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分析《大国医:治疗消渴就是打败糖尿病》著作中消渴肾病的遣方用药,探索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的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
通过查阅该书,筛选出关于消渴肾病的病案,对病案中的口服方剂进行整理,建立Excel数据库再导入系统中,运用频次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探讨组方规律和辨治经验。
筛选出方剂82首,涉及中药117味,总使用频次1547次;常用药物23味,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居多;四气以寒性居多,五味以甘味居多,归经以归肝经者居多;得到常用核心药物组合10组、新处方5个。
南征教授将“解毒通络益肾”贯穿于治疗本病的始终,可为今后消渴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消渴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主要引起慢性肾脏损害,也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1],常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属于中医学的“下消”“水肿”等范畴。流行病学研究[2]调查显示,预计2030年世界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将达到3.66亿,而糖尿病肾病患者将超过1亿。首届全国名中医南征教授行医近60年,有着丰富的消渴肾病临床治疗经验,疗效显著。《大国医:治疗消渴就是打败糖尿病》[3]一书由南征教授主持编著,对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的临床组方用药作了详细的记载,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笔者通过对书中治疗消渴肾病的相关方剂进行统计,建立完整的数据库,挖掘其用药规律,以期为消渴肾病的临床治疗和药物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收集并整理《大国医:治疗消渴就是打败糖尿病》所记载的治疗消渴肾病的口服方剂,经筛选得到方剂82首,建立Excel数据表,并参考《中药大辞典》[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5]对纳入方剂的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如“双花”规范为“金银花”,“元胡”规范为“延胡索”,“土虫”规范为“土鳖虫”等。由另一人检验,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及准确性。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
将预处理的Excel数据表格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建立处方数据库。
①一般规律:运用软件中“(数据分析)频次分析”及“(统计分析)性味归经统计”,对单味中药出现的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进行统计,并导出结果;②组方规律:在软件中打开“(数据分析)组方规律”,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46,置信度设置为0.8,导出结果;③新方分析:点击软件中的“(数据分析)新方分析”,将相关度设置为6,惩罚度设置为2,然后“(聚类)提取组合”,将结果导出。
82首方剂中,共使用中药117味,共计使用频次1547次。使用频次≥25次的中药共23味,总使用频率为63.15%,见表1。
No. | 中药名称 | 频次(次) | No. | 中药名称 | 频次(次) |
1 |
土茯苓 |
73 |
13 |
木蝴蝶 |
40 |
2 |
丹参 |
71 |
14 |
金荞麦 |
40 |
3 |
黄芪 |
69 |
15 |
紫荆皮 |
39 |
4 |
大黄 |
53 |
16 |
白茅根 |
31 |
5 |
榛花 |
52 |
17 |
黄连 |
28 |
6 |
黄精 |
50 |
18 |
生地黄 |
27 |
7 |
厚朴 |
50 |
19 |
茯苓 |
26 |
8 |
草果 |
46 |
20 |
益母草 |
25 |
9 |
覆盆子 |
46 |
21 |
泽泻 |
25 |
10 |
槟榔 |
46 |
22 |
车前子 |
25 |
11 |
血竭 |
45 |
23 |
枸杞子 |
25 |
12 |
穿山甲 |
45 |
|
|
|
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南征教授用于治疗消渴肾病的中药药性主要为寒性,占比38.19%,其次是温性。五味中占比最高的是甘味和苦味,分别是39.21%和26.34%,见图1。归经中频率最高的是肝经,其次是胃经、肺经、脾经和肾经,见图2。
参照《中药大辞典》[4]、《中药学》[6]及《吉林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7]进行中药功效分类。23味中药中,使用最多的是清热药,共6味,总计260次,见表2。
功效分类 | 频次(次) | 药物 |
清热药 |
260 |
土茯苓、榛花、金荞麦、木蝴蝶、黄连、生地黄 |
