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在其著作《四圣心源》中提出“一气周流”理论(即“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认为人体的气机运动是以中焦土气为枢纽,木火金水围绕其周转不休。吴耀南教授认为该理论对于慢性肝病临床诊治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认为一气周流出现停滞,木郁土湿水寒是慢性肝病的主要病机,临证常用疏肝健脾温肾法治疗慢性肝病而屡获良效。
▲通讯作者 林立,女,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肝病的临床研究。E-mail:13306051108@163.com
• 作者单位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中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9);2.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系(福建 福州 351012)
吴耀南教授是福建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善用中医脾胃学说理论治疗内科疾病。吴教授在对慢性肝病的诊治中十分推崇“一气周流”理论,认为顾护脾胃,调畅气机,往往能发挥很好的疗效。
“一气周流”理论是清代医家黄元御于其著作《四圣心源》中提出的,《四圣心源》是在《黄帝内经》《伤寒论》《难经》《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博采众长而成。“一气周流”理论强调人体中气充足方能化生四象,如环无端,周流不息。慢性肝病常见的有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等,其起因多为伏邪伤肝,肝气郁结,肝木横乘脾土,脾失健运,寒湿内生,日久伤及脾肾阳气,肾水下寒,从而出现肝区闷闷不适、纳差腹胀、大便溏泄、双膝冷痛、四末冰冷等木郁土湿水寒的表现。黄氏云:“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中气衰则升降窒……”脾胃之气充足则能和济水火,升降金木,反之若中土脾胃斡旋失司则气机升降失调,左路木火升发无力,右路金水敛降不能,则谓之百病由
人体的气机无时无刻不在运转,《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无不升降,无不出入。”又云:“出入废则神机幻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非出入,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气机的运动化生精神,气机的调畅方能生长壮老已,生长化收藏。
《四圣心源》提到:“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黄氏认为土生万物,中土一气的升降浮沉所对应的为木、金、火、水。人体的气机运动以中气为轴,脾左旋上升,胃右旋下降,以此带动肝木、心火左旋上升,肺金、肾水右旋下
《四圣心源》曰:“木以发达为性,冬水闭藏,一得春风鼓动,阳从地起,生意乃萌。”黄元御认为肝木以生发条达为顺,而肾水与脾土的温升有助于肝木的生发条
慢性肝病的病位常在肝、脾、肾三脏,病性多为虚。吴耀南教授受黄元御《四圣心源·六气治法》理论启发,认为若足厥阴肝经淤滞不能升发,则三阳之气不降,脾肾失于阳气温煦,出现土湿水寒,气机无法周流、升降窒塞,从而出现“肝积”“肝癖”等慢性肝病。故其临证以疏肝、健脾、温肾为法,常用桂枝苓胶汤加减以治疗慢性肝病。该方用桂枝调气机、疏“木郁
谭某,男,47岁,2020年2月13日初诊。主诉:反复肝区胀痛、乏力、形寒肢冷3个月。辰下症见:肝区胀痛,乏力,纳差,大便溏,形寒肢冷,夜寐安。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辅助检查:肝功能:ALT 167 IU/mL, AST 87 IU/mL;血脂:TG 2.65 mmol/L,TC 6.5 mmol/L。腹部超声提示:中度脂肪肝。西医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断:肝癖病,证属肝郁脾肾阳虚。治法:疏肝健脾暖肾。处方:桂枝苓胶汤加减。药用:桂枝10 g,茯苓10 g,白芍20 g,当归15 g,柴胡 15 g,大枣10 g,干姜10 g,炙甘草6 g,阿胶3 g(烊化),附子 6 g(先煎)。7剂,水煎内服,日1剂,分2次,早晚温服。
2020年2月20日二诊:时有肝区隐痛,乏力、形寒肢冷缓解,食欲改善,大便糊状,每日1行,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患者症状较前明显改善,予原方续服3周。
