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突发的急性传染病。目前,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疗效确切。本文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主要症状、病机、舌象作为判断邪正盛衰的重要依据,展现普通型和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演变过程,力求在疾病发展的关键点、病机初见端倪时及时辨治以截断病势,防止普通型新冠肺炎转为重症。
• 作者单位 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江西 南昌 33000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全新的疫病,新冠肺炎患者中多数为轻型和普通型,常规中西医对症治疗预后较好,但有的患者会快速转为重症,甚至是危重症,威胁生命,病死率高,临床处理起来非常棘手。因此如何阻止病情发展,防止普通型向重型、危重型发展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新冠肺炎转重症的前期症状及征兆,分析总结防治思路,望与同道相互借鉴交流。现详述如下。
新冠肺炎属中医学“湿毒疫”的范畴,感受“湿毒之邪”而致病,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瘀、闭
面对新冠肺炎复杂多变的局面,医者必须弄清楚湿、热、痰、瘀、虚整个过程的病理变化,因势利导,抓主证、审病机,把握正邪的变化,见微知著,知常达变,在病机初见端倪时便可采取有效措施,于病机病势转化之前及时、准确用药,阻止疾病传变,方能化解病情,转危为安。辨证防治普通型患者转重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发热是疫病的常见表现,尤其是湿热疫,当热毒炽盛时,温、补之品当慎用。临床需谨守辨证论治思想,不可因疫病流行,湿热偏盛而投大量苦寒药物,反受其害;亦不可过早补益,以防闭门留寇。②表证既可能是疾病初起时的证候,也可能是病情转重的前驱表现,若在急性热病中,虽有表证但无表邪,此时乃以湿毒邪郁遏、气机不能外达为主要病机,当宣透达邪、分消走泄,芳香辟秽、宣畅气机,给邪以出路才是治疗的关键。③新冠肺炎的病因与湿有关,湿邪困阻肺脾,津液不能正常运行,成痰成饮后能引起血液运行不畅导致瘀血。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会导致患者肺气闭阻加重,出现胸闷气喘、口唇紫绀等症状,如此恶性循环,病情向重。痰湿贯穿本病始终,治痰不容忽视。结合热痰、寒痰以及燥痰不同的表现,可采取清热化痰、温化寒痰和润燥化痰等方法祛痰、化痰,从而缓解痰湿阻肺引发的咳喘、低氧血症
新冠肺炎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少重症化,提高治愈率,从而减少死亡率。本病初起时症状较轻,但病情发展的节律却很快,通常是3~7天为一个节点,可突然恶化。针对疫病多变的特点,辨病要注意临床分型、病情变化节点及病理特点与辨证相结合,相关理化检查与中医证候特点相结合。轻型、普通型患者若之前没有什么症状,突然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肯定有向重症发展的危险,要加以警惕:突然出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及体温升高等变化,特别是给予合理氧疗后氧饱和度仍低于95%;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性明显降低;外周血肌钙蛋白明显升高;胸部影像学改变在24~48小时突然有进
患者刘某,女,67岁,因“发热伴咳嗽咳痰1周”就诊。患者于1周前与确诊为新冠肺炎的亲属接触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2℃,咽痒,咳嗽,咳大量白黏痰,伴胸闷,无胸痛咯血,无全身酸痛及乏力,无鼻塞流涕,无呼吸困难,自行口服药物(具体用药不详)治疗无效,2020年2月6日在隔离点行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收入住院。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9年;糖尿病病史2年;冠心病病史19年。流行病学史:有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接触史。2020年2月8日肺部CT示:考虑两肺病毒性感染;纵膈稍大淋巴结。入院后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奥司他韦、阿比多尔抗病毒治疗。
