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贾春生从《标幽赋》角度谈如何提高针灸临床疗  PDF

  • ●侯献兵
  • 刘淑彦
  • 贾春生

最近更新:2021-07-08

DOI:XX.XXXX/j.issn.1671-2749.2020.06.010

  • 全文
  • 作者
  • 出版信息
目录contents

摘要

贾春生教授指出《标幽赋》包含了诸多关于“针灸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的论述,现总结归纳,以期将窦氏针灸之术发掘、传扬,提高针灸临床疗效。

▲通讯作者 贾春生,男,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刺灸法效应特异性的临床应用及研究。E-mail:jia7158@163.com

• 作者单位 1.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 沧州 061001);2.河北中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200)

贾春生教授为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曾教导学生们:“针灸的发展,创新固然重要,然而,如果不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那必然只会成为空中楼阁。针灸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流派,百家争鸣,各有所长。在传承时一定要注重博采众方,集众家之所长,融会贯通,方能大大提高临床之疗效。”

《标幽赋》为金元时代窦汉卿所著的《针经指南》中的一篇歌赋,意为将幽微深奥的针灸原理标而明之。其赋从针灸的基本原理、经络气血分布、针刺选穴取穴方法、针刺补泻手法、特定穴位应用、针灸治疗时机、针灸的标本论治、针灸的宜忌等多方面进行论述,非常贴近临床,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且其言语华美、朗朗上口,故贾教授嘱学生们熟读之、深研之、时用之。贾教授不但在针灸临床中时常用到《标幽赋》中的针灸原理,而且深解其理,在临床中进行发挥拓展。笔者有幸成为贾教授的学术传承人,现将其指出的《标幽赋》中关于“针灸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的论述介绍如下。

1 《标幽赋》中“拯救之法,妙用者针”的涵义

《标幽赋》开篇第一句曰:“拯救之法,妙用者针。”贾教授指出,要想针灸取得较好的疗效,首先要学习把针灸用在实处,不但自己防病保健要用它,临床诊治也要首先考虑它。针灸疗法的优势很明显,应用范围也很广泛,应充分发挥它的这种特点,把针灸融入到生活当中,经常“用”到它;用得越多,体会也就越多,收获自然就会越来越多,就能感受到针灸之“妙”。针灸的使用方便快捷,不受环境等方面的限制,且针灸之原理为调节人体功能,未对人体输入任何外源性化学物质,安全、有效、快捷,所以说针灸是治疗疾病的首选方法。笔者曾亲见贾教授治疗一剧烈疼痛伴有喷射样呕吐的学生(后确诊为肾绞痛),该学生当时十分痛苦,但由于疼痛原因暂未明确而未予使用镇痛药物,贾教授诊查后针刺耳穴肾、输尿管、三焦,5min后其疼痛明显缓解。贾教授还每三年左右在足三里穴位做一次疤痕灸,正是以亲身体验来解读了“妙用者针”。

2 《标幽赋》对针灸基础知识的解析

贾教授指出,只有掌握好针灸基础,针灸临床才能游刃有余。

2.1 明悉穴位特点

贾教授指出,针灸治疗的第一步就是要精准确定治疗靶点。针灸诊疗疾病更注重经络诊查,病变经络确定以后,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要确定腧穴的即刻状态,这就找到了针灸治疗的靶[1]。《标幽赋》曰:“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经文这段话提示,要掌握取穴的方法,首先要知道穴位分布的特点和规律,其中,同身寸就是穴位分布的尺度规律;然后,还需观察患者的筋骨长短、肌肉肥厚,这样就能确定针刺的位点以及深度。此外,不同的体位也会影响穴位的针刺方法;阳经的穴位多分布在阳部筋骨旁边的凹陷处;阴经的穴位则多分布在阴侧筋骨间隙和腘窝处的动脉旁边;选取经络的时候,要参考相邻的两条经络;选取穴位的时候,要参考前后左右的穴位来进一步定位。总之,要想用好穴位,就要了解、分析穴位,如杨甲三先生就总结出“分经分部,对比定位以及三边、三间 [2]的取穴法则,就是基于对穴位分布特点的总结。

2.2 精确穴位配伍

贾教授指出,明悉穴位特点是学习好针灸的第一步,下一步就是如何选择配伍穴位。《标幽赋》中“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讲的便是近部选穴法;“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是远部选穴法;“脾冷胃疼,泻公孙而立愈”“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是缪刺选穴法;“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是表里经选穴法。掌握好这些选穴法则,就像掌握了兵书,则运兵如有神。

2.3 针刺时要聚精会神

“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是讲医者在针刺时要全神贯注,如手握虎符般沉着;心无杂念,如等待尊贵的客人。如此,医者才能准确地感受到针下传递过来的“若鱼吞钩饵之浮沉”“似闲处幽堂之深邃”等感觉,从而才能做到“气速至而效速”。

2.4 选择合适的针刺手法

“循扪弹弩,留吸母而坚长;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这是窦氏提出的针刺手法要诀,即通过手指作用于针灸针的手法以达到行气和调气的目的,从而实现补泻作用。贾教授指出,针刺手法要诀可具体概括为:动可以行气;退可以清气;搓可以候寒热;进可以催气;盘可以补泻;摇可以祛邪;弹可以补气促气;捻可以行气;循可以通调气血;扪可以留气;摄可以宣气活血;按可以添气;爪可以定穴;切可以宣散气血。

3 《标幽赋》对针灸治疗用量的把握

贾教授指出,针灸临床取效与否或者取效快慢、多少,除了跟所取穴位有关外,还跟针刺深度、针刺方向、留针时间以及刺灸法的选择有关。贾教授强调,针灸同开方剂一样,也是讲究“用量”的。常言道:中药不传之秘在于用量。其实,针灸亦如此。近年来,一些国外开展的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对针灸的临床疗效提出了质疑,认为针灸疗效等同于安慰[3],究其原因为部分针灸科研工作者并没有掌握好针灸的“用量”,没有掌握好“火候”,所以才得出不准确的结论。针灸入门相对简单,但要成为一位熟练的针灸医师,要在临床中反复斟酌、考量并且熟练掌握针刺的方向、深度、角度、层次、手法、时机、留针时间等要素。贾教授认为,起针虽说简单,但却是学习针灸的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功,因为在起针的过程中,学生便能体会到针下的感觉以及老师治疗时针刺的角度和深度等。

3.1 如何确定针刺深度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便是讲针刺深度。贾教授还启发学生们,读书时一定要举一反三。春夏季节阳气外越,因针灸就是用来疏通经气的,气在外所以要浅刺,由此可看出针刺深浅的关键在于气的深浅。同理,瘦人多火要浅刺,肥人多痰要深刺;热性病要浅刺或者点刺放血,寒性病要深刺或者用火针;病情轻、得病时间短要浅刺,病情重、得病时间久要深刺;上焦疾病要浅刺,下焦疾病要深刺;手三阳经穴位要浅刺,足三阴经穴位要深刺……当然,这些都是相对而言,是重要的参考信息,具体针刺深度还要看病情。

3.2 如何确定针刺方向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主要是讲针刺方向。“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经脉的整体走向是“阳降阴升”,这与六十四卦中的“泰”卦是一致的。贾教授还指出,人体中除了经脉这种太极式的循环无端,还有经筋的向心性走向,临床中应加以甄别。其实,临床中所见的颈肩腰腿痛多为经筋和经脉同病,在调理经筋时,向心为顺,背心为逆。

3.3 如何确定留针时间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即是讲在针灸得气的情况下,寒症应该久留针,而热证应该快速出针。留针时间除了考量寒热的因素外,一般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