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就海派颜氏内科流派有关胸痹心痛的医案、医论、医话进行梳理分析,对颜氏内科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的临证经验进行归纳整理,探讨其学术特色的传承发展及辨治方药的异同变化,从而汲取精华,以启后学。
胸痹心痛常以心胸部疼痛为主要症状,是中医内科临床的常见病症,轻者仅感劳则胸部憋闷气塞,重者为心胸部疼痛,中医往往合称为“胸痹心痛”,类似于西医的冠心病。海派中医颜氏内科源远流长,由颜亦鲁先生创派,源于江苏孟河马培之,代有精英,传承有序,至今传承四代,在沪上负有盛名,为海派中医内科主要学派之一。通过梳理颜氏内科流派传人医话医论医案,结合跟师临诊,总结颜氏内科流派治疗胸痹心痛的历代临证经验及选方用药特色,浅析如下。
颜氏内科长期精研岐黄,致力于中医脾胃及气血学说研究,并将相关理论应用于中医心脑血管病临床,在胸痹心痛证治方面具有重视气血、用药和缓等整体学术特色,疗效显著。
颜氏内科认为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是气血,气血平衡则能保证器官脏腑正常生理功能,而气血失调是各种疾病的病理基础,气虚或气滞皆可影响血液运行而形成瘀血。若血瘀阻滞心脉,不通则痛,故见胸痹心痛。故在临床上重视气血的畅通,对气滞者,用逍遥散;血瘀者,用桃红四物汤;气虚血瘀者,用益心汤、补阳还五汤等;气滞血瘀者,用血府逐瘀汤;对胸部不适者,常用枳壳配桔梗,生蒲黄配葛根等药对调畅气血,协调升降。
颜亦鲁先生(1897—1991年),颜氏内科创派人,拜孟河名医贺季衡为师,深得真传。颜亦鲁先生精研脾胃学说,认为脾胃居于中焦,脾主升,胃主降,故共为气机枢纽,若脾虚运化失健,一来气机升降不畅,影响气血运行,易血行瘀滞,痹阻心脉;二来脾虚水液代谢受阻,水湿停聚,聚湿生痰,痰浊上犯心胸,遏阻心阳,均可导致胸痹,故在诊治胸痹心痛等病证中,习用健运脾胃法则。痰浊偏胜者,症见胸膺痞闷或痛引彻背,甚则背部恶寒,治当辛温通阳、健脾祛浊,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如属气血不足,痰瘀内阻所致,治宜健脾补气,养心生血,兼投化痰消瘀之品,药如党参、白术、黄芪、当归、丹参、柏子仁、茯苓、远志、阿胶、龙骨、牡蛎、甘草等,均可随证加减。此外在用药方面有其特色:①常取散剂:散剂具有药量少,吸收快,收效显的作用,颜亦鲁先生常用参三七粉通络止痛,白沙参加紫河车粉大补阴精气血;②取用药对,重视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如桂枝、炒白芍合用以增加其调和营卫、温通气血的作用,枳壳、炒白术合用以健脾益气,乳没、炒丝瓜络合用以增强止痛通络之效等。
颜德馨教授(1920—2017年),颜氏内科第二代传人,国家首批国医大师,我国当代著名中医药家,提出“人体衰老的主要机制在于气血失调”“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等理论观点,创立“衡法”治则,长期致力于中医心脑血管病诊治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端将颜氏内科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颜德馨在重视颜亦鲁“脾统四脏,以滋化源”基础上,认为唯有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才能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冠心病的病机演变多呈虚实相
颜德馨参诸大家之长,古为今用而推陈出新,颇多验方如益心汤、温阳活血方等治疗冠心病诸证,屡有验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病程较长,经年累月发作,病久正气亏虚,致心脉功能减退。颜德馨教授取益气化瘀法,倡以益心汤(药用:党参、丹参、黄芪、葛根、川芎、赤芍、决明子、石菖蒲、降香)。方中以参芪补益元气;葛根升举清阳;川芎、丹参、赤芍活血通脉;降香芳香祛浊;石菖蒲开窍引经。全方益气扶正,攻补兼施,立足于气中求血,补气升阳,活血化瘀,使血脉得以畅行,以达到气血平衡。研究表明,与仅用西药常规治疗相比,合用益心汤治疗,更能明显缓解心绞痛症状,缓解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减少硝酸甘油用量,部分患者能调节血脂,降低 hs-CRP 和 HCY,且安全性
冠心病冠脉支架置入术后,仍然存在发生再狭窄的可能性,影响了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颜德馨教授认为这是由于心阳不振或术后有瘀等因素所致,若欲改善心肌功能、防止狭窄再现,当在益气活血缓解症状基础上,加用温运阳气之药,通补兼施,拟制颜氏温阳活血方。方以附子为君,振奋心阳;蒲黄、枳壳、桔梗为臣,其中蒲黄活血血脉,枳壳、桔梗一升一降,与蒲黄气血兼调;当归、白芍为佐,养血理血阴中求阳,调和附子温燥之性。全方温阳活血、理气化瘀,经临床观察,颜氏温阳活血方防治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可明显降低再狭窄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症
颜乾麟、颜新为颜德馨儿女,颜氏内科第三代嫡系传人,继承父业,长期从事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工作,2007年双双获得“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他们在传承颜氏内科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对颜氏内科胸痹诊治经验作了整理与创新,发表不少真知灼见。
颜乾麟主任重视病机学说研究,认为心脑血管病的基本病机是气血失衡,并有其病机演变规律,初期以气滞血瘀型居多,而后则形成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出现痰瘀交阻的病机,后期则呈现多虚多瘀的病理状
颜新教授在颜氏内科传统重视阳气、重视中焦、重视气血的基础上,尤重视正气,认为扶正与祛邪同用,有事半功倍之效,治疗胸痹心痛时,常补气、养血、温阳、健脾与行气、活血、利水、化湿等同
颜氏内科流派作为著名的海派中医流派之一,长期致力于中医脾胃及气血学说理论研究与应用,圆机活法,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胸痹心痛的辨治学术经验是颜氏内科众多治验特色之一,从颜亦鲁先生的脾胃观点论治发展到颜德馨国医大师的气血论治,再到颜乾麟主任根据病机演变施治及颜新教授临证灵活精准方药选用,均体现了颜氏内科源于经典,扎根临床,师古而不泥古,包容开放创新的学术特色。对颜氏内科胸痹心痛病证诊治特色进行整理研究,有助于挖掘整理流派内涵,提炼其学术特色及临证选方用药精华,以利发扬颜氏内科学术经验,嘉惠后学。
参考文献
颜乾麟.颜德馨审机论治冠心病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9,16(2):88 -90. [百度学术]
颜 新,颜乾麟.颜德馨用药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254. [百度学术]
杨 旭,胡文龙,韩鑫冰,等.益心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20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2):212 -215. [百度学术]
胡晓贞,曹振东,王胜林,等.颜氏温阳活血方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7,51(4):59 -61. [百度学术]
颜乾麟,韩鑫冰,韩天雄,等.论气血失衡是心脑血管病的基本病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83-1085. [百度学术]
胡文龙,杨 旭,李 颖,等.颜新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30(1):123 -126.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