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张景岳博学多识,著述等身,其学术思想源出《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并继承金元四大家等诸家学术精粹,对男科疾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其对男性诸疾之病因病机进行深入探讨,指出阴阳、脾肾之重要性,并创制左归丸、右归丸等名方,治疗男科诸疾均有效验,值得研究。
张景岳(1563-1640年),名介宾,明朝嘉靖年间著名医家。幼年研习《黄帝内经》,曾拜名医为师,精研数年,尽得其传。壮年入行伍,未有功名而笃志研医,之后总结多年治《黄帝内经》所得,著成《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等作。其“读书不屑章句,韬钤轩岐之学,尤所淹贯……尽弃所学而肆力于轩岐,探隐研神,医日进,名日彰,时人比之仲景、东垣云
“阴阳一体”理论源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张景岳在《类经》中自注“道者,阴阳之理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天生于动,地生于静,故阴阳为天地之道”,反映出其核心观点,即阴阳乃同一事物之两个方面,二者源基一处,仅于表现形式上相异,解释为万物内部所存在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两方面,最终落脚于阴阳对立统一的存在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规律这一观点。
郑军状
另外,张景岳还将“阴阳一体”理论融会贯通于其男科学术理论体系之中。韩忠
张氏习医之初,信服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然而随着学识的积累以及诊治经验之丰富,从最初笃信此论到“疑信相半”,终而“始知其大谬矣”,因有所感而撰写《大宝论》及《真阴论》对其加以批驳。前论基于形气之辨、寒热之辨及水火之辨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其“阳非有余”之论断;后论于“不知此一阴字,正阳气之根也。盖阴不可以无阳,非气无以生形也;阳不可以无阴,非形无以载气也。故物之生也生于阳,物之成也成于阴,此所谓元阴元阳,亦曰真精真气也
曹汝松
徐祖传
张景岳认为,肾与脾胃,一为先天之本,一为后天之本,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气血得以生化,继而滋养肾脏,充养先天之火,先天之火旺盛亦可促进脾胃发挥良好效能。诚如《景岳全书·传忠录》所论:“水中之火,乃先天真一之气,藏于坎中。此气自下而上,与后天胃气相接而化,此实生生之本也。”脾肾相互滋生濡养,“盖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是以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
虚劳病亦称虚损,是男科常见病,因五脏阴阳气血亏损而成,而阴阳之根系于肾,气血之源本于脾,故凡虚劳之疾必注重脾肾同调方为治本之法。韩忠
张氏郁证思想大体继承自朱丹溪郁证理论,并对其有所发展。如《杂证谟·郁证》将情志之郁总分怒郁、思郁、忧郁三种,深究诸郁证所损脏腑之异,以及病因病机的差异,并指出临床表现的诸类症状,其后列出三郁之治法,总分虚实之辨,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在此大法之下罗列诸方以治诸证。梁喆盈
除此之外,张景岳还提出“以情病者,非情不解,其在女子,必得愿遂而后可释,或以怒胜思,亦可暂解;其在男子,使非有能屈能伸,达观上智者,终不易却也”之论,反映出其“男女皆可病郁证”的学术观点,并随后具体探述郁证之病因病机及治法遣方,如“若思忆不遂,以致遗精带浊,病在心肺不摄者,宜秘元煎。若思虑过度,以致遗精滑泄及经脉错乱,病在肝肾不固者,宜固阴煎
纵观《景岳全书》,可知张氏并不拘于温补,亦重攻邪,其前提乃“胃气充实”,诚如《景岳全书·饮食门》所云:“凡欲治病,必须先藉胃气以为行药之主,若胃气实者,攻之则去,而疾常易愈,此以胃气强而药力易行也。胃气虚者,攻亦不去,此非药不去病也,以胃虚本弱,攻之则益弱,而药力愈不能行也。若久攻之,非惟药不能行,必致元气愈伤,病必愈甚,尽去其能,必于死矣。”席崇程
