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慢性咽炎既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也是难治性疾病。在传承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以脾论治”慢性咽炎特色经验的基础上,笔者经过长期临床实践,以经典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脏腑辨证为中心,结合咽部局部辨证,从肝胆、肾、二阳结及膀胱气化不利论治慢性咽炎,拓展了慢性咽炎的治疗方法。
•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江苏 南京 210029)
慢性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也是治疗较为棘手的疾病。国医大师干祖望曾说过:“三炎一聋,劳而无功。”其中“三炎”就包括慢性咽炎。《喉科心法》云其“即老医难以下手”,可见其为难治性疾病。慢性咽炎属中医“慢喉痹”范畴,在职业用声者如教师、演员、医生、推销员中发病率较高。因多为虚火上炎所致,故又称“虚火喉痹”。干祖望教授“以脾论治”慢性咽炎为其特色。笔者在传承干老治疗慢性咽炎经验基础上,经过长期临床实践,以经典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脏腑辨证为主,结合咽部局部辨证,从肝胆、肾、二阳结、膀胱气化不利进行论治,扩展了慢性咽炎的治疗方法。
慢性咽炎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痒、清嗓咳嗽或疼痛,多言后可加重,严重发展至不能多言,需频频饮水润咽,日不离水,轻者饮水后可缓作,重者仅求水润咽则舒,咽部异物感或有黏痰附着。其中咽干疼痛常为主诉。咽部检查:咽后壁慢性充血或不充血,黏膜干燥或小血管扩张,淋巴滤泡少许增生隆起。
传统中医认为慢性咽炎多以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为主,常为病后余邪未清所
干祖望教授私淑东垣,认为咽需液养,喉赖津濡,而脾主运化,为津液生化之根本,所以《素问·阴阳类论》的“喉咽干燥,病在土脾”具有极强的临床意义。肺金不足和肾虚火旺的根源当为脾胃受
笔者在传承干老“从脾论治”咽炎的基础上,深研中医经典理论,从整体辨证入手,针对咽炎“咽干”这个最主要的症状进行了临床研究,从肝胆、肾、二阳结及膀胱气化不利等方面进行论治。
《素问·诊要经终论》云:“厥阴终者,中热嗌干。”足厥阴肝经循经喉咙、舌,环行于唇内。足少阳胆经从颊车下走颈,经咽喉至缺盆。从经络的循行分析,肝胆经络均过咽喉部位。因而肝胆病变,尤其是肝气郁结,可导致气滞不畅,津不上承,产生咽干不适症状。《伤寒论》少阳病提纲证为口苦、咽干、目眩,也说明肝郁可导致咽干,少阳病治疗首选小柴胡汤,也可佐证疏肝治法可以缓解咽干。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足少阴肾经从肺上入喉咙,夹舌根。若肾阴或肾阳不足,可因“水寒不养龙,水浅不养龙”导致龙火上炎,形成阴虚火旺或下寒上热证。咽喉位于上焦,被虚热所灼而出现咽干不适之症。
《素问·阴阳别论》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但又说“二阳结谓之消”。所谓“二阳”,阳明也,为足阳明胃和手阳明大肠的合称。“结”乃指燥热郁结。“消”指消病,常指有消渴症状的疾病,意谓邪气郁结于阳明,使胃肠俱热,继而耗伤津液,导致消渴症状。“二阳结谓之消”的病机为肺胃热盛、腑气结聚,由此二因素形成的以咽干为主症的慢性咽炎,均可以清热通腑之法治疗。
李某,女,37岁,2019年10月28日初诊。主诉:鼻腔干痛伴咽部干痛半年。鼻腔伴咽部干痛,咽部无灼热感,喜温饮,但饮水不能缓解咽干,疼痛以夜间为甚。常生闷气,多愁善感,伤心易哭,睡眠差,食欲尚可,大便干。检查:鼻腔黏膜淡红,下鼻甲轻度肿大,咽部不充血,扁桃体Ι°肿大,舌质淡,苔少,脉弦。病机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津不上承,导致鼻腔和咽部干痛及便秘。诊为慢性咽炎,证属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津不上承。处方:小柴胡汤加减。药用:法半夏10g,黄芩10g,党参10g,炙甘草5g,红枣10g,醋柴胡10g,佛手10g,合欢皮 10g,绿萼梅5g,炒瓜蒌子10g,生姜4片。14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每次200mL。
2019年11月21日微信回访:药后鼻腔和喉咙干燥均已消失。
按 若肝气郁结,脾脏受责,升降失调,肠气不和,常使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伤寒论》曰:“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小柴胡汤通过调理少阳,使气机顺畅,可达到升清降浊的目的,以使鼻干、咽干消失,大便得以畅通。
