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选择肝郁脾虚型卒中后失眠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片口服,观察组给予逍遥散合归脾丸加减内服及耳穴埋豆,疗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HAMA评分和HAMD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通讯作者 范春香,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E-mail:fanxiang1258@163.com
• 作者单位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上海 200125)
脑卒中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是由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脑血管意外,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因其较高的致残率和复发率,越来越多的患者被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包括肢体活动、吞咽、语言、情感、睡眠等多种障碍)所困扰。失眠是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脑卒中疾病本身有关,也与脑卒中后患者因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心理不适有关。研究表明,50%~80%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失眠症状,以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缩短为主要临床表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治疗主要是各种安眠药物的应用,但是大多数安眠药物都具有药物依赖性、耐受性,有些患者服药后会出现反应迟钝甚至嗜睡,停药后会出现戒断反应,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从祖国医学中寻求帮助。肝郁脾虚型是卒中后失眠的常见证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中医科收治的肝郁脾虚型卒中后失眠患者70例,将上述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脑出血8例,脑梗死27例,年龄45~78岁,平均(58.67±9.26)岁,病程32~148 d,平均(98.37±46.06) d;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脑出血10例,脑梗死25例,年龄48~84岁,平均(60.02±8.56)岁,病程30~138 d,平均(92.24±39.82) d。两组患者在卒中类型、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①脑卒中诊断标准:参照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在参考《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采用逍遥散合归脾丸加减(党参15 g,黄芪30 g,当归9 g,茯苓12 g,白芍12 g,白术12 g,柴胡9 g,郁金9 g,香附9 g,酸枣仁9 g,首乌藤30 g,远志6 g,炙甘草6 g),由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中药房统一代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参照《精神疾病治疗效果标准修正草案
治疗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注: 与对照组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见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见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而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睡眠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失眠、嗜睡、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等,其中以失眠最为常见。疾病本身、药物的使用、其它基础疾病、心理变化、生活习惯的改变等都可能引起卒中后失
《景岳全书》曰:“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失眠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肾不交所致的心神失养或不宁,都会致神不守舍而不寐。祖国医学中关于失眠的治法丰富多样,包括中药内服、针灸、穴位按摩、耳穴疗法、中药足浴、中药香熏等。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失眠与其改善多种神经递质的代谢、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有
卒中后失眠属于“因病致不寐”的范畴。卒中时,患者气血逆乱,脏腑失调,阴阳失衡;卒中后,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阻滞于脉络,导致气血运行受阻,气机升降失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均会导致不
本次研究发现,逍遥散合归脾丸加减内服联合耳穴埋豆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失眠疗效肯定,既可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又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患者卒中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张霜梅,吉 晶,邱朝阳,等.单纯针灸对比西药治疗卒中后失眠随机对照试验的 Mete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12):2843-2852. [百度学术]
刘红宇.缺血性卒中后失眠证候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百度学术]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百度学术]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534-540. [百度学术]
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49. [百度学术]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5-139. [百度学术]
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12. [百度学术]
张 通.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318. [百度学术]
刘贤臣,唐茂芹,胡 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103-107 [百度学术]
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75-378. [百度学术]
方 妤.疏肝解郁颗粒治疗抑郁症(肝郁痰阻证)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焦虑量表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百度学术]
杨雪捷,于海波,黄杏贤,等.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2):5560-5562. [百度学术]
秦圣飞.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3):75-77. [百度学术]
唐 雷,游 菲,马朝阳.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4,34(8):747-750. [百度学术]
张小健,刘晶晶,王迎昌,等.脑心同治法对老年卒中后失眠患者总体睡眠状态及失眠药物剂量的影响[J].2017,12(2):269-271. [百度学术]
张飞燕,李晶晶,周 莹,等.安神类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神经递质镇静催眠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3):4320-4327. [百度学术]
庄红艳,刘 杰,尹冬青,等.黄连阿胶汤治疗不寐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18,21(12):2223-2226.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