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刘完素玄府学说是刘完素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刘完素玄府学说越来越得到中医学者的重视,故很有必要对该学说的重要价值进行分析、梳理、总结。本文从注重整体的生命观价值、不通致病的疾病观价值、由宏及微的诊断观价值、以通为用的治疗观价值、形神兼顾的养生观价值、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现代研究的源泉价值、求索创新的精神价值八个方面探讨了刘完素玄府学说的重要学术价值,以期促进刘完素玄府学说研究的广泛开展与不断深入。
※基金项目 河北省省局共建中医药重点学科项目(No.2020033024);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No. 20557654D);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No.20200202040);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No. 2021112);河北中医学院科研能力提升一般项目(No.KTY2019047);河北中医学院校级重点学科项目(No.2020030463)
“玄府”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谓:“所谓玄府者,汗空也。”《内经》将玄府定义为汗孔,可以称之为狭义“玄府
刘完素学术思想中的玄府主要指人体中细小难察的网络通道,该通道相对独立于血脉、经络、脏腑等系统,并与诸系统共同构成人之整体。刘完素认为玄府无物不有,且广泛分布于人体各处。体表玄府主要包括汗孔与腠理;体内玄府主要包括五脏玄府、六腑玄府、奇恒玄府、五官九窍玄府等。玄府既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又是联系各组织官窍的通道与桥梁。正是玄府的这个特点,使人体在结构上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玄府的生理结构为其功能提供了形态学基础。玄府的广泛性与网络性使人体精微与各脏腑得以相互联系。刘完素认为,玄府能流通敷布元气、津液、精神等物质,故既能濡养五脏六腑,又助脏腑之间进行新陈代谢,体现了人体各脏腑精微在功能上的整体性。此外,玄府通过腠理、汗孔等向外界开放,“人与天地相映,日月相参……其腠理开闭缓急,故常有时也
刘完素阐发玄府之生理结构和功能,提出玄府贵开忌阖的生理特性。玄府之性,开为顺,闭为逆;塞则病,通则安。外感六淫、情志失调、饮食劳倦、后天失养等可使玄府为病。虽病因种种,致虚致实,皆是与玄府开阖失司而不得通利有关。
在刘完素的著作中,诸疾的发病常常伴随着玄府不通,“谓精神荣卫,血气津液出入流行之纹理闭密
《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火类》曰:“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若目无所见,耳无所闻,鼻不闻臭,舌不知味,筋痿骨痹,齿腐,毛发堕落,皮肤不仁,肠不能渗泄者,悉由热气怫郁,玄府闭密而致。
无独有偶,近现代著名医家陈达夫在诊断眼科疾病时,认识到宏观之眼背后还有更微观的玄府结构,创造性地将眼与玄府联系起来,倡导从玄府认识六经眼
传统的诊断思想强调“见微知著”,采用由局部推及人身整体、由微观推及宏观的原理。相反,刘完素玄府学说对玄府疾病的病位辨证所用的却是另一种方法,即以宏观推及微观。虽然推理的空间次序不同,两种诊断原理却都基于“人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哲学思想,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在两种诊断方法指导下的治疗方法都经得起临床验证。
玄府之病,总不离“不通”二字。在玄府疾病的治疗上,则是以“开通”为根本。如何“开通”呢?这在治疗玄府疾病的过程中有其具体方法。对玄府实证主要有解表散寒开玄法、清透火热开玄法、清利湿热开玄法、泻下通腑开玄法、化痰开玄法、活血通络开玄法等;对玄府虚证则有补气通玄法、养血通玄法、养津通玄法、健脾通玄法、滋阴通玄法等。
在上述诸法中,解表散寒开玄法与清透火热开玄法皆重视运用辛味药。辛能行能散,所谓行,乃行气、行津,使玄府中各精微物质能运行流转,而无有形实邪之阻碍;所谓散,即是发散之意。玄府通过汗孔、腠理、九窍向外界开放,辛味药能散玄府中无形邪气于外,并使外邪无法留于玄府。如此,辛味药便能让玄府通畅而使精微流转,气液得以润养全身,恰合《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辛以润之”之意。
预防玄府疾病的方法大概有调畅情志、合理饮食、劳逸结合、节制情欲、规律起居、运动吐息几种。通过这些方法来调节气机,玄府中的气液精微能正常流转,疾患不生。玄府清灵无病是养生的重要基础之一,这体现在玄府通畅则形神相保之中。
“形”既涵盖气血精津液等精微物质,亦包括五脏六腑、肢体官窍等有形之体。玄府通畅则各精微之运行与生成有所保障,气血精津液充盛调和;玄府通畅则五脏六腑无有形实邪积聚,肢体官窍得气液之润,故形体不衰。玄府通利对于维持“形”这一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神”是生命活动的集合与主宰,神明之出在于心,心之玄府与神的化生密不可分。同时,神机流转之场所为玄府,玄府使神聚而不散,玄府通畅则神明充而不乱。所以,玄府通畅,形神相合,故可以长生,体现着形神兼顾的养生观。
