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属于中医“疫病”范畴。运用中医药从寒湿辨治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旨在总结中医药在本病治疗中的优势,以期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
• 作者单位 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发病初起常见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对于其感染源目前仍不清楚,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传播途径常以飞沫、接触以及粪口传播为主。新冠肺炎虽被纳入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
毕某,女,68岁,2020年2月15日以“咳嗽10天”入院。患者于2020年2月4日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1℃,伴有咳嗽、咳白色黏液痰、胸闷、气促、腹泻,无鼻塞流涕、乏力、身痛头痛、胸痛,就诊于当地诊所,予输液治疗(具体不详),未见好转。随后就诊于某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行相关检查,其中胸部CT提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能性较大(见

图1 治疗前胸部CT

图2 治疗前舌象
2020年2月16日二诊:精神状态较前改善,偶有咳嗽,咳痰量少色白,余症同前。舌质暗红,苔白腻板结状,脉细略涩。CD细胞绝对计数检测:CD4为64.2%,CD4/CD8为4.22。治疗上予温肺化纤汤加减,药用:熟地15 g,炮姜6 g,肉桂4 g,炙麻黄6 g,炒芥子8 g,鹿角霜10 g,甘草6 g,桃仁10 g,红花6 g,赤芍10 g,土鳖虫8 g,地龙10 g。5剂,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2020年2月21日三诊:咳嗽较前明显减少,言语或咽痒作咳,微有鼻涕、头痛,纳食欠佳,稍有腹胀,无腹痛,二便尚可。舌质淡,苔白腻稍厚,脉浮细欠流畅。复检痰及咽拭子核酸检测均阳性。考虑余邪未尽,予杏苏散加减,药用:苦杏仁10 g,苏叶6 g,法半夏10 g,陈皮10 g,前胡10 g,甘草6 g,桔梗10 g,炒枳壳10 g,茯苓10 g,射干10 g,厚朴10 g,神曲10 g,炒麦芽10 g,炒稻芽10 g。10剂,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2020年3月1日四诊:已无明显咳嗽,纳食可,稍有腹胀,矢气少,舌质淡,苔薄腻(见

图3 治疗后舌象
2020年3月4日五诊:症平,无咳嗽、咳痰及腹胀,两次复查痰及咽拭子核酸检测均阴性,复查胸部CT(见

图4 治疗后胸部CT
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温疫论》云:“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吴鞠通概括其为:“瘟疫者,厉气流行,多兼秽浊,家家如是,若役使然也。”其症状多相类似,发病具有流行性、传染性、季节性等特点。本例为老年女性患者,起因为与疑似新冠肺炎病人有接触,后亦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初期经抗病毒及支持治疗后,发热虽退去,但咳嗽及精神状态等总体情况未得到明显改善,并且仍有腹泻,遂转于我院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首诊患者咳嗽、咳痰、面色少华、腹泻突出,具肺脾同病之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然痰湿疫毒内阻,使肺脾失司,升降失调。清阳不升则精神不振;浊阴不降则易腹泻;肺气上逆故见咳;苔白腻主痰湿;脉细主气血少。其总体表现为正虚邪恋,故辨为肺脾气虚、痰湿内蕴,法当肺脾同治,扶正以祛邪,方选六君子汤加减。其中党参、山药益气健脾,培土生金;茯苓、陈皮、半夏燥湿化痰,健脾祛湿;炙甘草调和诸药。整方用药简而精,药专而力宏。二诊患者咳嗽及精神等各方面得到了明显改善,为正气渐复之象,此时仍有之咳嗽、咳痰则成为治疗的主要矛盾。对于大多肺疾,国医大师洪广祥强调“治肺不远温”。结合本案患者肺部条索状、纤维状及散发磨玻璃影的CT图像,辨为肺气阳虚、痰湿瘀阻,故予经验方温肺化纤汤加
从大量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报道中可知,易感染此病者以老年人居多,且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更容易转为危重型。《黄帝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又说“邪之所在,皆为不足”,还指出了疫疠发病的原因是“非其时而有其气”“四时不正之气逢人之虚”。仝小林院士等学者通过实地观察武汉本地的确诊病例并对武汉气候、地理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多数患者由寒湿起病,故而将此次疫情归属为“寒湿疫”范
任继学教授在关于“募原”的论
老年患者脏腑功能退化,肺脾肾阳气虚弱,寒湿毒邪外受,居于膜原,邪气随三焦传变,客于肺系则咳嗽,传于脾胃则腹泻纳呆,穷于肾则伤人之根本而病危。在上述病案中,其病性变化多端、虚实夹杂,笔者遵循因人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患者年龄大小、发病不同阶段以及不同临床表现,从寒湿辨治,兼顾益气扶正、温宣寒湿、解表透邪、健脾化痰等,终取得较好疗效,同时亦促使病毒核酸检测转阴。而在整个治疗阶段,“温法”贯穿始终,缘于寒湿毒邪乃阴邪,寒性凝滞,湿性缠绵,寒邪无温不得散,湿邪无温不得化,寒湿搏结,非温不得解。其中最值一提的是,由阳和汤演变而来的温肺化纤汤,其温阳活血之力甚佳。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像学表现看,其早期多位于肺外周或胸膜下,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极期可出现“白肺样”改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曾前后发生过300余次的大型瘟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J].天津中医药,2020,37(3):242-246. [百度学术]
江西中医药管理局.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三版)[EB/OL].(2020-02-21)[2020-03-10].http://www.jiangxi.gov.cn/art/2020/2/21/art_21200_1508785.html?xxgkhide=1. [百度学术]
仝小林,李修洋,赵林华,等.从“寒湿疫”角度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防治策略[J].中医杂志,2020,61(6):465-470,553. [百度学术]
任继学,范国樑,南 征,等.试论募原[J].新中医,1984,16(1):9-10. [百度学术]
阮小风,冯雨薇,赵 康,等.从湿温论治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老年患者1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54(4):36-39. [百度学术]
邓秀娟,廖慧文.中医抗疫简史:看古代张仲景孙思邈们如何抗疫[EB/OL].(2020-02-27) [2020-03-10].http://hunan.voc.com.cn/article/202002/202002272331458956003.html.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