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益气复元膏方干预气虚质人群的临床观  PDF

  • 孙静 1
  • 丘俊鑫 2
  • 周强 1
  • 商越 1
  • 葛谈 1
  • 张凯熠 1
  • 张晓天 3
1. 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上海 201399); 2.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上海 201508); 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

最近更新:2021-12-20

  • 全文
  • 图表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目录contents

摘要

目的

通过益气复元膏方干预气虚质人群,观察其对体质状态的改善情况。

方法

纳入气虚质试验对象70例,设置益气复元膏方干预治疗组35例、气虚质空白对照组35例,干预45天后观察两组的气虚质相关症状因子积分、转化分及脉诊客观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后的气虚质转化分差值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干预前后在疲乏困倦、头晕、声低无力、喜静懒言、心慌、气短、容易感冒等气虚质症状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喜静懒言、心慌、气短、容易感冒等4项气虚质症状积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干预后左、右手脉象指标H4/H1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膏方干预偏颇体质人群改善体质状态成为可能,并且益气复元膏方在改善气虚质患者的喜静懒言、心慌、气短、容易感冒症状效果较对照组好,益气复元膏方及生活方式指导改善气虚体质的作用在脉诊客观指标上是有所体现的。

在中医体质学说中,体质是指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

1]。王琦[2]经过对大量文献以及临床调查研究总结了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及特禀质9种基本体质分类法。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根据体质九分法正式发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3],为体质辨识及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膏方是中医养生的精华与传统,中药膏方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经过八道(选、制、洗、泡、煎、秘、滤、收)工序制作而成,为治疗慢性疾病的最佳制剂之[4]。膏方作为改善偏颇体质、优化体质、预防疾病的主要手段,在慢性疾病的调治中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气虚体质是人群中最常见的体质类型之一,气虚阳弱故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气虚卫外失固,故不耐受寒邪、风邪、暑邪,易患感冒;气虚升举无力故多见内脏下垂、虚劳,或病后迁延不愈。气虚质的机体调理以补养元气、补气健脾为主。本研究通过益气复元膏方干预气虚质人群,发现其可以改善气虚人群的整体机能,现将研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自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门诊及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中医科门诊患者,选取符合气虚质诊断标准的志愿者共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5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3]所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气虚质的相关问题进行回答,气虚质原始分=气虚质8个条目的分值相加,气虚质转化分=[(气虚质原始分-8)/32]×100。当气虚质转化分≥40分时判定为属于气虚质。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气虚质的诊断标准;(2)年龄在20~55周岁之间,性别不限;(3)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合并有严重的慢性疾病,如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或造血系统疾病者;(2)精神疾病者;(3)对益气复元膏方中的中药成分过敏者;(4)妊娠期、哺乳期或在试验期间可能怀孕的妇女;(5)三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

1.5 剔除标准

(1)无任何检测记录,或检测指标缺失者;(2)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受试者自行退出者。

1.6 终止标准

(1)试验中受试者使用了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药物;(2)服药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

1.7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益气复元膏方(药用:生、炙黄芪各150g,白人参90 g,潞党参150 g,炒白术150 g,西洋参90 g,生、熟薏苡仁各200 g,白茯苓200 g,淮山药150 g,莲子肉100 g,桑寄生150 g,全当归150 g,红枣100 g,广陈皮90 g,广郁金90 g,醋柴胡90 g,枸杞子90 g,黑芝麻100 g,龙眼肉100 g,核桃肉100 g,生甘草90 g,阿胶300 g,鹿角胶300 g,黄酒500 g,白蜜500 g,融化后按膏方制作标[

5]收膏)。膏方每日2次,每次20 g,含服或温水调服,宜空腹服,并予生活方式干预(包括膳食调养及运动建议)。4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对照组:无药物治疗,只给予生活方式干预45天。

1.8 观察指标

1.8.1 气虚质相关症状因子积分及转化分

对《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关于气虚质的8个问题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个问题所对应的症状因子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气虚质转化分情况。

1.8.2 脉诊客观化指标

1.8.2.1 采集设备

应用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DS01-A型中医四诊仪进行中医舌脉信息采集。

1.8.2.2 操作规范

数据采集环境符合国家标准《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6]的门诊建设要求:合理通风,冬季使用供暖设备,气温需高于18 ℃。试验对象应在静止状态下先休息10 min以上,取坐位,拉起袖口伸出手腕部,将手腕部平放于脉枕上,采集者将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尖平放于试验对象的脉诊部位,三指分别定寸、关、尺三个部位,并将脉诊采集传感器固定在寸脉处。从检测脉压力值75克力/mm开始,依次采集左右手,选择最佳脉冲图进行特征数据分析。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脉象采集。

