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的“牧羊式”养生  PDF

  • ●杨玲玲
  • 王济

最近更新:2021-07-09

DOI:XX.XXXX/j.issn.1671-2749.2021.01.008

  • 全文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目录contents

摘要

总结国医大师王琦教授的养生思想及其实践。结合王老的工作生活实践,阐述王老的“牧羊式”养生观:“老骥伏枥,笃定前行”“诗书怡情,缓步振兴”“食取称意,衣取适体”。

• 作者单位 1.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庄子·达生篇》曰:“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而鞭之。”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以下尊称“王老”)常讲“养生不在养,养生如放羊”。养生的“养”字上面是一个“羊”字,人体的健康就像整个羊群,养生就像牧羊人在山上放羊,当人体健康天平出现偏差、身体出现不适症状的时候,就像羊群中出现了掉队的羊,此时就需要适当调整,将羊赶回到队伍中去,使整个羊群达到和谐的状[

1]。这种养生方式即是王老推崇的“牧羊式”养生,生活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老骥伏枥,笃定前行

曹操在《龟虽寿》诗中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认为人寿命的长短,不单纯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到了晚年,不应该悲观失望,还应继续前行,有所作为,注意调养,保持乐观情绪,依然能够获得长寿[

2]

对于养生,王老常讲“养生先养心”,要有平常心、仁心、宽心、静心和开[

3]。但在学生们看来,王老最大的“心”是他“老骥伏枥,笃定前行”的责任心。王老关注国家发展动态,为争取体质研究的国际主导地位奔走呼号,为中医药发展谏言献策,提出“九体医学健康计划”,或为解决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办[4];作为一名老师,王老认真备课,积极培养青年人才,是学生的指路明灯,对学生严格要求,使学生会临床、会讲学、会写文章、会科研;作为一名医生,王老仁术济世,注重心理的调试,有时为困难的家庭慷慨解囊,为一个个家庭带来健康的希望。王老博涉医源,立言开新,创三辨理论,立五门学科;学科纵横,全科专长,求全备而有专攻,致广大而尽精微;探索未来,王老依然坚持上下求[5]。王老的日程本上安排得密密麻麻,一年365天基本上全年无休。有时还和学生们一起熬夜到凌晨,每天早上总是第一个上班。《道德经》言:“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思维开阔,必然不郁于心,境界宽广,必然不滞于物,以此无形之中便为养生奠定了基[6]

2 诗书怡情,缓步振兴

《全唐诗》载,东川才子、新乡县尉李顽的《圣善阁送斐迪入京》里言“清吟可愈疾,携手暂同饮”。诗犹药也,可以疗疾,是醒脑提神的好方[

7]。毛泽东曾说过“习练书法是很好的休息,是积极的消遣娱乐,也是养神健脑健身之法[8]。诗药犹如欣赏美画、欣赏动听的音乐,在欣赏诗的艺术美中,使人的脑细胞得到激发,增强“御敌”能力,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中医学有着丰厚的中医文化底蕴,自古皆知医与文相通,若知医理,必通文韵,不深刻体悟中国文化,便难以穷尽医道精微。傅山著《霜红龛集》,薛雪《一瓢诗话》藏医理于诗文,他们都是为医者的楷模。王老亦是一位这样的大医,在他的身上散发着医道与文采交相辉映的神韵。王老的办公室摆放着文房四宝,每完成一项工作,王老起立振作,展步于房间,或品一杯绿茶,或翻开一本书,或泼墨于纸砚;时有安步当车,徒步于元大都,吟一首《海棠花溪》;也有思虑劳顿时,闭关于空山,焕脑醒神以待再次振作。从《王琦诗文方笺集》96篇诗词以及32篇散文杂谈中,王老乐观、快乐的心境,博大的胸怀,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工作、友情、亲情的态度等可见一[

9]

3 食取称意,衣取适体

《老老恒言》言:“食取称意,衣取适体,即是养生之妙药。”王老常言“养生不在补”,平衡就是健康,盲目进补只会打破平衡,有需才有求,要根据个人的需求和各自的身体情况适当的进补。王老不喜应酬,在他的食谱中常是学生从学校餐厅带来的炖白菜,晚饭也多是一碗小米粥。门诊结束,王老也经常请学生吃有肉的大餐,但他本人并不多吃。偶尔听闻王老和孙子比赛磕瓜子,是难得一见的天伦之乐。王老衣取适体,但并不随意,也不奢华,或西服,或中山装,或唐装,或休闲,多是因不同场合而异,礼貌又得体,展示不同形象。每一种精神面貌,皆展现出一位中医大家的风范。

《素问·上古天真论》言:“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一直是王老遵循的养生之道。王老饮食不挑食,有节制,由于工作的原因,起居虽然时有熬夜,但坚持午间小憩,或在两个会议空隙补充睡眠以“零存整取”,或在思虑劳顿时闭关焕脑,是王老一直保持精力充足的方法。王老认为养生不在同,体质不同则养生原则、方向、方法、注意事项有差别,养生应因人而异。不刻意养生,少了苦于追求养生的烦恼,多了一份生活的自在;专注于工作,忙于事业,不忘养生之道,不妄用,不过取,中正安和。以自在健康的身体和心态,专注于事业,是王老的“牧羊式”养生观的主旨思想。

参考文献

1

姜 敏.养生如牧羊 失眠须调肝[N].家庭医生报2010-9-13(11). [百度学术

2

张湖德.从《龟虽寿》看曹操的养生观[J].环球中医药2008,1(3):48. [百度学术

3

杨 满.王琦:顺势养生先养心[N].中国中医药报2014-12-17(6). [百度学术

4

王 琦.中国式的精准医学:九体医学健康计划[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0):3407-3411. [百度学术

5

詹 鸿杨玲玲杨 寅.王琦医书十八种:岐黄传人我的中医之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百度学术

6

周明超王清海.邓铁涛养生精要探微[J].中医杂志201758(8):713-715. [百度学术

7

黄飞英.“诗药”可以治病[J].中华养生保健2010,28(12):45-46. [百度学术

8

常雪梅.毛泽东一生热爱书法[N].光明日报2011-8-1214). [百度学术

9

张 妍.王琦医书十八种:王琦诗文方笺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