2020年2月15日初诊:咳嗽频作,咽痒即咳,咳白黏痰,量较多,伴胸闷,口干口苦,无呼吸困难,无胸痛,无恶寒发热,纳可,夜寐安,尿频,色黄,大便平,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西医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高血压2级;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诊断:瘟疫;眩晕病;消渴病;胸痹病。辨为邪热壅肺证。治予清泄肺热、止咳化痰为法,予麻杏石甘汤合止嗽散合千金苇茎汤加味,药用:生麻黄5g,杏仁10g,生石膏10g,生甘草6g,桔梗10g,紫菀10g,荆芥10g,百部10g,白前6g,陈皮10g,芦根10g,生薏苡仁15g,冬瓜子10g,桃仁6g,桑叶10g,北沙参12g,川贝5g,焦栀子5g,白茅根10g。5剂,水煎服,日1剂,150mL/次,2次/日。
2020年2月19日二诊:发热,体温37.3℃,胸闷喘憋,倦怠乏力,咳嗽减轻,咳少量白色泡沫痰,咽微痒,咽痒则咳,无咽痛,稍口苦,尿频,大便通畅,纳可,夜寐欠安,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血氧饱和度(SpO2):90%;随机血糖:18.3mmol/L;血常规:白细胞(WBC)16.23×1
2020年2月21日三诊:无恶寒发热,胸闷喘憋减轻,咳嗽咳痰好转,头部额颞侧跳痛,大便次数多,余无特殊不适,舌质暗红,苔白厚腻。处方予前方基础上去枇杷叶,加桃仁6g。7剂,水煎服,日1剂,150mL/次,2次/日。
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2月24日复查肺部CT提示病灶明显好转,予以出院。
按 患者在疫情期间,感染由其亲属所携疫毒发病,此次疫毒,湿热为甚,湿邪黏滞,由风邪侵袭机体后随着患者体质而化生为湿热毒邪及风热毒邪。首诊时患者邪热壅阻肺络,肺失宣降则咳嗽咳痰、胸闷;口干、饮水不多是邪在卫分,湿邪浸润,热邪损伤津液的表现;小便黄且短频,为湿热下注膀胱;舌质暗红,苔黄厚腻均为湿热之象。治疗选用清透之麻杏石甘汤清泻肺热;止嗽散及千金苇茎汤清肺止咳化痰;加桑叶疏风散热;北沙参清泻肺热,养阴生津;川贝润肺化痰;栀子清热利湿;白茅根清热生津,利尿通淋。患者入院后经治疗热已退,但二诊时又出现低热、胸闷喘憋、倦怠乏力等症状,病情有转重的趋势,辅助检查也提示病情较前进展。患者为老年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平素正气不固,免疫功能异常,感染难控制,加之住院期间生活方式的改变,情绪紧张、焦虑等,病毒感染与其基础病相互影响,使得病情更易加重。此阶段为病情的转折点,进则加重,退则病缓,加强抗感染、控制血糖、及时准确辨治是关键。多种病理因素相互作用,致机体正气更加亏虚,湿邪重浊,困脾闭肺,则倦怠乏力;湿邪化热出现发热;痰湿阻肺,肺气郁闭,则见咳嗽、胸闷喘憋、低氧血症。治以宣通气机、燥湿利水、化湿除热,选用藿朴夏苓汤合三仁汤合枳桔二陈汤加味。方中藿香芳香宣透,疏散表湿;厚朴与半夏燥湿运脾,使脾不为湿邪所困;茯苓、薏苡仁淡渗利湿,通调水道,使湿邪有出路;杏仁使肺气宣降;枳桔二陈汤行气化痰止咳;竹茹清热化痰;枇杷叶降气止咳。三诊患者诸症改善,核酸检测阴性,正气渐复,好转出院。
参考文献
宋 卓,许云,唐 末,等.立足“湿疫”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中医诊疗方案及专家建议[J].江苏中医药,2020,52(4):65-70. [百度学术]
郑 榕,陈 琴,黄铭涵.从“寒湿疫毒”辨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38(2):1-3. [百度学术]
周耿标,黄东晖,蔡 彦,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舌象特征与临床分型的关系[J/OL].中医杂志:1-4[2020-04-20].https://kns-cnki-net.webvpn.jxutcm.edu.cn/kcms/detail/11.2166.R.20200413.1608.008.html. [百度学术]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通知[EB/OL]. (2020-03-03) [2020-03-06].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3/04/content_5486705.htm. [百度学术]
陈 琼, 余维巍, 王丽静, 等. 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要点(试行)[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2):113-118.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