1.9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资料运用 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描述,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进行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干预前后的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两独立样本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数)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即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基线数据均衡性比较

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因而治疗组共完成33例,对照组共完成34例。对治疗组和对照组共67例病例进行基线资料分析以及相关指标对比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学历情况等基线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气虚质相关症状因子积分比较

治疗前后治疗组在动则汗出的症状积分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其余气虚质相关症状因子积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在心慌的症状积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余气虚质相关症状因子积分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喜静懒言、心慌、气短、容易感冒4项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气虚质相关症状因子积分比较(分)
症状因子治疗组(n=33)对照组(n=34)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疲乏困倦 4.00(1.00) 3.00(1.00)* 3.00(2.00) 3.00(2.00)
声低无力 3.00(2.00) 3.00(1.00)* 3.00(2.00) 3.00(2.00)
喜静懒言 4.00(2.00) 3.00(1.00)*# 4.00(1.00) 4.00(1.00)
头晕 3.00(1.00) 3.00(2.00)* 3.00(1.25) 3.00(1.25)
心慌 3.00(1.00) 3.00(1.00)*# 3.00(1.25) 3.00(1.25)*
气短 4.00(1.00) 3.00(2.00)*# 3.50(1.00) 3.50(1.00)
容易感冒 3.00(2.00) 3.00(1.00)*# 3.00(1.00) 3.00(1.00)
动则汗出 4.00(1.00) 3.00(1.00) 4.00(1.00) 4.00(1.00)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气虚质转化分比较

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的气虚质转化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气虚质转化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气虚质转化分比较(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差值
治疗组(n=33) 59.38(21.88) 46.88(14.06)*# 6.25(12.50
对照组(n=34) 45.77±7.41 59.19±8.60* -2.30±4.76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差值比较P<0.05。

2.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右手脉象比较

对照组干预前后右、左手脉象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干预前后的右手、左手脉象指标H4/H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右手、左手脉象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表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手脉象比较(x¯±s
项目治疗组(n=33)对照组(n=34)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H1 16.79±4.06 16.59±5.18 16.08±6.96 17.41±5.05
H2 13.23±3.34 13.02±3.55 12.45±5.91 13.63±4.13
H3 12.94±3.18 12.68±3.34 12.30±5.75 13.49±4.21
H4 7.33±2.50 7.20±2.21 7.10±3.42 7.30±3.00
H5 0.57±1.04 0.31±0.99 0.49±0.94 0.54±1.15
T1 0.13±0.04 0.13±0.03 0.12±0.02 0.12±0.02
T2 0.20±0.05 0.19±0.03 0.19±0.03 0.19±0.04
T3 0.23±0.04 0.22±0.32 0.22±0.04 0.21±0.04
T5 0.46±0.08 0.46±0.18 0.46±0.13 0.43±0.12
AD 43.48±19.59 38.51±25.34 35.36±0.94 39.88±37.85
T 0.82±0.09 0.80±0.19 0.78±0.15 0.76±0.13
H3/H1 0.78±0.14 0.78±0.14 0.78±0.16 0.78±0.11
H4/H1 0.44±0.10 0.46±0.14* 0.45±0.14 0.43±0.14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右手脉象比较(x¯±s
项目治疗组(n=33)对照组(n=34)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H1 15.17±5.24 16.20±3.92 14.31±6.26 16.07±7.18
H2 11.72±4.70 12.32±3.55 10.74±4.41 12.16±5.66
H3 11.68±4.29 12.01±3.53 10.56±4.24 11.79±5.31
H4 7.12±2.65 6.77±2.14 5.93±2.50 6.41±3.12
H5 0.53±0.83 0.82±1.00 1.32±1.71 0.95±1.15
T1 0.13±0.04 0.13±0.04 0.13±0.04 0.12±0.02
T2 0.21±0.05 0.20±0.04 0.21±0.05 0.18±0.03
T3 0.25±0.07 0.22±0.04 0.23±0.06 0.21±0.03
T5 0.47±0.10 0.48±0.10 0.50±0.12 0.45±0.06
AD 42.52±25.34 41.07±15.09 36.32±32.73 38.88±25.67
T 0.80±0.11 0.82±0.18 0.82±0.14 0.77±0.18
H3/H1 0.77±0.110 0.74±0.12 0.76±0.13 0.75±0.14
H4/H1 0.48±0.14 0.42±0.09* 0.43±0.15 0.40±0.13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膏方不仅是一种滋补强壮的产品,还是一种针对性强的剂