对内、外、妇、儿等疾病,刘完素玄府学说不仅为其病因病机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同时也为这些疾病给出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案。以心脑系统疾病中的冠心病(胸痹)为例,传统观点多从正气不足、情志失调、寒凝气滞等角度来认识,辨治也多以心这一脏腑为中心。“胸痹”中的“痹”乃闭塞之意,基于刘氏玄府学说,当知冠心病的病机与心之玄府闭塞关系密切,其治法以开通玄府为要,故而在辨证的基础上,善用解表开玄、理气开玄等法,可提高疗效。
刘氏玄府学说指导下的开玄之法,对提高临床疗效有切实的帮助。这不仅补充了传统脏腑、经络等辨证治疗的不足,更显示出刘氏玄府学说并非空谈理论,而是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具有正确性与可验证性。随着刘完素玄府学说的研究与探索,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医学者在医疗实践中运用刘完素玄府学说,刘氏玄府学说的临床价值将被进一步发现。
现代科学研究往往从古代医籍中汲取灵感,如《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描述即是青蒿素诞生的灵感来源。古代早有对柳树枝叶、根皮功效的记载,为现代科学家从柳树类植物中提取水杨酸提供了理论基础。刘完素玄府学说对现代科研亦有很多启发。基于实验研究,围绕着玄府的功能与本质,现代医家提出了“玄府开阖能调节炎症因子”“离子通道是玄府的组成部分”“细胞间隙是玄府的组成部分”等假说。
“炎症因子说”借助药理与临床研究,基于“开玄解毒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有效的发现,认为开玄疗法可降低炎症因子TNF-α与IL-
除了上文提到的诸假说,还有很多现代研究在科学视角下、从不同方向探索刘完素玄府学说的奥秘。相信在未来,刘氏玄府学说将启发更多的科学研究,会有更多的现代学说拓展玄府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刘完素玄府学说之所以能形成,得益于刘氏本人对《黄帝内经》中玄府概念的创新发展。刘氏朝夕研读《黄帝内经》数十年,在吸收《黄帝内经》学术思想的同时,也认识到《黄帝内经》玄府概念的不足。玄府在《黄帝内经》中仅指汗孔,而刘完素发现玄府广泛分布于人体肌肤及脏腑,并可形成运输精微的网络通道。刘完素在结构与功能上大大拓展了玄府的范畴,这种创新精神无疑对后世医家具有深远的影响。
后世许多医家对刘完素玄府学说有所发扬。如张从正用汗、吐、下三法,“开玄府逐邪气
综上所述,刘完素玄府学说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学术价值,历久弥新。展望未来,现代中医学者一定会继承其精华,守正创新,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开展刘完素玄府学说的研究与应用,赋予其更加崭新的内涵。老树新芽,刘完素玄府学说其重要的学术价值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盖红肖,张再康.刘完素玄府学说的继承与发展[J].中医药学报,2017,45(6):1-4. [百度学术]
张再康,盖红肖.刘完素开通玄府法在诊治疾病中的应用[J].中医药学报,2018,46(2):10-16. [百度学术]
周学海.形色外诊简摩[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31. [百度学术]
宋乃光.刘完素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98,102. [百度学术]
陈达夫.中医眼科六经法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8. [百度学术]
王晓旭,方素萍,杨茂誉,等.开玄解毒法干预斑块型银屑病皮损部位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P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13(3):145-148. [百度学术]
代允义,黄汉津,王小同,等.三化汤对大鼠脑梗死区钠离子通道表达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4):4079-4083. [百度学术]
常富业,王永炎,高 颖,等.玄府与细胞间隙的比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2):1-3. [百度学术]
张从正.儒门事亲 [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9. [百度学术]
朱凤娟,韦 莉,刘从盛.玄府闭密探讨久病入络病机[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7):38-39.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