改善或无变化。有效:24 h尿白蛋白定量或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但不足显效标准,肾功能改善或无变化。无效:以上实验室指标均无变化或升高。

1.6 观察指标

1.6.1 中医证候积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评价标准制定,对倦怠乏力、腰膝酸软、下肢浮肿及尿浊采取症状积分法,按照无、轻微、中度、严重分别计分为0分、2分、4分、6分。

1.6.2 临床及实验室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血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白蛋白(albumin,ALB)、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eGFR、24 h尿蛋白定量、24 h尿白蛋白定量情况。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若满足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若不满足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纸盒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单纯治疗组为56.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单纯治疗组 30 5(16.67) 12(40.00) 13(43.33) 17(56.67)
联合治疗组 30 6(20.00) 20(66.67) 4(13.33) 26(86.67#

注:  与单纯治疗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倦怠乏力、腰膝酸软、下肢浮肿、尿浊及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而单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单纯治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x¯±s
组别时间倦怠乏力腰膝酸软下肢浮肿尿浊总积分
单纯治疗组 治疗前 3.87±1.28 3.93±1.23 2.80±1.54 4.13±1.48 14.73±4.59
治疗后 3.80±1.52 3.80±1.52 2.60±1.50 3.67±1.83 13.87±5.89
联合治疗组 治疗前 4.07±1.23 4.00±1.17 3.27±1.25 4.13±1.48 15.47±5.06
治疗后 2.07±1.23*# 2.07±1.23*# 2.00±1.25*# 2.53±1.48*# 8.60±4.43*#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单纯治疗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HbA1c、ALB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ALB的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HbA1c、ALB比较(x¯±s
组别时间SBP(mmHg)DBP(mmHg)HbA1c(%)ALB(g/L)
单纯治疗组 治疗前 138.67±10.57 85.13±12.09 8.47±0.92 36.80±3.10
治疗后 134.40±7.56 81.87±10.06 7.22±0.71* 37.70±3.23
联合治疗组 治疗前 138.67±10.57 85.29±11.84 8.45±0.94 36.76±3.04
治疗后 135.39±8.32 81.92±10.21 7.01±0.62* 37.63±2.89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白蛋白定量、24 h尿蛋白定量、SCr及eGFR比较 单纯组治疗后24 h尿白蛋白定量、24 h尿蛋白定量、SCr及eGFR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白蛋白定量、24 h尿蛋白定量、SCr有所下降,与治疗前及单纯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eGFR与治疗前比较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尿蛋白定量、SCr及eGFR比较(x¯±s
组别时间24 h尿白蛋白定量(mg)24 h尿蛋白定量(g)SCr(μmol/L)eGFR(mL/min/1.73m2
单纯治疗组 治疗前 1200.93±904.22 1.86±1.19 142.33±32.23 46.87±11.03
治疗后 1018.50±884.83 1.77±1.44 154.20±57.66 43.56±18.49
联合治疗组 治疗前 1224.27±944.37 2.07±1.46 144.10±39.34 46.11±17.72
治疗后 698.60±569.16* 1.07±0.59*# 123.00±35.07*# 54.62±21.86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单纯治疗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糖尿病肾脏病在中医学一般归属于“消渴”“水肿”“虚劳”“关格”等病范畴。其主要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等。其病机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变化:早期常为阴津亏损合并燥热;中期可渐渐发展为气阴亏虚,兼夹湿热或湿浊及瘀血;晚期可表现为阴阳两虚,水湿或浊毒内盛。研[

5]发现,DKD证型以气阴两虚证最为常见,表明气阴两虚为DKD的基本病机,且血瘀是早期DKD发生的重要因素。另外,DKD标实证素的辨别对于治疗方药的选择也至关重要。研[6]显示,常见标实以血瘀尤为明显,其次为湿热、水湿、痰浊、燥热等。