张景岳赞同唐代医家王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主张,更推崇明代薛己运用仲景八味丸及钱氏六味丸之法,并思索而得“真阴既虚,则不宜再泄,二方俱用茯苓泽泻,渗利太过,即仲景金匮,亦为利水而设,虽曰于大补之中,加此何害,然未免减去补力,而奏功为难矣”,新创“纯补不泄”之法,并凭借多年深研经典与诸家医书,结合丰富的临证经验,创制出左归丸、右归丸。
左归丸培左肾元阴而主“真阴肾水不足”;右归丸则壮右肾元阳而主“元阳不足”。何丽娟
两方在临床治疗男科疾病时可获得满意疗效。周杨晶
张景岳撰《脉神章》对“虚损有数脉”颇有见地地进行阐释,认为“《难经》云数则为热,迟则为寒,今举世所宗,皆此说也。不知数热之说,大有谬误”,并提出“虚损有数脉。凡患阳虚而数者,脉必数而无力,或兼细小,而证见虚寒,此则温之且不暇,尚堪作热治乎?又有阴虚之数者,脉必数而弦滑,虽有烦热诸证,亦宜慎用寒凉,若但清火,必至脾泄而败。且凡患虚损者,脉无不数,数脉之病,惟损最多,愈虚则愈数,愈数则愈危,岂数皆热病乎?若以虚数作热数,则万无不败者矣”,别具一格地对“数脉为热”这一传统认知进行辩驳,丰富了中医男科脉诊理论,也蕴含其对于虚损之证全面而深刻的认知。
张景岳系统阐述了男性生理并探究男科诸疾病因病机,指出阴阳、脾胃、肾与命门等相关理论的重要性,在临床上创制新方、研究脉学,并对男科诸疾分别论述。张氏乃负有盛名的中医学家,学术思想涉及领域极为广泛,目前国内外对其内、外、妇、儿等科研究较为丰富,然涉及男科领域的研究稍显不足。因此,对张景岳的男科学术相关理论进行探索,既能完善张景岳学术思想的全貌,也对提高中医男科临床疗效将颇有帮助。
参考文献
张景岳.景岳全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百度学术]
张景岳.张景岳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百度学术]
郑军状,崔 云,江大为,等.浅论张景岳对中医男科学的贡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2):458-460. [百度学术]
韩 忠,宾东华,河清湖,等.试析张景岳男科学术思想[J].中医药导报,2017,23(15):15-17. [百度学术]
曹汝松,高 蕾,高 强,等.试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与“阳非有余,真阴不足”之异同[J].浙江中医杂志,2019,54(2):82-83. [百度学术]
徐祖传.“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论在临床辨证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2007,26(8):530-531. [百度学术]
苟海峰.右归丸加减调治老年男性夜尿频数30例[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4):301. [百度学术]
刘成丽.中医脾肾相关学说源流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1):7-9. [百度学术]
徐小玉.张景岳对命门学说的贡献[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8):86-88. [百度学术]
梁喆盈,雷英菊,金 玲,等.张景岳论治郁证浅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493-494. [百度学术]
茅 晓.张介宾郁证论治思想及现代临床应用探讨[J].山西中医,2007,23(4):1-3. [百度学术]
席崇程,张杰,高先阔,等.从《新方八阵·攻阵》浅窥张景岳攻击之法[J].环球中医药,2018,11(5):744-746. [百度学术]
何丽娟,初杰,宋囡,等.从左归丸与右归丸探究张景岳之阴阳观[J].中医杂志,2014,55(1):83-85. [百度学术]
周杨晶,陈国强.左归丸与右归丸辨治男性不育症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9(18):103-104,111. [百度学术]
亓 放.试析《景岳全书》阳痿卷[J].江西中医药,2010,41(11):10. [百度学术]
钱海青.张景岳论治男科疾病探析[J].浙江中医杂志,2019,54(5):315-316.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