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国医大师李振华温中方加减治疗尪痹经验探  PDF

  • 张开 1
  • 曹玉举 2
  • 杜巧芳 1
  • 崔朋涛 1
  • 张来福 1
  • 郭会卿 1
1.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2. 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河南 郑州 450016 )

最近更新:2021-10-26

  • 全文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目录contents

摘要

本文总结了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从脾胃论治尪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郭会卿教授在其经验方温中方基础上进行加减,以健脾和胃、除痹止痛为原则,创制了温中除痹汤用以治疗尪痹,既能够蠲除痹症,又能调理脾胃,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李振华教授为首批国医大师、原河南中医学院院长、主任中医师。其从事临床60余年,致力于脾胃病学研究,擅长从脾胃入手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并提出了一系列治疗脾胃病的思想和理论。郭会卿教授曾跟随李老学习,深受其重脾胃学术思想的影响,擅长运用李老温中方于治疗尪痹,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尪痹,现代医学称为类风湿关节炎(R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类风湿关节炎在治疗方面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本病仍具有较高的致残性,对RA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有学者统计,RA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是1%[

1],其病因尚不能完全明确。有研[2]指出,RA的西医病因一般包括感染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而其中医病因则多为正气亏虚,复感风、寒、湿邪而诱发本病。

1 尪痹与脾胃的联系

尪痹属于痹证的一种,其病因在《素问•痹论》中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强调了痹症的发生与感受风寒湿邪关系密切。《济生方•痹》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指出体虚卫外不固为本病的内在因素,感受风寒湿邪为本病发生的外在条件。《类证治裁•痹症论治》指出,本病的发病原因包括痰湿和瘀血。《医林改错》亦提出“痹证有瘀血说”,认为痹久累及脏腑而致脏腑亏虚,气血、精气生化乏源,温煦功能减退,气虚不能行气,而致血瘀。故就病因而言,“虚”是尪痹发生的内 [

3],可决定外因是否起作用。所谓“虚”,是指正气虚,多与脾胃关系密切。脾胃功能正常,若能摄入和运化足够的水谷精微,气血充沛,则卫气可抵御外邪的侵袭;若经脉气血充盈,推动有力,则既可减少瘀血发生,又可滋润濡养肢体远端关节;若脾气、脾阳能发挥正常的运化和温煦功能,又可有效地防止和祛除体内的痰湿之邪。由此可见,增强脾胃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尪痹有积极作用。李老认为临床普遍应用的抗风湿药(DMARDs)、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药[4]可对患者脾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临床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厌食等脾胃虚弱的症状。此时若患者饮食不节,食用过量寒凉、油腻之品,则又大大增加脾胃负担。一旦脾胃功能出现异常,不仅可影响患者正常饮食,同时也限制了药物的服用,不利于对病情的控制。路志正教[5]亦提出“持中央、运四方、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学术思想,注重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过程中顾护脾胃。高明利教[6]强调脾胃失调是RA发病的病机之本,并提出在治疗上应将健脾和胃、升降润燥的调理脾胃之法贯穿始终。

2 温中方拟定的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言脾胃为“仓廪之官”,提出脾胃为“后天之本”。李东垣云:“善治病者,唯在调理脾胃。”李振华教授依据其多年防治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提出了一系列脾胃病相关学术思想和观点,如“脾多虚证无实证,胃多实证”“脾虚是气虚,甚则为阳虚”“治脾胃须紧密联系肝”[

7]。李老指出,湿邪为有形之邪,易阻滞气机,是由脾虚失其健运而致,故为本虚标实之证。其认为实由虚致,非脾实证,结合“治脾胃必须紧密联系肝”理论,提出了“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治疗思想。李老认为脾气虚甚至脾阳虚是导致脾失健运和升清的主要因素。“脾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说明脾的运化为胃提供营养 。另外,肝属木,主生发、条达,主疏泄。若脾土能正常化湿化气,则有助于肝的上通下达;而肝的正常疏泄又能助脾气布散水谷精微。故李老在用药时常以补脾气或温脾阳为主,以疏肝理气为辅。据此,其创立了温中健脾、疏肝理气之温中方(药物组成:炒白术10 g,茯苓10 g,陈皮6 g,旱半夏10 g,砂仁8 g,桂枝3 g,炒白芍6 g,乌药8 g,西茴6 g,沉香5 g,炒枳壳6 g,炒香附6 g,木香4 g,山楂5 g,甘草2 g)。郭会卿教授学习李老治疗脾胃病的思想,并结合其多年治疗尪痹经验,在温中方基础上加姜厚朴10 g、北刘寄奴15 g、独活30 g、穿山龙30 g、炒苍术10 g、威灵仙15 g、徐长卿15 g、醋延胡索30 g、生姜5 g、大枣5 g,拟定温中除痹汤,用以治疗尪痹脾胃虚弱证患者,疗效颇佳。所加药物刘寄奴、独活、穿山龙、苍术有燥脾土、祛周身湿邪之效;湿性黏滞,易阻碍气机运行,中焦痞胀,姜厚朴能够增强温中方下气除满消胀之功;经络不通,筋骨关节不得充养,常致关节疼痛,故加威灵仙、徐长卿、延胡索以行气通络止痛;营(血)行脉中,卫(气)行脉外,营卫和则关节通利,生姜、大枣具有温中、补脾气的作用,又能够助桂枝、芍药调和营卫,并引药入经,运行全身。温中除痹汤重在健运“后天之本”,其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补虚,即为脾胃气化枢纽的功能提供动力,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五谷精微散布全身,濡养经脉筋骨,如此则正气充盛,足以抵御外邪侵袭。二是攻邪,即祛除风寒湿之邪,亦不忘扶正祛邪,标本同治。三是护胃,既可调理患者饮食及脾胃功能,又能降低西药对胃肠道的刺激,降低毒副作用,以确保治疗方案得以实施。