针对气阴两虚型的常用处方为参芪地黄汤,起到益气养阴兼凉血祛湿的作用。Wang等[

7]发现,参芪地黄汤可减少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的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另有研究发现,参芪地黄汤对不同阶段的DKD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机制与抑制体内的炎症因[8-10]、改善氧化应[11]有关。但这些研究一般针对早期DKD及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而进入G2~3期的DKD患者,往往血瘀与浊毒日甚,参芪地黄汤化瘀、泄浊解毒力度已显不足,需加强针对该病机的相应治疗,故在参芪地黄汤中加入丹参、大黄、积雪草、土茯苓、蛇舌草等药以增强化瘀、泄浊解毒的力度,组成丹地泄浊汤。方中生地黄性凉,味甘微苦,《神农本草经》认为其除痹尤良,功善清热凉血、化瘀生新;熟地黄性微温,甘而不苦,功善滋阴补肾,填精生髓以固其本;丹参味苦性凉,有四物之功,具有逐瘀生新、调血补血之效;配伍丹皮性寒,禀水气而入肾,味辛,得金味而入肺,可散血凉血,除瘀积癥瘕。以上四药为本方主药,针对肾虚血瘀伏络之病机切中肯綮。臣以山茱萸味酸性平,滋补肝肾之阴,可增益地黄养阴之功;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性平和,可滋润血脉,固摄气化;《黄帝内经》言“阴虚则无气”,久病消渴,邪热耗气,阴不化气,若一味滋阴,则为死阴,方中以黄芪味甘,可益气固表、利水消肿、升提固精,配合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以培土建中。佐入酒大黄清泄浊热,可逐瘀血,破癥瘕积聚,推陈致新;土茯苓、车前草、蛇舌草、积雪草均为质轻甘淡之品,可清利湿热浊瘀,而泄浊解毒之力强。全方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攻伐不过,药用平和,可耐久服,缓图其功。本研究纳入的G2~3期DKD患者为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肾病期患者,观察发现丹地泄浊汤具有延缓肾功能进展的效果,另外在改善症状方面,效果也比单纯使用西药更优。

另外,针对标实证中最常见的血瘀证,本处方使用了黄芪-丹参药对。已有研[

12]表明,黄芪-丹参配伍能通过改善DKD患者的微量蛋白尿,从而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黄芪-丹参一补一泻相配伍,可能是通过调节钙信号途径,影响线粒体凋亡,同时影响RAAS及炎症因子,而发挥补气活血、保护肾脏的作[13]。该方中的另一要药积雪草,具有抗纤维化、抗炎及免疫调节的作用,可通过抑制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保护糖尿病大鼠的足细胞,减少尿蛋白;可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转录激活因子Smad2/3的磷酸化,从而抑制肾纤维化,延缓肾小球硬[14]。而DKD的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尤其针对已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于标实证,诸如血瘀及湿浊甚至浊毒证的治疗更为重要,以达到补虚泻实,改善肾功能的目的。本研究表明,丹地泄浊汤对于肾功能不全的中期DKD患者具有一定效果。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丹地泄浊汤治疗DKD患者6个月后,有效率较单纯西药治疗明显提高,且能改善倦怠乏力、尿浊等临床症状,患者尿蛋白、血肌酐较单纯西药治疗后有所下降,可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故本研究从临床角度证明了其保护肾脏的作用,可改善肾功能及尿蛋白,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XU Y,WANG L,HE J,et al.2010 China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Surveillance Group.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9):948-959. [百度学术]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J].当代医学,2019,259):66-68. [百度学术] 

3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7):7-8. [百度学术] 

4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hronic kideny disease:Evaluation,classification,and stratification[J].Am J Kidney Dis,2002,39(2 Suppl 1):S1-S266. [百度学术] 

5

郑宋宋,徐亚青,陈竹君,.基于文献分析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3):478-480. [百度学术] 

6

乔 莉,郑 慧,杨丽霞,.基于CNKI数据挖掘分析黄芪多糖治疗糖尿病的文献特征和研究现状[J].西部中医药,2017,303):56-59. [百度学术] 

7

WANG MR,YU LH,WANG TT,et al.Effect of Shenqi Dihuang decoction on inflammatory factor,renal function and microcirc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J].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2018,43(6):1276-1281. [百度学术] 

8

黄艳丽,李征峰,吴 滢,.基于参芪地黄汤治疗的糖尿病肾病与炎症反应相关性的Meta分析[J].海南医学院报,2020,2619):1501-1508. [百度学术] 

9

郝 尧,张扬帆,胡 杰.参芪地黄汤对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肾功能及微循环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36):4059-4062. [百度学术] 

10

王素利,丁 凡,梁 浩,.参芪地黄汤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CRP、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2):264-267. [百度学术] 

11

吕翠岩,贾晓蕾,李 倩,.参芪地黄汤化裁方对IV期DN尿蛋白及临床进展的影响[J].中医学报,2020,35(11):2433-2438. [百度学术] 

12

王丹丹,杨 平,张 丽.黄芪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8):54-55. [百度学术] 

13

王小龙,亓咏梅,席永宽.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丹参配伍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J].中成药,2020,425):1351-1356. [百度学术] 

14

马继伟,王宏天,刘浩飞,.积雪草对转染TGF-β基因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Smad 1/3,Smad7和胶原蛋白Ⅳ表达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8,341):69-72.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