2020年3月12日三诊:肝区无疼痛不适感,手足暖,精神体力良好,大便成形。肝功能:ALT 46 IU/mL,AST 34 IU/mL;血脂:TG 1.89 mmol/L,TC 5.1 mmol/L;腹部超声提示:轻度脂肪肝。效不更方,予原方续服2个月。
药后患者无肝区闷痛,体重减少4 kg,食欲可,夜寐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略弦。肝功能:ALT 35 IU/mL,AST 25 IU/mL;血脂:TC 4.3 mmol/L,TG 1.64 mmol/L;腹部彩超:肝脏形态回声正常。
按 本案患者平素过食肥甘厚腻之品,浊脂凝结肝脏,肝气郁结,日久损伤脾肾阳气,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肾失温煦,水寒内生,故见纳差、便溏、腰膝酸软、四肢冷痛等症。其病机为木郁土湿水寒,故予桂枝苓胶汤疏肝健脾温肾。方中以桂枝抑肝木之盛,促肝条达之性作为君药;茯苓利水除湿、健脾宁心,阿胶润木气、助收敛,止疏泄,二药共为臣药以达疏肝健脾之效;佐以白芍、柴胡、当归助桂枝以疏肝气缓肝急,附子、干姜温阳散寒;炙甘草、大枣合用补益中气,为佐使药。诸药合用使中土之气得以恢复斡旋,左路肝木得以升发,右路肾水得以温运,故病情明显改善。
温某,男,37岁,2020年2月27日初诊。主诉:发现HBsAg阳性、反复乏力6月余。辰下症见:乏力,纳差,大便溏,小便清长,夜尿多,腰膝酸软,双膝冷痛,四肢冷,夜寐一般。舌淡红苔薄,脉细弱。肝功能:ALT 228 IU/mL,AST 158 IU/mL,余正常。乙肝两对半:HBsAg(+)、HBeAg(+)、HBcAb(+)。HBV-DNA: 3×1
2020年3月12日二诊:乏力感缓解,腰酸膝冷改善,食欲、夜尿频较前改善,大便成形。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患者症状较前明显改善,稍感口干,小便黄,予高良姜减量至3 g,加北沙参10 g养阴清热。水煎内服,14剂,日1剂,分2次,早晚温服。
2020年3月26日三诊:患者无诉明显不适。复查肝功能:ALT 44 IU/mL, AST 36 IU/mL。效不更方,予原方续服3个月。
药后患者精神体力良好,纳食正常,二便调,夜寐安。舌淡红苔薄白,脉缓,重按有力。复查肝功能:ALT 38 IU/mL, AST 24 IU/mL。乙肝两对半:HBsAg(+)、HBeAb(+)、HBcAb(+)。HBV-DNA:3.15×1
按 本案患者为伏邪伤肝,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肝病及脾而致中土脾失健运,气机运转无力,寒湿内生而表现为乏力、大便溏泄、胃纳不佳、腰膝酸冷、夜尿频多。初诊以桂枝抑肝木之盛,促肝条达之性作为君药;茯苓利水除湿、健脾宁心,阿胶润木气、助收敛,止疏泄,二药共为臣药以达疏肝健脾之效;佐以白芍、柴胡、当归助桂枝以疏肝气,炙甘草、大枣合用补益中气,怀牛膝、高良姜补益肝肾,以散下焦之寒。次诊症状缓解,为防热药伤阴,故加以沙参顾护阴液。此例仍以桂枝苓胶汤为基础,稍作加减,治以疏肝健脾温肾,复获良效。
吴耀南教授认为木郁土湿水寒是慢性肝病的主要病机,在治疗慢性肝病时从“一气周流”角度遣方用药,温肾健脾补充先后天之气,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疏肝理气调节肝气左升,清除邪毒滋生的内环境,从而使得“一气周流、如环无端”,一身阳气周流不息,诸病自除。
参考文献
林秀华,胡学军.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阐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3):430-432. [百度学术]
杨必安. 黄元御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百度学术]
安建静,孙岚云.诹述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J].国医论坛,2017,32(3):25-27. [百度学术]
冯高飞,陈 若,陈伟钊.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慢性肝病的诊治[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6):1225-1226. [百度学术]
吕爱平,李德新.论肝为五脏之贼及其实践意义[J].辽宁中医杂志,1998,25(5):10-11. [百度学术]
李美娜,包素珍.从一气周流浅析脾主四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6,17(2):4-5. [百度学术]
宋宙光,夏静萍,刘 洋.黄元御治厥阴风木方治疗小儿目劄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5,25(4):276-278.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