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中医体质学在慢性肾脏疾病的研究与思  PDF

  • 王建挺 1
  • 陈丽萍 1
  • 黄玲 1
  • 郑燕飞 2
1.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4); 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中心(北京 100029)

最近更新:2022-04-15

  • 全文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目录contents

摘要

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慢性肾脏疾病在中医体质学方面的研究,发现慢性肾脏疾病以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为主,而病程中多出现湿热质、血瘀质、痰湿质等兼夹体质。从对慢性肾脏疾病的整体概述到常见具体疾病分析,归纳慢性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及高血压肾病等在中医体质学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出各自发病的体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思考,以期为今后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治及预防提供中医体质学依据。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诸多肾脏疾病的总称,目前在中医体质学方面已作研究的CKD疾病类型,主要有慢性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及高血压肾病等。笔者作为福建省名中医访问学者,曾师从王琦教授。王教授所创立的中医体质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养生、康复的一门学[

1]。其提出的“体质可分论”,将人体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体质2,揭示了体质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突显出其临床研究价值。目前中医体质学在CKD中亦有诸多研究报道,以下就中医体质学在CKD及其目前已涉及的几种具体疾病类型的研究介绍如下。

1 CKD的中医体质特征

1.1 CKD以虚性体质为多

CKD病情迁延难愈,多以虚性表现为主,而在易罹患CKD的患者中亦以虚性体质为多。韦芳宁[

3]对414例CKD患者的中医体质进行研究,发现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在CKD的体质学方面分布最广。林静霞[4]对211例CKD患者的中医体质调查与分析发现,CKD患者以气虚质及阳虚质的比例最高,亦提示CKD呈现出以虚性体质占据主导体质的现象。

1.2 CKD病程发展中多见兼夹性体质

CKD病情发展变化较为复杂,虽其本为虚,但于病程演变中常可见实邪性质的兼夹表现,表现出兼夹性的体质。李宏伟[

5]认为CKD患者发病后,随着其病程的进展,体质也发生相应变化,在CKD疾病的后期多出现血瘀质、痰湿质等兼夹性体质。张荣东[6]研究300例CKD 3期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发现肾虚证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同时兼杂诸如血瘀、水湿等病理产物,进而导致其血瘀、湿热质多见。于敏[7]认为CKD病程发展中往往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体质类型并存的现象,而血瘀质贯穿于CKD体质及病程的始终。

以上所概述的是CKD患者中医体质方面的共性之处,虚性体质多以气虚、阴性、阳虚为主,兼夹体质则多见血瘀、痰湿质。但细分到具体某个CKD疾病类型又会有所不同,需要具体分析,方可为具体的临证施治提供体质学依据。

2 CKD常见疾病的中医体质特点

2.1 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是常见CKD疾病之一,在体质学方面,与CKD存在共性与个性的差异。刘化[

8]通过观察研究120例慢性肾炎患者的中医体质易感性,发现慢性肾炎以虚性体质(气虚质及阳虚质)为主,而实性体质(痰湿质及瘀血质)亦不少见,其中发现气虚质及阳虚质是慢性肾炎的易感性体质。吴立[9]在对90例慢性肾炎患者体质调查中发现,体质与慢性肾炎患者的发病存在密切关系,其中以气虚质、阳虚质及阴虚质为主要好发体质,且发现体质与证型之间存在一定内在联系,不同体质类型所表现的中医证型具有一定差异性。总而言之,慢性肾炎最主要的中医体质特点在于仍以虚性体质,如气虚、阳虚质为主,同时亦伴有湿热、痰湿、血瘀质等兼夹体质。

2.2 IgA肾病

IgA肾病的中医体质特征与慢性肾炎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如刘永芳[

10]对240例IgA肾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及辨证分型研究中发现IgA肾病患者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阴虚质和湿热质为主,不同体质类型发病后标实证的分布存在着差异性。吴秀[11]发现IgA肾病的中医体质类型总体上以阳虚质、气虚质及湿热质多见,分别占21.5%、15.4%、14.3%,而这三种偏颇体质可能与IgA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因此,在虚性体质方面,IgA肾病与慢性肾炎一样多见气虚质,但IgA肾病还常见阴虚质的体质特点,而在实性体质方面则多见湿热质,这些体质特征也与IgA肾病起病及病程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中医症候特征相吻合。

