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总结李应存教授运用泻肝调气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李教授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为肝经郁结,气血不畅,故以泻肝调气血法进行治疗。本文举隅其应用敦煌大泻肝汤合疗风虚瘦弱方加减辨治慢性前列腺炎医案,以飨同道。
李应存教授乃甘肃省省级中医药师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敦煌医派代表人物之一。其从事中医理论教学、文献及临床研究30余年,对泌尿系疾病的临床治疗颇有造诣。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会阴部胀痛以及各种排尿异常症状,如尿频急、尿不尽、尿无力、尿等待、血尿,或有白色分泌物溢出等,具有病程较长、病情迁延难愈的特点,对患者的精神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
前列腺位属下焦,肝经循行而至,《灵枢·经脉》云:“足厥阴肝经……循股阴,入毛际,过阴器,抵少腹。”因而,足厥阴肝经与前阴病变的关系密切,并有“肝司阴器”一说。若肝经气血不畅则阴部胀痛,且伴尿液、精液藏泄失司,故可见各种排尿异常症状以及白色分泌物溢出。
肝主疏泄,主一身之气,周学海于《读医随笔》云:“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籍肝胆之气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
因此,李教授在泻肝的同时亦重视调畅气血以通其络,如郑钦安所云:“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
李应存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极为重视泻肝调气血,其认为:木郁达之,气血调和,则顽疾自愈。在临床上善用敦煌大泻肝汤合疗风虚瘦弱方加减治疗该病。
大泻肝汤来源于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原文为:“大泻肝汤,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方。枳实(熬)、芍药、甘草(炙)各三两,黄芩、大黄、生姜(切)各一两。
疗风虚瘦弱方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编号P.3930),李教授善用该方调治气血。原文述:“治产后风虚瘦弱,不能立、无力、短气方。取当归、生姜各四两,黄芪、芍药、芎藭各三两,桂心、甘草各二两,羌活一两,干枣三十枚,擘破,羊精肉三斤。
湿热明显、小便不利者,加萆薢、败酱草、滑石利水化浊;发病较久、络瘀重者,则加药对虻虫-水蛭,敦煌《五脏论》述其合用有“破血之功
黄某,男,45岁,2019年4月4日初诊。主诉:尿频急伴小便浑浊1年,加重2个月。现病史: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急、小便浑浊,于某医院就诊,彩超提示前列腺增大,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予坦索罗辛胶囊、伊木萨克片等治疗后稍有缓解,停药则复,2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患者平素急躁易怒,善太息,并伴有勃起功能障碍、早泄,会阴部隐隐胀痛,晨起口干苦,疲乏无力,纳呆,入睡困难、眠浅易醒,舌暗红苔白,舌边伴有齿痕,舌下络脉紫暗怒张,脉弦数涩,左关弦甚。西医诊断: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诊断:精浊,辨为肝经郁结、气滞血瘀兼有脾气亏虚之证。治法:泻肝调气血,兼以补脾益气。方予敦煌大泻肝汤合疗风虚瘦弱方加减,药用:赤芍20 g,枳实12 g,黄芩12 g,黄芪15 g,党参12 g,桂枝6 g,防风12 g,川芎15 g,当归15 g,酒大黄3 g,萆薢15 g,韭菜籽20 g,芡实15 g,山药15 g,煅牡蛎20 g(先煎),炒鸡内金20 g,合欢皮15 g,炙甘草10 g。6剂,1剂/日,水煎,分早晚2次服。
2019年4月11日二诊:尿频稍有缓解,小便浑浊、疲乏减,纳食较前增多,睡眠较前安稳,但仍口苦、会阴部胀痛,舌暗红苔白,舌边伴有齿痕,舌下络脉紫暗怒张,脉弦数涩,左关弦甚。守上方加川楝子15 g,延胡索15 g,以加强泻肝、行气止痛之功。6剂,早晚温服。
2019年4月17日三诊:尿频明显缓解,口苦止,小便稍有浑浊,勃起障碍、早泄较前缓解,纳食转馨,会阴部偶有胀痛,眠佳,舌暗苔白,舌边伴有齿痕,舌下络脉紫暗迂曲,脉弦数涩。上方减川楝子至9 g;去煅牡蛎以防苦寒、质重碍胃之弊;加桃仁12 g,易合欢皮为香附15 g,以增强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之效。6剂,早晚温服。
2019年4月24日四诊:尿频、小便浑浊、会阴部胀痛止,勃起障碍、早泄较前明显好转,纳眠佳,舌暗苔白,舌边伴有齿痕,舌下络脉紫暗迂曲较前缓解,脉弦略涩。患者小便浑浊止则去萆薢;会阴部胀痛止则去川楝子、延胡索;佐加淫羊藿12 g,以培少火而生元气。12剂,早晚温服。
2019年11月20日电话回访,患者诉药后症状已解,房事正常,精神明显好转,偶有口苦,余无明显不适。
按 李应存教授认为,该病案患者总属肝失疏泄而“因郁致病”。肝经“过阴器,抵少腹”,木失条达而继发肝经郁结、气血滞涩不通,故患者前列腺不得荣养,功能失司则出现尿频急、勃起功能障碍、早泄以及舌下络脉紫暗怒张之症;气机不畅则气化失助,渐引起浊邪内生,故见小便浑浊;会阴乃肝经所循,肝经郁结,不通则痛,故患者会阴部隐隐胀痛;肝气郁而化火,火热上炎则见口干苦、脉弦数;相火妄动上扰心神则见入睡困难、眠浅易醒;木盛乘土,土虚则中焦不运,故见纳呆不欲饮食,气血生化无源则见疲乏无力。故李教授谨守病机,以泻肝调气血为法活用古方,选用敦煌大泻肝汤合疗风虚瘦弱方并随症加减。
方中以赤芍易白芍,既可助活血之功,又可清血分之郁热。赤芍合枳实以酸泻肝,合黄芩以苦泻热,共奏疏肝清热之效,如《本草害利》言“赤芍,泻肝火,专行恶血……能于土中泻木,赤散邪,能行血中之滞
慢性前列腺炎是临床常见的男科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因郁致病”,故而临床以气滞血瘀型多见。李教授依据此证型的发病规律及特点,治以泻肝调气血法,选用敦煌大泻肝汤合疗风虚瘦弱方,随症加减。此法于临床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望为同道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郭应禄,胡礼泉.男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82-1493. [百度学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1994:698. [百度学术]
张 安.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分析与处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4):155,158. [百度学术]
周学海.读医随笔[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142. [百度学术]
朱震亨.丹溪心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79 [百度学术]
丛春雨.敦煌中医药全书[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4:124,297. [百度学术]
叶天士.本草经解[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119,212. [百度学术]
李应存.实用敦煌医学[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0. [百度学术]
凌 奂.本草害利[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98. [百度学术]
张秉成.本草便读[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183. [百度学术]
汪讱庵.本草易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2.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