7。上海市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张晓天主任医[8-9]根据中医“虚则补之”“损则益之”的原则,在调补先天的基础上,重视后天脾胃的调护,同时培补脾肾二脏,以达到既能滋养后天又能充养先天之精的目的,制定出益气固本、健脾复原、燮理阴阳为法的特色方剂——益气复元膏方。方中生、炙黄芪作为调补气虚体质的主药补气升阳健脾,与潞党参、炒白术、白人参、西洋参合用而共为君药,以奏补气健脾之效。臣以白茯苓及生、熟薏苡仁辅助君药补中益气,有健脾养胃祛湿之功;淮山药可平补肺脾肾三脏;莲子肉固涩补虚。佐以全当归养血柔肝,辅助人参、生炙黄芪补气升阳,滋阴养血;广陈皮性温,有健脾理气化痰之功;醋柴胡、广郁金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枸杞子、桑寄生补肝肾、强腰膝;核桃肉、龙眼肉、黑芝麻、红枣等药食同源之品不仅可以改善口感,又可健脾益肾,滋阴养血。使以生甘草调和诸药。本研究显示,益气复元膏方能够有效降低气虚质试验对象的转化分,改善试验对象的气虚质症状,表明膏方干预偏颇体质人群达到改善体质状态成为可能,并且在改善气虚质喜静懒言、心慌、气短、容易感冒的症状表现上效果较对照组好。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与人体脏腑功能、气血、津液、阴阳等各方面密切相关,所以不同的脉象也能够反映不同的体质信[

10]。现代学者对脉象有了进一步精细化、客观化的研究,有的致力于对脉象要素的描述探索与分析,有的运用客观化指标数据使得脉象指标更加规范化,还有的侧重于血管壁结构、血液流变等因素对脉象变化的影[11]。闪增郁[12]研究发现夏秋两季脉位、脉势等都有很大的差异,而相同季节的不同节气点脉图参数差异很小,这正好符合中医的基本理论。崔[13]观察20例亚健康状态大学生后发现,气虚组用四君子汤干预后脉象指标h1、S、As、Ad 、h5/h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脉图的观察可以反映中医干预前后患者的脉诊信息变化情况。李雪[14]观察脉图参数比较发现,苗族人群与汉族人群脉图的表型差异体现了中医临床辨证因人制宜的必要性。脉图是脉管搏动的轨迹,其中H4/H1主要反映外周阻力高低,外周阻力降低时,H4/H1变小。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干预前后左右手脉象指标H4/H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余指标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益气复元膏方及生活方式指导改善气虚体质的作用在脉诊客观指标上是有所体现的,但是后续通过延长观察时间或疗程或许可以找到更多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脉象指标。

结合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经过45天的干预后,益气复元膏方能够有效降低气虚质试验对象的转化分,改善试验对象的气虚质症状,说明膏方联合生活方式指导的方式对气虚质症状改善的效果是明显的。

参考文献

1

王 埼李英帅刘铜华.《黄帝内经》的体质养生思想[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0):2199-2202. [百度学术

2

王 琦朱燕波.中国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基于全国9省市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 7-12. [百度学术

3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303-304. [百度学术

4

索艳风朱燕波鹿 佳.中医气虚体质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分析——基于22332例一般人群数据[J].天津中医药201734 (1) :22-25. [百度学术

5

郭彩娥黄 治周国彦.中药膏方制备工艺及改进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6):197-198. [百度学术

6

上海市明勇建筑设计院.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D49-88[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百度学术

7

杨玉龙周 婷朱长刚.论述中医膏方之源流[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9190(41):35-38,84. [百度学术

8

张晓天蔡雯婷丘俊鑫.益气复元膏方对气虚质人群的临床干预研究[J].河南中医2014341):76-78. [百度学术

9

郭丽雯张晓天.益气复元膏方改善气虚质病人整体机能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923(5):165-168. [百度学术

10

贺 妍谢梦洲瞿昊宇.脉象识别体质初探[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11):29-31. [百度学术

11

韩 心鲁明源.脉象理论研究述评[J].中医学报2020353):128-133. [百度学术

12

闪增郁陈燕萍黄大威.平人大暑、处暑、秋分脉图参数的比较研究[J].中医杂志201354(8):684-686,690. [百度学术

13

崔 骥许家佗邸 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中药干预前后脉图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5):1564-1567. [百度学术

14

李 雪张伟妃王慧雯.汉族与苗族健康人群的面诊、舌诊及脉诊图像参数的比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01):346-349.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