活血化瘀药 |
186 |
丹参、血竭、穿山甲、益母草 |
补虚药 |
144 |
黄芪、黄精、枸杞子 |
化湿药 |
96 |
厚朴、草果 |
利水渗湿药 |
76 |
茯苓、泽泻、车前子 |
止血药 |
70 |
紫荆皮、白茅根 |
泻下药 |
53 |
大黄 |
收涩药 |
46 |
覆盆子 |
驱虫药 |
46 |
槟榔 |
注: 榛花收录于《吉林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7],经医学专家会确定其功效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疮疡肿毒、痄腮、虫蛇咬伤,故归为清热药。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方剂的组方规律,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46,“置信度”设置为0.8,按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列举出频次为47次及以上的25个药物组合,见表3;按照关联规则置信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列举置信度>98%的关联规则27条,见表4;进行关联规则网络展示,见图3。
No. | 药物模式 | 频次(次) | No. | 药物模式 | 频次(次) |
1 |
土茯苓-丹参 |
68 |
14 |
黄芪-大黄 |
50 |
2 |
土茯苓-黄芪 |
67 |
15 |
黄芪-厚朴 |
49 |
3 |
土茯苓-大黄 |
66 |
16 |
黄芪-草果 |
49 |
4 |
土茯苓-厚朴 |
64 |
17 |
黄芪-槟榔 |
49 |
5 |
土茯苓-草果 |
53 |
18 |
黄芪-榛花 |
49 |
6 |
土茯苓-槟榔 |
52 |
19 |
黄芪-黄精 |
49 |
7 |
土茯苓-榛花 |
52 |
20 |
厚朴-草果 |
49 |
8 |
土茯苓-黄精 |
52 |
21 |
厚朴-槟榔 |
49 |
9 |
丹参-黄芪 |
52 |
22 |
草果-槟榔 |
48 |
10 |
丹参-大黄 |
51 |
23 |
土茯苓-丹参-黄芪 |
47 |
11 |
丹参-厚朴 |
51 |
24 |
土茯苓-丹参-大黄 |
47 |
12 |
丹参-榛花 |
50 |
25 |
土茯苓-丹参-厚朴 |
47 |
13 |
丹参-黄精 |
50 |
|
|
|
No. | 规则 | 置信度 | No. | 规则 | 置信度 |
1 |
丹参→土茯苓 |
1 |
15 |
大黄→黄芪 |
1 |
2 |
土茯苓→丹参 |
1 |
16 |
厚朴→黄芪 |
0.9811 |
3 |
黄芪→土茯苓 |
1 |
17 |
榛花→黄芪 |
0.9811 |
4 |
土茯苓→黄芪 |
1 |
18 |
黄精→黄芪 |
0.9811 |
5 |
大黄→土茯苓 |
1 |
19 |
厚朴→草果 |
0.9811 |
6 |
厚朴→土茯苓 |
1 |
20 |
厚朴→槟榔 |
0.9811 |
7 |
榛花→土茯苓 |
1 |
21 |
丹参,黄芪→土茯苓 |
0.9811 |
8 |
黄精→土茯苓 |
1 |
22 |
土茯苓,黄芪→丹参 |
0.9808 |
9 |
黄芪→丹参 |
1 |
23 |
土茯苓,丹参→黄芪 |
0.9808 |
10 |
丹参→黄芪 |
1 |
24 |
黄芪→土茯苓,丹参 |
0.9808 |
11 |
大黄→丹参 |
1 |
25 |
丹参→土茯苓,黄芪 |
0.9808 |
12 |
厚朴→丹参 |
1 |
26 |
土茯苓→丹参,黄芪 |
0.9808 |
13 |
榛花→丹参 |
1 |
27 |
丹参,大黄→土茯苓 |
0.9808 |
14 |
黄精→丹参 |
1 |
|
|
|
在关联度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将“相关度”设置为6,“惩罚度”设置为2,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方法,得出10组3~4味药物核心组合,见表5;网络展示图见图4。
No. | 核心组合 | No. | 核心组合 |
1 |
覆盆子-槟榔-穿山甲 |
6 |
地骨皮-木蝴蝶-枸杞子 |
2 |
车前子-茯苓-山药 |
7 |
车前子-藿香-连翘-金银花 |
3 |
车前子-茯苓-连翘 |
8 |
土茯苓-茯苓-山药 |
4 |
地骨皮-知母-榛花 |
9 |
生地黄-知母-人参 |
5 |
丹参-土茯苓-山药-黄芪 |
10 |
丹参-山药-黄芪-土鳖虫 |
在上述核心组合的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新处方5个,见表6;新处方药物网络展示,见图5。
No. | 新处方组合 |
1 |
覆盆子-槟榔-穿山甲-地骨皮-木蝴蝶-枸杞子 |
2 |
车前子-茯苓-山药-藿香-连翘-金银花 |
3 |
车前子-茯苓-连翘-土茯苓-山药 |
4 |
地骨皮-知母-榛花-生地黄-人参 |
5 |
丹参-土茯苓-山药-黄芪-土鳖虫 |
“消肾”一词首见于唐代《外台秘要方》:“消肾饮水不能多……数小便者,此是消肾病也。”[8]患者常出现口渴但不多饮、尿频、脚肿等症状。消渴肾病是消渴病的并发症之一,其病因与消渴相同,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劳倦太过等因素密切相关[9]。中医理论将其病位责之于肾,常涉及其他脏腑。其病性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阴两虚、脾肾气虚、五脏气血阴阳俱虚;标实为血瘀、痰浊、浊毒、湿热等[10]。故在治疗上多采用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方法,根据所处阶段不同,扶正和祛邪各有偏重,辨证也有所不同。
