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之寤寐,主要责之于阴和阳,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与人之寤寐密切相关,阴阳任何一方发生改变而打破“阴平阳秘”的状态则易发为“不寐”。清代名医黄元御先生集毕生所学,将《伤寒论》《内经》及《道德经》等著作理论相结合,首创“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指导诸疾证治。在该理论体系中,黄氏认为中气动则化生阴阳,阴阳又可分论为五行,即阴阳五行一体观,而人作为自然宇宙的一部分,生理活动同样遵循着这个规律。此理论充分彰显了中医辨治的特色和优势。本文将从“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出发,探讨不寐的证治。
▲通讯作者 谢雪姣,女,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擅长中医药结合针灸治疗内、妇、儿科常见病、疑难病及亚健康调理。E-mail:99511298@qq.com
• 作者单位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失眠在祖国医学中被称为“不寐”,常见于诸多疾病的并见症。我国约有45.4%的人在近1个月内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失眠障
清代名医黄元御先生通过对诸多文化著作的研习,著成《四圣心源》一书,通过太极、阴阳五行将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进行整合,又结合“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首创“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正如《吕氏春秋》的“圆道观”所述,天地万物都在如环无端的圆周运动,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人是自然“圆运动”下的一个独立的小宇
黄氏认为,生命起源于宇宙混沌未开之时的“祖气”,清阳飘荡向上,浊阴沉降向下,阳中浊阴下而为地,阴中亦有清阳上而为天,交感生万物。《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四圣心源》云:“土为四维之中气,木火之能生长者,太阴己土之阳升;金水之能收藏者,阳明戊土之阴降也。中气旺则戊土转运而土和,中气衰则脾胃湿胜而不运。
《灵枢·大惑论》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交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肝主一身气机舒畅调达,郁则易化火、伤津、动血。气郁则血行不利,日久成瘀碍新血生成,血虚则生内热,虚热扰神则失眠。仲景的失眠方——酸枣仁汤正是针对此病机而立。《金匮要略》曰:“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金本凉降,随着戊土右旋而降,居右侧属阳,故右路不降即阳不入阴则不寐。《内经》中被誉为“千古失眠第一方”的半夏秫米汤正合此病机。方中半夏因“半夏而枯”而得名,是以有交通阴阳之功;秫米味甘而性凉,能养阴和营,助半夏从阳入阴,阴阳交通则寐矣。
心血足则神自安。肾水不上济于心,心火则易亢奋(燥);又或是患者平素性情急躁、过食辛辣,均易致心火上炎,进而出现躁扰不宁、不得眠睡等症,仲景常以黄连阿胶汤、栀子豉汤等方清热除烦安神。《伤寒论》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
“祖气”分阴阳,气化生五行,故“一气周流”即五行一体观指导疾病的治疗更为系统详尽。阳出于阴则作,入于阴则眠,阴阳平衡被打破或结合位点异常是不寐发生的根本病因病机。阴阳本是相对而言,那么就可以理解为左路起到兴奋的作用,而右路起到抑制的作用。对于“不寐”的临床治疗,应遵从左右二路本身的特性以及患者自身情况,注重中土的升降功能及一身气机的流畅。临床上常用以治疗失眠的方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笔者认为正是顺左路升发之势兴奋了左路(柴胡、黄芩、桂枝等)、顺右路沉降之势抑制了右路(龙骨、半夏、川军、丹铅、牡蛎等),并用到了茯苓、人参、姜枣健运中土以起枢轴之功,整个组方充分体现了“一气周流”的思想。又如黄氏所创的“金鼎汤”用以治疗惊悸失眠,在组方也是充分体现了这一治疗原则。黄氏认为世人多为“水寒土湿”,所以在此体质基础上,用健运脾胃而祛湿的茯苓、甘草组合,以半夏降胃气(右路),桂枝助肝木升发(左路),芍药养阴柔肝清少阳胆火(右路),加牡蛎、龙骨以蛰阳根(左路)。
李某,女,38岁,2019年12月24日初诊。主诉:入睡困难1年余,加重4个月。患者因琐事烦恼致入睡困难,甚至可持续数日通宵不眠,或眠浅易醒且难以复睡,精神可,喉中有痰,口稍干苦,怕冷风,舌淡红,苔薄黄腻,脉细滑。西医诊断:睡眠障碍。中医诊断:不寐,证属痰火扰心。予半夏厚朴汤合黄芩龙牡汤加减,药用:法半夏15 g,厚朴10 g,茯苓30 g,茯神20 g,黄芩10 g,生龙牡各30 g(先煎),生姜3 片,大枣15 g,7剂。
2020年1月1日二诊:睡眠改善,其中有2天可睡2~5小时,心烦郁闷,形寒畏冷,月经后期,伴有乳房胀痛,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细。证属肝郁化火,予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白金丸加减,药用:柴胡15 g,桂枝10 g,茯苓50 g,黄芩10 g,法半夏10 g,人参10 g,煅龙牡蛎各30 g,白矾0.2 g(兑服),郁金15 g,7剂。
2020年1月8日三诊:睡眠明显改善,情绪明显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续以柴胡龙骨牡蛎汤合百合乌药汤加减善后,药用:柴胡15 g,桂枝10 g,茯苓30 g,百合30 g,乌药10 g,黄芩10 g,党参10 g,法半夏10 g,煅龙牡各30 g,熟大黄3 g,5剂。
按 失眠之症,不外乎虚实两端。虚则心神失养发为失眠;实则气血津液运行受阻,阳不入阴故失眠。本案患者因情志失调而致失眠,是典型的气机郁滞之证。查患者皮肤腠理致密,虽彻夜不眠而精神尚可,说明实证无疑。患者肝木不舒从阳化火,热灼津液成痰,故初诊见喉间有痰,治以半夏厚朴汤并得龙骨、牡蛎助力以降右路,辅以黄芩清少阳之火以舒畅肝木,全方左右二路兼顾,重以降右路以化痰、引阳入阴。复诊睡眠好转,继续予以主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调理善后,方中柴胡升肝木,黄芩清少阳火,半夏、龙骨、牡蛎降右路,党参、姜、枣、甘草健运中土带动一身之气机流通,故三次服药后失眠等诸症消失。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年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5):324-335. [百度学术]
张兆华,张聘年.针刺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治疗失眠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 2012, 30(12): 113-114. [百度学术]
张尚臣.圆道观哲学思想与中医临证方法论[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2): 12-14. [百度学术]
田代华.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8. [百度学术]
黄元御.四圣心源[M].孙中堂,吕芹,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76,5,2. [百度学术]
田代华,刘更生.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5. [百度学术]
张仲景.金匮要略[M]. 何任,何若苹,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 [百度学术]
张仲景.伤寒论[M].钱超尘,郝万山,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8,153,86,40.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