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9)
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特色和优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修订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
本病属于“瘟疫”“温病”的范畴。中医学认为,瘟疫发生的关键是正气不足、疫毒侵袭,其病情传变与人体体质相关。其病因病机与疫毒之邪兼夹湿、热、毒、瘀、虚有关,闽南地土多湿热,又正值夏季发病,故此次疫毒的性质偏向湿热或夹暑热。
疫毒之邪,由口鼻而入,首犯肺卫和手足太阴经,涉及手少阳三焦经。初病常以发热和/或乏力为首发症状,常有咳嗽气短、鼻咽眼部症状、腹泻、纳差及味觉、嗅觉异常之症状差异。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恢复较快;少数患者因邪胜正衰、肺气闭阻和/或正气亏虚,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而转为重症,故积极运用中医药进行早预防、早治疗、重祛邪、早扶正、防传变,可望取得良好的防治效
因本次发病特点有明显湿、毒的特征,故日常调摄关键是饮食。建议饮食上总体以清淡均衡为主,热性体质者建议控制煎炸炙煿之品的摄入,寒性体质者应减少生、冷、黏、滑食品摄入,并忌暴饮暴食,保持大便通畅。此外,切莫擅自服用温补或清热的药物和保健品。
推荐饮食:(1)冬瓜炖肉汤:取冬瓜、瘦肉、排骨或水鸭适量,炖汤食用,以养阴生津,利尿解暑;(2)冬瓜煎汤代茶饮:取冬瓜(可连瓤、皮)约200 g,生姜3片,加清水约2000 mL,煎至1000 mL左右,当茶饮,以清热利尿消暑。
(1)艾灸:以温运脾胃,增强免疫力为主。建议取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然平常体型壮实或便秘者则慎用;(2)按摩:取迎香、大椎、少商、合谷、外关、足三里等穴,每穴每次按摩3~5 min,每日可多次进行,按压力度以自觉酸胀为宜,以达到补益肺脾、增强免疫的作用。
清肺运脾解毒方(麻杏苡甘汤合甘露消毒丹、达原饮),药用:麻黄5 g,杏仁10 g,薏苡仁20 g,藿香10 g,虎杖10 g,连翘10 g,薄荷5 g(后下),六一散18 g,射干12 g,姜厚朴12 g,槟榔10 g,豆蔻6 g(后下),草果仁6 g,青蒿10 g(后下),黄芩10 g,绵马贯众10 g。适用于确诊病例中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可酌情加减。
症状:无。肺部CT检查为阴性,但新冠核酸检测阳性。
治法:疏风清热,健脾利湿。
基本方:玉屏风散合翘荷汤、六一散加减。
具体用药:黄芪15 g,防风10 g,麸炒苍术9 g,薄荷5 g(后下),薏苡仁15 g,藿香10 g,六一散18 g,绵马贯众10 g,荷叶10 g,金银花10 g,连翘10 g。
或选中成药:莲花清瘟颗粒(或胶囊)、疏风解毒胶囊、双黄连口服液。
症状:初起低热,或微恶寒,干咳,少痰或无痰,鼻塞流涕,咽痛,眼红,或口干苦,舌苔薄或白或黄,脉浮滑数。
治法:宣肺散邪,化湿解毒。
基本方:桑菊饮加减。
具体用药:桑叶10 g,菊花6 g杏仁10 g,薏苡仁20 g,连翘15 g,射干10 g,薄荷5 g(后下),金银花10 g,藿香10 g,桔梗10 g,芦根20 g,甘草5 g。
或选中成药:莲花清瘟颗粒(或胶囊)、疏风解毒胶囊、痰热清注射液。
症状:初起低热或未发热,或有恶寒,咳嗽明显,气短,痰少且黏或白或黄,口干,胸闷脘痞,或有便溏,舌苔腻或白或黄,脉弦滑数。
治法:宣肺透邪,清化痰热。
基本方:麻杏苡甘汤合甘露消毒丹化裁。
具体用药:麻黄5 g,杏仁10 g,薏苡仁25 g,六一散18 g,藿香10 g,虎杖10 g,薄荷5 g(后下),连翘15 g,射干12 g,黄芩10 g,豆蔻6 g(后下),冬瓜仁15 g,绵马贯众10 g,丝瓜络10 g,桑白皮10 g。寒热如疟者,加姜厚朴12 g,槟榔10 g,草果仁6 g,青蒿12 g(后下)。
或选中成药:疏风解毒胶囊、莲花清瘟颗粒(或胶囊)、复方鲜竹沥口服液。
症状:发热不退,喘憋胸闷,烦躁,黄痰,痰粘难出,腹胀,便秘或便溏不爽,口唇紫暗,舌红或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沉数。
治法:清热泻肺,祛瘀通腑。
基本方:麻杏石甘汤合宣白承气汤、千金苇茎汤化裁。
具体用药:麻黄6 g,杏仁10 g,薏苡仁25 g,生石膏25 g(先煎),甘草6 g,瓜蒌15 g,芦根30 g,桃仁10 g,陈皮16 g,冬瓜仁15 g,姜厚朴16 g,大黄6 g(后下),葶苈子10 g,大枣10 g。
或选中成药:八宝丹、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
症状:发热,躁扰不安,甚则神昏,呼吸急促,四肢冷。若胸腹热,尿黄,苔厚转燥,脉数或促有力,属闭证;若胸腹湿冷,尿清,苔厚但润,脉沉细虚,属脱证。
症状:经治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明显改善,影像学检查提示肺部炎症明显吸收。仅见稍有气短感,自汗,食量一般,不多饮,大便不实,舌淡苔润,脉稍软滑。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李氏清暑益气汤。
具体用药:黄芪15 g,太子参15 g,麸炒苍术6 g,陈皮10 g,升麻6 g,麦冬10 g神曲10 g,荷叶10 g,黄柏6 g,醋五味子 6 g,葛根10 g,麸炒白术6 g,当归6 g,炙甘草5 g。
或选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散、玉屏风散(或颗粒、口服液)。
第一、目前正处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的重要节点,市民要增强卫生健康意识,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聚会,适度锻炼,规律作息,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第二、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群集中的场所,必须外出时可佩戴医用口罩。
第三、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洗鼻;如有发热或其它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应佩戴口罩及时就近前往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医。
参与本方案制定讨论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中医药防治呼吸道传染病专家组专家名单:裴晓华、陈少玫、陈联发、黄源鹏、林清国、李劲松、叶钢福、万文蓉、邹强、周玉贞、张琼英、唐金模、梁惠卿、杨一民、李蕙、郑乾文、彭连共。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修正版) [EB/OL].(2021-04- 15) [2021-08-10].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104/7de0b3837c8b4606a0594aeb0105232b.shtml. [百度学术]
徐 钰,高占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更新解读[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1):11-13. [百度学术]
张忠德,邹 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医案精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111. [百度学术]
高树明,马 英,杨丰文,等.张伯礼:中医药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过程发挥作用[J].天津中医药,2020,37(2): 121-124. [百度学术]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试行)[J].中医杂志,2021,62(1):86-90.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