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认为:“散膏,今胰脏,主裹血,温五藏,主藏意,内通经络血脉,外通玄府,人体内外之水精的升降出入皆由散膏行之。”散膏为脾之副脏,与脾共主运化,化生气血,升清降浊,输布精微,供养周身,灌溉四旁[10]。南征教授推崇任继学教授的思想,并首次提出了消渴肾病这一中医病名。南征教授指出,由于消渴病日久不愈,热毒、痰浊、湿浊、血瘀、水饮等毒邪相互作用,互结成毒,导致脾胃、散膏功能失和,毒邪盘踞伏于膜原,如鸟栖巢,如兽犬藏穴,药石所不及,久伏不出,损伤膜原,随其气迁,邪气从气街处而入,经咽喉损伤肾络,导致肾体受损,肾用失司,最终形成消渴肾病[12-14]。本病的病位在散膏;毒邪盘踞伏于膜原,导致散膏受损是其缠绵不愈的原因;毒损肾络是本病的病机关键,并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因此“调散膏,达膜原,解毒通络益肾”是消渴肾病的根本治疗大法[15]。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分析后发现,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以甘味药居多。甘味入脾、胃,能调散膏,可起到治病求本的作用;甘味能生津、补虚,而津液能滋补肾经,故其临证少用大辛大热及酸涩收敛之品,多为甘寒平和之品。《医学入门·消渴论》载:“热伏下焦,肾亏精竭……腿膝枯细,面黑耳焦。”[16]消渴日久,热盛耗津,津亏气耗之时,便会化火为郁,肝气郁结则累及脾肾二脏,故使用肝经药为诸经之首,使气机调达。用药类别中,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居多,清热药多有解毒之功,活血化瘀药多兼有通络之效,补虚药可益气补肾,体现了南征教授将“解毒通络益肾”作为消渴肾病的治疗大法的思想。
从用药频率可以看出,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常用的药物有土茯苓、丹参、黄芪、大黄、榛花、黄精、厚朴、草果、覆盆子、槟榔、血竭、穿山甲、木蝴蝶、金荞麦、紫荆皮。其中土茯苓解毒,大黄通利解毒、祛瘀生新,榛花清热解毒;黄精补气养阴、健脾生血、润肺益肾,黄芪益气通络,覆盆子补肝肾、缩小便,三药合用可益气养阴、滋补肝肾、安和五脏;丹参、穿山甲、血竭活血化瘀通络;金荞麦、紫荆皮、木蝴蝶三药为任继学教授治疗“肾风”的主药[17]。咽喉为足少阴肾经所过之处,为一身之总要。六淫邪气侵入咽喉,日久成毒,毒邪沿肾经侵犯于肾,从气街开始,导致肾的体用俱损。故以清咽解毒、透达经络之法,使肾风之水毒、湿毒俱去,起行少阴、护咽喉、通经达络之效,达到下病上治的目的。厚朴、草果、槟榔为达原饮之主要药物,三药合用可破戾气、除邪毒,领诸药直达膜原。这15味药整体上体现了“解毒通络益肾”的治疗大法。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常用药物组合有土茯苓-丹参、土茯苓-黄芪、土茯苓-大黄、土茯苓-厚朴、土茯苓-草果、土茯苓-槟榔、土茯苓-榛花等。置信度最高的五个组合是丹参→土茯苓;土茯苓→丹参;黄芪→土茯苓;土茯苓→黄芪;大黄→土茯苓,可以发现土茯苓配合其他药物的出现频率最高。现代药理研究[18]表明,土茯苓能有效降低血肌酐及尿素氮,减轻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损伤。任继学教授常用土茯苓配伍泽泻、薏苡仁利水渗湿,给邪毒以出路[19],土茯苓配伍诸药,有解毒、除湿、通络之效,由此验证了南征教授将“解毒通络”作为消渴肾病的治疗大法的思想。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有:解毒通络,给邪气以通路的车前子-茯苓-山药、车前子-藿香-连翘-金银花、车前子-茯苓-连翘、土茯苓-茯苓-山药;益肾护咽的地骨皮-木蝴蝶-枸杞子;补气滋阴生津的生地黄-知母-人参;补气通络的丹参-土茯苓-山药-黄芪和丹参-山药-黄芪-土鳖虫。
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5个新处方。新方1中的覆盆子补益肝肾、固涩小便;枸杞子滋肾润肺;地骨皮[20]“入肺降火,入肾凉血凉骨”“甘淡微寒,补阴退热”;木蝴蝶行少阴、护咽喉;穿山甲破积通络;槟榔善疏利、除伏邪,全方攻补兼施,可以作为消渴肾病的常用配伍。新方2和3与《医宗金鉴》的茯苓车前子饮有异曲同工之妙。方中茯苓渗湿利尿;车前子“利水通小便”;藿香“利湿除风”;山药补脾气、益脾阴;金银花、连翘解毒;土茯苓解毒除湿,适用于水毒之邪导致的消渴肾病(患者临床出现小便不利,眼睑及双下肢水肿,甚至见湿毒所致双足疮疡、溃烂等症),体现了南征教授善用利水解毒法治疗消渴肾病水毒证。新方4由《景岳全书》中的地骨皮散加榛花化裁而来,善治“疮疡气虚内热,烦渴不宁”。现代药理研究[21]证实,榛花具有类胰岛素样作用,可以降低血糖。此方可用于气阴两虚之消渴肾病。新方5中丹参活血祛瘀;土鳖虫破血逐瘀;黄芪补气,“气行则血行”,补气可加强活血之功;土茯苓解湿毒、通关节;山药既可同时补脾、肺、肾三脏,又可益气养阴,适用于瘀毒之邪所导致的消渴肾病。
