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归肾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Meta分  PDF

  • ●陈锦明
  • 邓姣
  • 陈启亮
  • 魏佳
  • 王维斌
  • 俞洁

最近更新:2021-07-08

DOI:XX.XXXX/j.issn.1671-2749.2020.04.017

  • 全文
  • 图表
  • 作者
  • 出版信息
目录contents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归肾丸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首先,在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检索自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0年2月17日公开发表的关于归肾丸单用或联合常规西药(试验组)与常规西药(对照组)治疗PCO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其次,评估入选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最后,根据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进行风险偏倚评估,并采用RevMan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包括502例PCO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总有效率[RR=1.26,95%CI(1.15,1.37),P<0.00001]、妊娠率[RR=1.56,95%CI(1.27,1.91),P<0.0001]、排卵率[RR=1.21,95%CI(1.07,1.37),P=0.002];两组患者的卵巢体积[MD=2.17,95%CI(1.37,2.97),P<0.00001]、血清T[MD=0.95,95%CI(0.15,1.75),P=0.02]、血清LH[MD=7.55,95%CI(2.05,13.04),P=0.007]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

与常规西药相比,归肾丸联合常规西药在PCOS的治疗中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妊娠率、排卵率、卵巢体积和性激素水平, 且安全性良好。

• 作者单位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省中医健康状态辨识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122)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之一,临床以卵巢多囊样改变、稀发排卵或无排卵、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和不孕等为主要特征。目前,PCOS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显示PCOS在我国的发病率为5.6%[1],西医学口服激素等疗法常伴有不良影[2]。中医学理论中,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殖,因此与生殖功能相关的疾病主要从肾辨治,诸多研究表明运用补肾法治疗PCOS可取得较好的疗[3-5]。归肾丸源于《景岳全书》,全方以滋补肾精为主,兼补肾阳,具有补阴益阳、养血填精之功,且药性平和。本文旨在系统检索归肾丸治疗PCOS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评价其治疗PCOS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中医药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检索采用主题词与关键词相结合的方式,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0年2月17日。中文检索词为:归肾丸、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英文检索词为:Guishen pill、Guishenwan、PCOS、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以PubMed为例,检索式如下:(“Guishen pill” OR “Guishenwan”) AND(“PCOS” OR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1.2 纳入标准

①研究类型为RCT;②有明确的病例诊断标准,研究对象为已确诊的PCOS患者;③干预措施:试验组干预措施为归肾丸单用或联合常规西药,对照组干预措施为常规西药;④至少报告以下结局指标之一:临床疗效、排卵率、妊娠率、性激素水平、卵巢体积和不良反应事件。

1.3 排除标准

①个案报道、专家经验报道;②动物实验;③数据在别的文献中重复发表或存在错误;④干预措施除口服归肾丸、常规西药外,还联合采用其它疗法。

1.4 资料提取及评价方法

由两位研究者分别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然后交叉核对,如不一致则讨论解决或由第三位研究者进入协助判断并达成一致。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中的偏倚风险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首先进行异质性检验,若检验无异质性(P>0.1,I2≤50%),选用固定(Fixed)效应模型,若有异质性(P<0.1,I2>50%),则选用随机(Random)效应模型。二分类变量资料采用RR及其 95%可信区间(CI)表示其效应量;连续型变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或标准均数差(SMD)表示效应值,均给出95%可信区间。Meta分析的检验结果用森林图表示,对潜在的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分析。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及基本特征分析

初步检索共获得59篇文献,最终纳入7篇。详细流程见图1。纳入的7篇文[6-12]均有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基线情况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的7篇文献均涉及归肾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与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研究,其中只有1篇文[10]涉及单用归肾丸治疗与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研究,故单用归肾丸治疗组不纳入本次研究。共纳入502例患者,试验组252例,对照组250例。纳入研究的详细情况见表1。纳入研究的文献偏倚风险详见图2

图1 文献筛选流程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纳入研究试验组对照组疗程/个月结局指标
n干预措施n干预措施
王艳芬2014[6] 46 归肾丸+炔雌醇环丙孕酮片 46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 未知 ①③④
莫秋2016[7] 28 归肾丸+CC/hCG 28 CC/hCG 2~3
孙松奇2017[8] 41 归肾丸+CC/hCG 40 CC/hCG 6 ①⑥
朱秀芳2013[9] 32 归肾丸+CC/hCG 32 CC/hCG 6 ①②③⑤⑥
韩璐2011[10] 30 归肾丸+CC/RSG 29 CC/RSG 3 ①②③⑤
徐菲2009[11] 40 归肾丸+CC/hCG 40 CC/hCG 6 ①②③④⑤⑥
张迎春2014[12] 35 归肾丸+CC/hCG 35 CC/hCG 6 ②⑤⑥

注:  CC:氯米芬/克罗米芬;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RSG:罗格列酮片;结局指标:①临床疗效;②排卵率;③妊娠率;④性激素水平E2;⑤卵巢体积;⑥不良反应

图2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

2.2 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2.1 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比较

6项研究比较了两种干预措施对总有效率的影响,共纳入446例,其中试验组224例,对照组222例。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98,I2=0%),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RR=1.26,95%CI(1.15,1.37),P<0.00001],菱形图位于右侧,提示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试验组在临床疗效上优于对照组。见图3

图3 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的Meta分析

2.2.2 试验组与对照组妊娠率的比较

6项研究比较了两种干预措施对治疗后妊娠率的影响,共纳入421例,其中试验组211例,对照组210例。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93,I2=0%),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RR=1.56,95%CI(1.27,1.91),P<0.0001],菱形图位于右侧,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妊娠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试验组在改善妊娠率上优于对照组。见图4