徐某某,男,60岁,2019年9月1日初诊。主诉:咽部干痛2年。2年前饮酒后出现咽部干痛,现咽部隐痛伴异物、烧灼感,言多则咳嗽较剧,讲话稍顷即需饮水润咽,平素讲话语速快而音高,当下轻声细语仍不能连续超过半分钟,无明显口干、不欲饮(但需时时饮水润咽),冷饮后稍缓,易怒,怕热,情志舒畅时咽痛轻,晨起及进食后缓解,大便干,3~4日一行,食生冷后易腹泻,无口苦。性格豪爽,体型偏胖,平素嗜酒。检查:咽部黏膜充血、干燥,扁桃体Ι°肿大,舌质干红,脉细。茎突CT正常。诊为慢性咽炎,证属肾阴不足,肺胃热盛,肝火上炎。处方:玉女煎加味。药用:石膏30g(先煎),知母9g,炙甘草6g,夏枯草9g,菊花12g,瓜蒌子12g,射干6g,锦灯笼 6g,天冬12g,熟地30g,牛膝 9g升麻 9g。15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每次200mL。
2019年10月12日二诊:服药3天后病情减轻大半,服药十天已近愈。因感病情已无碍故而再饮红酒一瓶,而后症状再发,服药后口渴症状较前明显好转,原讲话半分钟即需润咽,现讲话半天亦无需饮水,予原方加太子参10g、天竺黄10g、玄参10g,15剂。
2019年11月10日三诊:咽痛基本消失,正常讲话半天无碍,但大声言多时仍有轻微咽痛及微痒轻咳,咽部有痰黏感导致发音不爽。舌质淡红少津,苔少,脉弦。患者自觉症状已大瘥,予二诊方加莱菔子、南沙参各10g,天冬增至15g,续服15剂以善后。
按 虽然患者的肾阴虚症状不典型,但独处藏奸,舌质干红无苔提示为肾阴不足,阴液亏耗;同时易怒、体型偏胖、喜凉怕热、大便干结为肺胃实热兼有肝火。四诊合参为虚实夹杂,故用玉女煎清胃热滋肾阴,少佐夏枯草、菊花、瓜蒌子清肝通腑,竟有奇效,二诊、三诊均为首诊基础上随诊变化加减而已。
张某某,男,66岁,2013年5月7日初诊。主诉:鼻咽癌放疗后出现咽干5年。2008年鼻咽癌放疗后出现口干,讲话稍顷即需饮温水,进干食时吞咽困难,需用水送服,大便干结,三日一行,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黄腻,脉弦。诊为慢性咽炎,证属胃热上循,腑气不通。治当清胃通腑泄热。处方:白虎汤加味。药用: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0g,生甘草10g,制大黄10g,芦根30g,白豆蔻10g(后下)。7剂,日1剂,少许粳米加水煎成米汤后,用米汤煎服中药,早晚各1次。
2013年6月18日复诊:咽干明显缓解,连续讲话半小时可不需饮水,大便干结缓解。因停药1个月,咽干、大便干结较服药时稍加重,效不更方,原方续服15剂。
按 根据“二阳结谓之消”所提示的病机,其在耳鼻喉运用辨证要点:肺胃热盛在耳鼻喉表现为以干燥为特征的一组症状,鼻部可见鼻黏膜充血干燥或萎缩、呼吸气热、喜润则舒、患者常喜以水泼鼻等,咽部可见干燥灼热感、进干食困难、频频饮水方可缓解;腑气结聚,故必有大便干结,或数日一行或腹胀矢气多。只有肺胃热盛与腑气结聚相因为病,缺一不可,方可使用“二阳结谓之消”理论。清胃通腑泄热为基本大法,白虎汤为基本方。
吴某,女,71岁,2018年6月7日初诊。主诉:咽干伴咽痒咳嗽1年。患者咽干,每20分钟需用温水润咽1次,每日需频饮温水六升,咽干甚则咽部如鲠在喉,随之咽痒咳嗽,无咽干则无咳。口苦、腹胀,大便干,2~3日一行,小便有尿不尽感,平时性格偏急躁,肢冷畏寒,舌质淡红,苔黄微腻,脉弦。有高血压病史。诊为慢性咽炎,证属胆经湿热伴膀胱气化不利。处方: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加味。药用:法半夏10g,黄芩10g,炙甘草5g,党参15g,醋柴胡15g,茯苓10g,红枣10g,泽泻30g,炒瓜蒌子15g,桂枝10g,生白术30g,猪苓10g。14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每次200mL。
2018年6月15日电话回访:由于家在兴化,汽车颠簸,晕车厉害,故到家后前二天未服中药。目前已服4剂,症状明显好转。咽痒咳嗽于白天已消失,仅夜晚尚存。饮水量较前减少一半,大便已软,且每日一行,小便不尽感仍无改善。嘱患者安心服药,半个月后再联系。
2018年6月28日二诊:咽干明显改善,饮水量约减至1500mL/日,白天咳嗽消失,晚上尚无减轻,咽部有咸味并烟熏感,畏寒减轻但胃胀如前,小便仍有不尽之感,大便日行1次,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弦有力。改用小柴胡汤合金水六君煎、平胃散出入,以升清降浊,健脾化湿,益肾填精。药用:法半夏10g,黄芩10g,炒瓜蒌子15g,党参15g,炙甘草5g,姜厚朴10g,红枣10g,醋柴胡15g,陈皮10g,全当归15g,茯苓10g,炒苍术10g,燀苦杏仁10g,熟地黄30g,生薏苡仁30g。21剂,每日1剂,每日2次,水煎服。
2018年7月16日患者网络回复:咽干咽痒明显缓解,只有夜间偶尔干咳,大便正常已无干结,小便时仍有意犹未尽治之感。
按 本案患者舌苔黄腻,有湿热之象,其咽干、口苦、胃胀则为胆经湿热。胆经湿热,湿困脾土则升清降浊功能受累,故在上出现咽干,在下出现腑气不通、大便干结。故用小柴胡汤意在能使其“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戢然汗出而解”。同时患者小便不利伴有咽干,属膀胱气化不利,此为五苓散证。二诊咽干缓解,从饮水量上看好转75%,说明辨证思路正确,疗效确切。二诊咽干以夜间为甚,且自觉口腔咸味、烟熏感,夜间咳嗽,小溲不尽。考虑咸为肾之味,五脏咳中肾咳的最主要症状即为痰有咸味,如得脾肾之温煦,恢复脾胃升降功能,津液上濡肺金,咽干可得缓解。且舌质淡红,苔仍薄黄腻之象,说明中焦湿热仍需清化。小便尿不尽考虑为年高体弱,肾气不足,肾精亏虚所致,故选方小柴胡汤合金水六君煎、平胃散出入,升清降浊,健脾化湿,益肾填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