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机将62名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名。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包括口服药及胰岛素)及缬沙坦胶囊降蛋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降糖、降蛋白的基础上加用参芪地黄汤治疗。评估两组观察对象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年来社会进步及经济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人民生活压力增大、饮食结构不合理、亚健康状态盛行,据最新流行病学数据表明,预计2045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将增长到6.29
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共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中女性15例,男性16例,糖尿病病程1~8年,平均(4.92±2.27)年,年龄40~69岁,平均(56.07±8.71)岁;观察组中女性10例,男性21例,糖尿病病程1~9年,平均(5.12±2.38)年,年龄38~70岁,平均(55.13±9.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按照美国肾脏病基金会(The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NKF)、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工作组(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KDOQI)制订的糖尿病和慢性肾病(CKD)临床实践指
①合并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者;②合并感染、重大外伤、风湿病活动期者;③合并精神疾病或依从性差、不能配合者;④合并严重心、脑等重要脏器疾病者或恶性肿瘤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对本实验药物禁忌或过敏者。
两组均给予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包括糖尿病肾病饮食(蛋白摄入量0.8g/Kg/d)、合理的运动(每周150min中等强度)、戒烟、限酒等,配合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皮下注射等控制血糖,口服缬沙坦胶囊80mg(国药准字H20040216,80mg/粒)降蛋白,其余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他汀类调脂及降血尿酸等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内服参芪地黄汤,方药组成:党参15 g,黄芪30 g,生地黄15 g,丹皮9 g,泽泻15 g,茯苓12 g,山药15 g,山萸肉9 g。均购自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中药房,加水浓煎,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测定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全血高切粘度(HBV)、低切粘度(LBV)、血浆粘度(PV)水平。
参照《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
注: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PG、HbA1C及uA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BG、HbAlc、uACR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FBG、HbAlc、uACR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RP、TNF-α和IL-6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TNF-α和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CRP、TNF-α和IL-6水平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水平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流行病学数据表明我国DKD发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且其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速度相对于其它慢性肾小球疾病,要快14
大量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改善症状、降低蛋白尿,甚至延缓肾病进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糖尿病肾病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属“消渴”“尿浊”范畴,虽未列专病,但对其病因病机及症状却早有论述。《素问·奇病论》提出了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为病因,内热为主要病机。《灵枢·五变》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外台秘要·消渴消中》说:“房劳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证治准绳·消瘅》云:“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故其病机总归“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代表着疾病进展至DKD,而尿蛋白的产生为精微下泄所致。脾失升清,健运不足,水谷精微上升布散失职;脾失统摄,肾失封藏,水谷精微直趋下泄,故出现白蛋白尿。因此脾气不足、肾精亏虚是导致DKD的关键,气阴两虚型是最主要的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FPG、HbA1c、uACR、CRP、TNF-α、IL-6、HBV、LBV和PV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参芪地黄汤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及炎症状态、血流动力学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Internatinal Diabetes Federation.Key points for IDF diabetes atlas 2017[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8,135:235-236. [百度学术]
黄丽丽,郭燕芬,陈煜宇,等.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7(5):103-106. [百度学术]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4):292-344. [百度学术]
KDOQI.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for diabetes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J].Am J Kidney Dis,2007,49(2):12-154. [百度学术]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11(6):792-801. [百度学术]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1(5):379-385. [百度学术]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6-168,215-219,233-237. [百度学术]
杨霓芝,刘旭生.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7):7-8. [百度学术]
吕翠岩,贾晓蕾,郑 爽,等.参芪地黄汤化裁方对III期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及临床进展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20,40(4):480-484. [百度学术]
KHAN MI,SIDDIQUE KU,ASHFAQ F,et al.Effect of high-dose zinc supplementation with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on glycemic control and inflammation in type-2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J].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Biology & Medicine,2013,4(2):336-344. [百度学术]
余晓波,余永壮.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10): 1022-1025. [百度学术]
王素利,丁 凡,梁 浩,等.参芪地黄汤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CRP、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2):264-267. [百度学术]
徐建龙,李爱峰,梁 莹.参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理论探析及临床应用[J].北京中医药,2017,36(9):823-825. [百度学术]
董 萍,安 琳.参芪地黄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5例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7,34(4):239-241. [百度学术]
王艳蕊,程 剑,赵志刚.中国对糖尿病的理解和治疗的历史变迁[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2002,16(1):20-22. [百度学术]
韩晶晶,陈霞波,龚文波,等.参芪地黄汤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4):986-990. [百度学术]
李 莉.生地黄治疗糖尿病的药理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4):670-672.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