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单位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lis,GLM)又称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局限于乳腺小叶的良性慢性炎症性疾病,以非干酪样坏死和肉芽肿为病理特
以“肉芽肿性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为主题词,以“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中药治疗”为可组配的副主题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近20年(2001—2020年)来的临床研究类文献,搜集到中医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相关文献报道256篇。
纳入标准:①研究类型:采用单盲或双盲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RCTs),不限语种;②符合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诊断标准(穿刺活检病理示:以乳腺小叶单位为中心的慢性乳腺炎表现,可伴微小脓肿;小叶内有多种炎细胞浸
排除标准:①孕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乳腺结核、恶性肿瘤患者;②方药记录不全的文献;③研究重复出现相同方剂的文献选用1次。
通过筛选,收集到符合研究标准的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研究文献45篇,整理得到48首方剂,文献筛选流程见

图1 文献筛选流程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提取录入方剂,从“统计报表”板块进入“方剂分析”,分别点击“四气统计”“五味统计”“归经统计”“中药频次”功能按钮进行统计分析。再从“数据分析”版块进入“方剂分析”,分别点击“组方规律”,设置“支持度”(药物组合在研究处方中出现的频次)及“置信度”(“->”左侧中药出现时,右侧中药出现的概率),本次研究根据数据具体情况将“支持度”设置为10,“置信度”设置为0.8,提取数据。点击“新方分析”选项,设定“相关度”(药物之间的关联度)及“惩罚度(减少负面信息干扰而设置),本次研究遵循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研发人员多次比较分析结果,采用“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的设置参数,进行聚类分析,提取新组合,发现新处方。
四气五味:寒性中药出现205次,占比38.82%;温性中药出现190次,占比35.98%;平性中药出现104次,占比19.70%;凉性中药出现17次,占比3.22%;热性中药出现12次,占比2.27%;苦味中药出现258次,占比32.58%;甘味中药出现233次,占比29.42%;辛味中药出现231次,占比29.29%;咸味中药出现45次,占比5.68%;酸涩中药出现25次,占比3.16%。归经分析:归肝经中药出现频次为281次;归胃经中药出现频次为222次;归肺经中药出现频次为202次;归脾经中药出现频次为190次。见

图2 归经分析
从四气五味分析来看,临床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以苦寒、甘寒药居多。其与临证中辨治“阳证”疮疡以苦寒或甘寒之品清热解毒相一致,如金银花、天花粉、瓜蒌、蒲公英等适用于成脓期,用以清热解毒散结。其次,温性、辛味中药也占比较多,证明肉芽肿性乳腺炎多伴有气滞、血瘀、痰结等病理过程,故以辛温之品行气散结、消肿止痛。且在疾病早期脓肿未形成之时,多以辛温之品温阳散结通络,促进肿块消散。从归经分析发现,本病用药以肝经、胃经为主,其次为肺经、脾经,这与乳房的经络循行分布有关。足厥阴肝经行于乳下部;足阳明胃经之直者自缺盆下于乳;手太阴肺经行于乳房外上;足太阴脾经行乳外侧。且从本病病机及证候特征来看,临证中也多见肝郁气滞或血瘀痰凝之肉芽肿性乳痈。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忧思伤脾,加之嗜食肥甘,痰湿内生,壅结乳络,发为肉芽肿性乳痈。正如《外科正宗·乳痈乳岩论第三十三》所言:“夫乳病者……又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
从用药频次分析及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来看,皂角刺、当归、蒲公英、柴胡、赤芍等用药频次较多,且多两两配伍使用。其中皂角刺用药频次最多,皂角刺为治疗痈疽肿毒之常用药,外疡头已突出,将溃未溃之时,利用皂角攻破其头,以代刀切,溃散之力颇强。在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众多方剂中,皂角刺多为佐药,破脓溃坚,使脓成即溃,多与穿山甲联用,以增加通行经络、透脓软坚之功效。两味中药置信度为1,即穿山甲在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方剂中出现后,皂角刺出现的概率为100%。《神农本草经》称当归“诸恶疮疡金疮,煮汁饮之”;《本草纲目》谓当归“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分析发现,当归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多与黄芪或赤芍联用。在脓肿形成溃疡之时,当归多与黄芪相伍以补血和营;与赤芍联用则可增加活血通络之功效,如透脓散、仙方活命饮等方剂。《本草经疏》谓蒲公英为“清热凉血之要药”,多用于肉芽肿性乳腺炎成脓期(表现为皮肤灼热红肿、乳腺肿块增大并中央变软,按之应指,疼痛剧烈拒按),此时多以“清托”为用,多联用金银花、夏枯草、连翘等清热散结,抑制脓毒扩散,同时多配伍皂角刺、赤芍等促进脓腐排出。柴胡味辛、苦、微寒,为少阳之主药,主治肝气不舒、乳络不畅。气血凝滞不畅多贯穿肉芽肿性乳腺炎病程的始终,柴胡起到疏肝解郁、调畅气血之效。现代研究表明柴胡具有抗炎、镇痛作用,柴胡皂苷具有抗炎症反应的作
从新方分析来看,得出核心中药组合18个,由此组成新方9个。新方组合适用于肉芽肿性乳腺炎发展的三个阶段,即肿块期、成脓期、迁延
综上,本研究应用关联规则和聚类算法分析了48首肉芽肿性乳腺炎方剂的用药规律,总结出中医诊疗肉芽肿性乳腺炎常用的配伍用药规律。从组方用药规律中挖掘出中医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众多治法,并发现分期而治的重要性,同时也验证了众多医家针对本病治法及思路的学术价值及对其进行继承、创新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李 玲,王志华,马 旭,等.王志华教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经验总结[J]. 亚太传统医药,2020,16(1):106-107. [百度学术]
周 飞,刘 璐,余之刚.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专家共识[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7):755-758. [百度学术]
徐 飚,王 蕾,刘晓雁,等.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国内诊疗现况调查研究[J].新中医,2019,51(2):279-283. [百度学术]
程 涓,杜玉堂,丁华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6,45(8):507-512. [百度学术]
颜美玲,杨 柳,侯阿娇,等.柴胡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8,35(5):103-109. [百度学术]
凌 洁,黄维芳,谭程丹,等.刘丽芳运用分期辨证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病案举隅[J].中医药导报,2019,25(15):130-131,138.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