2.3 肾病综合征

有学者对肾病综合征(NS)的中医体质特征做了相关研究。如梁秀[

12]选取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32例,分析出现频率较高的体质类型依次是: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王家[13]通过分析10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体质发现出现频率为前三名者依次为痰湿质(16.4%)、血瘀质(14.0%)、平和质(13.0%),出现频率最少的为特禀质(1.9%);NS患者中以实性体质为主,虚性体质次之,平和质和特禀质较少。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的一种常见病理类型,李[14]调查研究8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发现以气虚质(26.83%)、阳虚质(21.95%)为主,其次为血瘀质(13.41%)、湿热质(12.20%)。综上可见,肾病综合征中医体质方面研究虚实不一,总以气虚质、阳虚质、平和质、痰湿质多见,而其他血瘀质、特禀质等体质则根据其研究对象不同存在一定样本差异结果;膜性肾病以气虚质和阳虚质为主,而肾病综合征其他病理类型暂无相关研究,相关学者可进一步研究。

2.4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N)发病率越来越高,是目前CKD研究的热点之一。张荣东[

15]研究236例DN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发现以气虚质(34.32%)、瘀血质(26.27%)、阴虚质(14.83%)、阳虚质(11.02%)、湿热质(7.20%)为高频体质。谭艳[16]通过对150例DN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DN患者的第一体质以气虚质比例最高,而两种兼夹体质以气虚质及痰湿质比例最高,三种兼夹体质以气虚质、痰湿质及阴虚质比例最高。李佳[17]认为体质分布随疾病进展在不同疾病分期存在差异,DN初期以平和质、阴虚质为主,后气虚质、痰湿质增多,DN晚期以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湿热质为多,其中气虚质可见于疾病各个阶段。因此,DN体质虚性体质特征多以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的虚性体质为主,亦可见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的实性体质。同时,应当注意DN不同疾病分期体质分布存在的差异。

2.5 紫癜性肾炎

紫癜性肾炎(HSPN)大多与过敏性因素相关。黄金[

18]调查30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发现特禀质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气虚质及阴虚质,认为特禀质、气虚质及阴虚质是易罹患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体质类型。朱念[19]通过对HSPN患儿中医体质分布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其实验室指标,认为HSPN患儿存在体质易感性,以偏颇质为主,其主要体质类型是湿热质,其次为阴虚质和气虚质。所以,相较于上面论述的几种CKD疾病类型,紫癜性肾炎的体质类型以特禀质为主,实际上西医所说的过敏体质就是主要的特禀质之一。另外,HSPN还以湿热质、阴虚质和气虚质为常见。

2.6 狼疮性肾炎

严晓[

20]通过将8200例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CPGN)和6202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判定体质类型并观察分布情况,结果认为CPGN组与LN组均以虚性体质为主(>50%),其中CPGN患者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阳虚质为主(>20%),LN患者体质类型以阴虚质为主(>20%)。吴梦[21]通过对80例CPGN和62例LN患者的中医体质调查,认为CPGN与LN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气虚质、阳虚质是CPGN的主要体质类型,而LN的主要中医体质为阴虚质。所以,狼疮性肾炎的体质以虚为主,且以阴虚质多见。

2.7 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高血压肾病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李玉[

22]对高血压人群1042例和正常人272例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高血压人群中医体质构成以偏颇体质为主,其中痰湿质(29.30%)、阴虚质(26.10%)、阳虚质(18.10%)、湿热质(12.50%)最为多见,这四种偏颇体质共占86.00%,平和质所占比例较小(3.40%)。赵文[23]分析153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认为,单一偏颇体质以阴虚质最多,而在兼夹体质中则以气虚质占主导;两种兼夹体质中,主要为气虚质与阳虚质的兼夹(25.93%);三种兼夹体质中,主要为气虚质兼夹阳虚质与痰湿质(29.17%)。可见高血压肾病的中医体质主要以阴虚为主,然疾病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以体质兼夹多见,而在兼夹体质中,则以气虚质占主导。

2.8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为多种肾脏病最后的转归,其病程日久,故以虚证为主。在中医体质研究方面,杨[

24]选取10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认为慢性肾衰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中以气虚质为最高,阳虚质、阴虚质为次,总体中医体质类型以虚证为主。李晓[25]通过对70例慢性肾衰竭 (非尿毒症期) 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进行观察统计,认为9种中医体质分型中,慢性肾衰竭最主要的体质类型为阳虚质,易感性较其他体质者为高。在兼夹体质中,阴虚质在慢性肾衰竭中的出现率最高,倾向体质中则以痰湿质出现率最高,除平和质外,其它体质均参与了该病的发生发展。因此,慢性肾衰中医体质多倾向于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为主,而部分实性体质则以痰湿质为主。