3 病案举例

高某,女,54岁,2018年2月8日初诊。全身多关节疼痛4年余,加重4月。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指间关节疼痛,自行口服止疼药(具体不详)。1年前病情加重,双手指晨僵,但不足30分钟,进行性加重并逐渐影响腕关节、膝关节。至当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给予口服及外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服药半年余,出现全身乏力,腹胀、恶心,纳差等症状。后间断服药,疗效欠佳,遂来就诊。刻下症见:神志清,精神差,面色萎黄,全身多关节肿胀、疼痛,以双手指间关节、双腕关节、双膝关节为甚,双手指晨僵大于60分钟,劳累后加重,腹胀,恶心,不能进食偏凉食物,睡眠一般,大便不成形,有时夹有不消化的食物,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既往体健。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CRP):22 mg/L,红细胞沉降率(ESR):40 mm/h。专科检查:双手掌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肿胀明显,活动度尚可。双手指间关节、腕关节压痛(+),双膝关节浮髌试验(+)。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断:尪痹,证属风湿痹阻、脾胃虚弱。治法:健运脾胃、行气止痛。处方:温中除痹汤。15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温服。并给予常规西药:甲氨蝶呤片,每次10 mg,每周1次;依托考昔片,每次60 mg,每天2次。

2018年2月22日二诊:患者关节疼痛较前减轻,仍全身乏力,腹胀,纳差,大便不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上方15剂,服法同前。

2018年3月10日三诊:患者关节疼痛继续减轻,全身乏力有所改善,腹胀明显缓解,纳差,大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中药守上方15剂,服法同前。患者自觉疼痛可以忍受,拒绝继续服用西药,建议停服依托考昔片,甲氨蝶呤片遵医嘱继续服用。

2018年3月26日四诊:患者诉症状明显好转,自觉身上有力气,但劳累后仍会出现关节不适,腹胀明显缓解,排气增加,食量较前增加,大便成形,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CRP):8 mg/L,红细胞沉降率(ESR):11 mm/h。上方去刘寄奴、徐长卿、小茴香、乌药,30剂,服法同前。后患者在当地取药,以上方继续服药3月。半年后随访,患者症状基本消失,饮食如常,体重稍有增加。

4 小结

李老认为脾胃将摄入的水谷精微有效地输送至全身各处的过程,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环节和生理基础,脾的功能虚弱即脾气虚甚至脾阳虚可引起营卫失和,卫外功能较弱,邪气侵袭机体,甚至引起其他脏腑病变。再有患者长期服用NSAIDs类药物,易出现脾胃功能虚弱症状,而脾胃功能对尪痹的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有着很大的影响。综上,治疗尪痹应当坚持顾护脾胃,。

总之,对于尪痹患者,保养脾胃是重中之重,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和,才能抵御外邪侵袭,或促进治疗方案的完整实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一步发展,对其预后有着重大意义。李老温中方及复方治疗疑难杂症伴脾胃虚弱症状的患者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Min-Seok,Kim,Seung-Ho,et al.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Step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CFA) Induced Rheumatoid Arthritis Rats[J].Journal of Nanoscience & Nanotechnology,2019,19(10):6546-6553. [百度学术

2

武占成,赵 晶,朱秀惠,.类风湿关节炎的骨病变从络病论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5):760-765. [百度学术

3

徐国山,陈进春.中医药内服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通报,2015,14(3):69-72. [百度学术

4

胡晓敏,宗 英,余珊珊,.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研发进展及趋势[J].中国新药杂志,2017,26(1):36-43. [百度学术

5

路志正.路志正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百度学术

6

王丽敏,于 静,岳 月,.高明利教授从脾胃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2):9-12. [百度学术

7

海 军,李郑生.李振华脾胃病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088):1642-1646.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