图4 试验组与对照组妊娠率比较的Meta分析

2.2.3 试验组与对照组排卵率的比较

3项研究比较了两种干预措施对治疗后排卵率的影响,共纳入203例,其中试验组102例,对照组101例。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97,I2=0%),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RR=1.21,95%CI(1.07,1.37),P=0.002],菱形图位于右侧,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排卵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试验组在改善排卵率上优于对照组。见图5

图5 试验组与对照组排卵率比较的Meta分析

2.2.4 试验组与对照组卵巢体积的比较

3项研究比较了两种干预措施对治疗后卵巢体积的影响,共纳入203例,其中试验组102例,对照组101例。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1.00,I2=0%),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MD=2.17,95%CI(1.37,2.97),P<0.00001],菱形图位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试验组治疗后卵巢体积小于对照组,表明归肾丸联合常规西药在减小卵巢体积作用上优于常规西药。见图6

图6 试验组与对照组卵巢体积比较的Meta分析

2.2.5 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睾酮(T)水平的比较

2项研究比较了两种干预措施治疗后血清T水平的变化,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05,I2=73%),具有异质性,对2项研究的异质性进行分析,发现王艳[6]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血清学检测,而徐[11]的研究未说明具体实验检测方法,可能是产生异质性的主要来源。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MD=0.95,95%CI(0.15,1.75),P=0.02],菱形图位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试验组治疗后血清T水平低于对照组。见图7

图7 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T水平比较的Meta分析

2.2.6 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的比较

2项研究比较了两种干预措施治疗后血清LH水平的变化,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05,I2=74%),具有异质性,异质性来源同血清T,可能为实验检测方法不同所致。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MD=7.55,95%CI(2.05,13.04),P=0.007],菱形图位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试验组治疗后血清LH水平低于对照组。见图8

图8 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LH水平比较的Meta分析

2.2.7 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的比较

2项研究比较了两种干预措施治疗后血清FSH水平的变化,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97,I2=0%),认为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MD=0.13,95%CI(-0.39,0.66),P=0.62],菱形与无效竖线有交叉,P>0.05,说明FSH与结局无统计学关联。见图9

图9 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FSH水平比较的Meta分析

2.2.8 不良反应

纳入的7篇文献中,有4篇提及不良反应:孙松[8]报告了治疗期间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未见不良反应;朱秀[9]报告了对照组有4例(12.5%)出现不良反应,均可耐受,而试验组无不良反应;徐[11]报告了对照组出现3例(7.5%)伴有轻微卵巢刺激综合征,而试验组无不良反应;张迎[12]报告了对照组有3例(8.6%)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试验组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以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肥胖为临床表现,伴有稀发排卵或无排卵、双侧卵巢增大并多囊样改变、雄激素高和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的常见内分泌和妇科疾[13]。当前普遍认为其与遗传因素、营养失衡、环境内分泌干扰、氧化应激等因素关系密[14]。PCOS的临床表现异质性高,使得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存在争议。传统西医以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但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手术治疗存在术后粘连、复发等问题。中医药的应用大大缓解了患者的病痛,使得中医学在PCOS治疗中的优势日益凸显。《傅青主女科》有云:“经原非血也,乃天一之水,出自肾中。”《圣济总录》亦云:“妇人所以无子者,冲任不足,肾气虚寒也。”正所谓肾主生殖,“经水出诸肾”,凡月经失调、不孕等生殖功能异常均与肾相关。病因学研究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与肾虚密切相关,以肾阴亏虚、癸水不足为发病基础,伴随脏腑失调,久病则出现阴虚及阳、痰湿壅塞等表[15]。因此,补精益肾、阴阳并补是PCOS治疗的根本之法。

现代医家辨治PCOS常以归肾丸为基础进行加减并取得较好疗[16-17]。归肾丸中以熟地与菟丝子共为君药,可滋阴养血,益精填髓;杜仲、山萸肉、茯苓、山药、枸杞子共为臣药,可温肾助阳,健脾利湿;当归为佐药,可补气活血。诸药共用,能达到补阴益阳、养血填精的功效。此外,药物的机制研究同样证实了归肾丸对PCOS具有治疗作用。研究表明,熟地黄多糖对卵巢颗粒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作[18];菟丝子总黄酮可以改善PCOS模型大鼠卵巢组织皮质增厚胶原化、闭锁卵泡增多、黄体减少等病理改[19];杜仲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产生雌激素样作用,调节体内性激素水[20];山茱萸总萜具有促进葡萄糖在机体内的利用,并抑制葡萄糖在体内的吸收等作[21]。因此,归肾丸在PCOS的治疗中可以起到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糖代谢和促进卵泡生长发育的作用,进而提高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下转第46页)

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发现,归肾丸联合常规西药在PCOS的治疗中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数据分析显示,与单用常规西药治疗相比,归肾丸联合常规西药可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妊娠率、排卵率,减小卵巢体积,降低患者血清T、LH激素水平。此外,纳入的文献中试验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有10例出现不良反应。以上说明归肾丸对PCOS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由此可认为,归肾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纳入研究的试验中,仅有1项涉及归肾丸单用治疗组,未能进行归肾丸单用治疗与常规西药治疗的疗效比较。其次,纳入研究的试验均未描述随机化隐藏、盲法、脱落情况,结果可能存在偏倚。再次,本研究仅纳入7篇文献,未能绘制漏斗图进行发表性偏倚评估。因此,本项Meta研究也从一定程度表明国内高质量的归肾丸治疗PCOS的临床试验少,在试验研究的设计与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