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单位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德中医院儿科(福建 宁德 352100)
黄疸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在新生儿中发生率高,尤其是早产儿、喂养延迟、头颅血肿、缺氧、寒冷、胎便排出较晚者更易发生,有些延至婴儿期未能消退。
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占临床多数,一般能自行消退,不需治疗;而病理性黄疸则需进行早期干预,以免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婴儿黄疸有相当一部分病例是由新生儿期黄疸失治、误治、迁延所致,亦有在此期退而复发,无论是新生儿黄疸,抑或是婴儿黄疸,均应引起我们儿科医师充分的重视,给予积极的治疗。
笔者采用“自拟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及婴儿黄疸(湿热型)70例,收到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择自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138例新生儿及婴儿黄疸患儿,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70例,男34例,女36例;初诊时年龄最大56天,最小者不足24小时,平均日龄(27.1±6.2)d。对照组68例,男33例,女35例;初诊时年龄最大52天,最小者2天,平均日龄(26.6±7.0)d。两组患儿性别、日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即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足月儿超过12.9mg/dL,早产儿超过15mg/dL;生后24小时以内出现的黄疸;每天TSB上升幅度>5mg/dL或每小时上升幅度>0.5mg/dL;结合胆红素>1.5~2mg/dL;或黄疸持续不退;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1)主证:面目、周身皮肤发黄,颜色鲜明如橘皮,小便色黄。(2)次证:精神疲倦,不欲吮乳;热重者烦躁不安,口渴唇干;或有发热;或有呕吐腹胀;大便秘结;或胎便排出延迟。(3)舌脉情况:舌质红,苔黄或薄黄,指纹紫滞。具备上述主证+至少1项次证,结合舌脉,即可确立辨证。
采用“自拟退黄颗粒”( 由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的单味中药颗粒剂组成)内服。具体处方:绵茵陈5g,栀子3g,车前子3g,黄芩3g,黄柏3g,苍术3g,郁金3g,滑石8g,泽泻3g,通草3g。分2次服用,早、晚各以温水冲服。治疗期间继续母乳喂养。
参照
两组治疗前比较,t=0.22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相比治疗前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
注: 与治疗前比较
新生儿及婴儿黄疸,祖国医学统称之为“胎黄”,是以婴儿出生后全身皮肤、粘膜、巩膜、尿液发黄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为“胎黄”。胎黄,最早文献称之为胎疸,首见于隋代《诸病源候论·胎疸候》,其云:“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后至元代始有“胎黄”之称,元代儿科医家曾世荣所著《活幼心书·卷中》中说:“有婴孩生下便见遍体俱黄,惟两目弦厚如金色,身发肚热,名为胎黄”。又如《幼科铁镜·辨胎黄》云:“胎黄由娠母感受湿热传于胎儿,故儿生下,面目通身皆如金黄色。”古代医籍对胎黄的此类记载资料不在少数,也已明确提出了胎黄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等。
小儿胎黄,西医称之为黄疸,多数发生在新生儿阶段,俗称“新生儿黄疸”,也有发生在婴儿期,都是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一组疾病。其中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大多在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能自行消退,不需治疗。若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消退,甚或持续加深,或退而复现,则为病理性黄
中医认为,胎黄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为胎禀湿蕴,如《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说:“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孕母素体湿盛或内蕴湿热之毒,小儿先天禀赋脾阳虚弱湿浊内生,也有少数后天感邪者,脾湿不化。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胎中禀受湿热或寒湿,或日久气滞血瘀,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形成黄疸,病变脏腑主要在肝胆、脾胃。胎黄有阳黄与阴黄之分,治疗有清热利湿和温阳化湿之法,临证中则以阳黄为主。阳黄主要表现为湿热证,本研究即是以湿热型黄疸为研究对象。笔者在该临床观察中,有近半数病例是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喂服“自拟退黄颗粒”黄疸完全消退后,再行回访1个月,未出现复发病例,生长发育如常人。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雨水多,湿气长伏,故人多脾胃积热,湿热内蕴。若母如此,孕中不禁,贪食厚腻,易致湿热之邪郁结脾胃,传于胎儿,故产儿好发胎黄。笔者认为福建之地小儿胎黄,仍以阳黄者居多,阴黄者少,湿热之证,十居八九,寒湿者,一二
参考文献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38-439. [百度学术]
汪受传. 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7-239. [百度学术]
李晓云.口服亿活(布拉氏酵母菌)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2):85. [百度学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 [百度学术]
杨黎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58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2):158-160. [百度学术]
康 龙.刁本恕主任医师治疗小儿胎黄经验浅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2):147-148. [百度学术]
周国亮,初 杰.析仲景治黄用茵陈蒿汤之精义[J].河南中医,2010,30(1):11-12. [百度学术]
黄志军.黄芩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12,24(3):61-64.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