综上,南征教授用药平和,慎用有毒之药。临证时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将解毒通络益肾法贯穿治疗始终,灵活运用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等进行辨证论治,常用土茯苓配伍诸药,以达通络解毒之效。本研究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以南征教授的临床处方为基础开展数据挖掘分析,得出了常用药物及配伍规律,挖掘了5个新处方和10个药物核心组合规律,可为临床应用与新药开发提供新思路。但是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结果可能存在误差。加之此挖掘方法尚有不足,不能完全反映南征教授的用药经验,如临床常用的“草果、槟榔、厚朴”可引诸药直达膜原,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22]这一药组并未体现,存在人机分离现象[23]。期待今后可以更加系统化地进行研究,扩大样本量,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挖掘出更为准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徐永健,王 辰.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730.
[百度学术]
2 D F T I.IDF diabets atlas[M].7th.Brussels:International Diabete Fedration,2015:1-142.
[百度学术]
3 南 征,南红梅.大国医:治疗消渴就是打败糖尿病[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24.
[百度学术]
4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59,1969.
[百度学术]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8.
[百度学术]
6 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2-10.
[百度学术]
7 吉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吉林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338-350.
[百度学术]
8 王 焘.外台秘要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78.
[百度学术]
9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427-433.
[百度学术]
10 金政男.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病机初探[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25(9):6-7.
[百度学术]
11 刘艳华,任喜洁,任宝崴.任继学教授对消渴的理论见解[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6):81-82.
[百度学术]
12 王 檀,南 征.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经验[J].吉林中医药,2011,31(12):1152-1153.
[百度学术]
13 朴春丽.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经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6):947-948.
[百度学术]
14 南红梅,周凤新,韩香莲,等.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新路径[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52-53.
[百度学术]
15 孙 健,南 征.南征教授“调散膏,达膜原”治疗消渴肾病[J].吉林中医药, 2020,40(2):188-189.
[百度学术]
16 李 梴.医学入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379.
[百度学术]
17 任继学.任继学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4,193.
[百度学术]
18 丁 瑞,洪 权,耿晓东,等.土茯苓治疗小鼠高尿酸血症的机制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20(2):97-100.
[百度学术]
19 南 征,南红梅.任继学用药心得十讲[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138.
[百度学术]
20 黄宫绣.本草求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89.
[百度学术]
21 蔡英兰,金香子,李善花,等.榛花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1):1085-1087.
[百度学术]
22 南 征,朴春丽,何 泽,等.消渴肾病诊治新论[J].环球中医药,2012,5(8):598-600.
[百度学术]
23 许福丽,范金茹,陈 彤,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王行宽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组方规律分析[J].中医药导报,2021,27(2):160-163.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