3 思考与展望

中医体质学三大科学问题是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中医体质学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某类疾病的易感体质及其疾病演变过程中的体质变化,进而通过一些干预措施去进行体质的纠偏,以希望能预防及治疗该类疾病,这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和理念。CKD作为常见慢性疾病的一种,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对其中医体质特征的研究兴趣。基于以上研究,CKD患者其总体的中医体质特征为以虚性体质为多,尤其是气虚、阴虚、阳虚质,而在病程发展过程中常兼夹出现血瘀、湿热质等实性体质,这提示在探究CKD中医发病机制方面可从“虚”入手,而在诊治方面,更要结合这些体质特征,运用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诊治。另外,从“治未病”的角度出发,可着重关注这些虚性体质的人群,通过提前的干预调理,将体质的偏颇予以调整,以减少罹患CKD的概率。

当前中医体质学在CKD的研究主要是包括慢性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高血压肾病及慢性肾衰竭等。这些疾病在体质方面虽有CKD的整体特征,但每个疾病自身也有明显不同的中医体质特点。临床中疾病变化万千,针对某类疾病的体质研究,大部分未进一步涉及多种体质兼夹类性,单一的体质研究尚无法完全满足临床诊治需要,且目前通过调体防治CKD的临床研究比较少,提示我们可以在“辨体论治”的防病和治病上进一步统筹研究。

目前,中医体质学在CKD的研究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临床样本量小、问卷调查方式的局限性及纳入的影响因素少等问题,这会导致研究的片面性、不合理性等情况。为此,今后中医体质学在CKD的研究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扩大样本量,同时结合地域、年龄、性别等进行细化,甚至纳入饮食、喜好等外在的干预因素进行多方面、系统性的分析与调查。CKD包括很多其他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有些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比如膜性肾病、肥胖相关肾病等,这些疾病在临床上有明显的体质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未来还需要在不同CKD病种中横向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归纳出其各自不同的中医体质特征,以期能更好地指导CKD的防治。

参考文献

1

王 琦骆 斌朱燕波.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160 [百度学术] 

2

王 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百度学术] 

3

韦芳宁王 莉.414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医体质特征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5-8. [百度学术] 

4

林静霞彭 鹿吴 萌.211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医体质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718(7):628-630. [百度学术] 

5

李宏伟孙贵雨徐 磊.慢性肾脏病中医体质分型与论治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5):641-643. [百度学术] 

6

张荣东赖子建林 莺.300例3期慢性肾脏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证候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4):606-608. [百度学术] 

7

于 敏张 波王汉斌.从中医体质学说谈慢性肾脏病的发生与预防[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9):1825-1827. [百度学术] 

8

刘化平.原发性慢性肾炎患者体质易感性临床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百度学术] 

9

吴立鹏.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体质的调查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百度学术] 

10

刘永芳陈帮明王金象.240例IgA肾病中医体质类型与实证的分布特征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718(3):238-239. [百度学术] 

11

吴秀玲.IgA肾病中医体质特点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百度学术] 

12

梁秀文张 莉张 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体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A4):2046720470. [百度学术] 

13

王家兴.中医体质辨识法在肾病综合征患者系列病例研究中的应用[D].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2020. [百度学术] 

14

李 想.8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20. [百度学术] 

15

张荣东赖子建林 莺.2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证候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1):129-131. [百度学术] 

16

谭艳云.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肾病中医体质的差异研究[D].昆明云南中医学院2018. [百度学术] 

17

李佳琦.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及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2020. [百度学术] 

18

黄金娟.宋立群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辨体质及用药规律的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 [百度学术] 

19

朱念杰.紫癜性肾炎患儿中医体质调查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20. [百度学术] 

20

严晓华金一顺黄昉萌.慢性肾炎和狼疮性肾炎中医体质分型调查分析[J].光明中医201631(16):2301-2303. [百度学术] 

21

吴梦甜.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狼疮性肾炎中医体质分型调查分析[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 [百度学术] 

22

李玉华.基于回归分析的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及相关因素研究[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 [百度学术] 

23

赵文华.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与不同体质类型相关性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 [百度学术] 

24

杨 威.10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研究[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重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1438. [百度学术] 

25

李晓晨.慢性肾衰竭(非尿毒症期)患者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重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1587.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