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对2009~2019年中国知网、万方等权威数据库所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着重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论述、单纯针刺的作用、针刺的循经选穴特点以及与中药、艾灸、推拿、功能性锻炼等疗法的联合应用、治疗上存在的不足和展望等方面,系统总结针刺疗法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防治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期为临床论治提供参考。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骼脆性增加及易于骨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骨病,是最为常见的骨质疏松症,约占90
传统医学中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名记载,通常将其归属于“骨痹”“筋痿”“骨枯”等范畴。《素问·痿论》言:“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灵枢·决气》云:“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即骨痿的发生与脾肾关系密切。现代医家在《内经》论述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研究。钟琴教授认为骨质疏松症病位在肾,与肝脾密切相关。进而从肾精亏虚、气滞血瘀、脾胃虚弱及肝失条达等方面论
针刺是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补益肝肾、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素问·病能论》言:“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即言明了针刺的行气祛瘀之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本虚标实之病机,故针刺具备针对性治疗效果。陶
针刺穴位的选择亦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原发性性骨质疏松症主责肾虚,与肝脾相关,因此选穴多以调节此三脏为目的。故而多取脾经、肾经、膀胱经、督脉和任脉的穴位,彼此间相互配伍,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精髓生成,进而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嘉士
此外,《灵枢·经脉》言:“胆足少阳之脉……是主骨所生病者。”提出了“少阳主骨”的理论,即骨病可从少阳论治。《素问·六节脏象论》认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人体精微化生和疏泄取决于少阳之枢。筋骨也不例外,因而临证治疗骨节病时,补益肝肾或活血化瘀无效时,可治少阳,以求巧治之法。张
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上,单纯使用淫羊藿、蛇床子、杜仲、续断及大黄等中药即可得效,对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诸多实验研究可以证实,针药结合的疗效显著高于单纯针刺或单纯使用中药。因此为了提高临床疗效,常主张综合疗法的运用。王建
艾灸法起源较早,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素问·异法方宜论》言:“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单纯使用艾灸便可激发经气活动,进而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艾灸与针刺在功效上常相辅相成,因而针灸的联合应用较为广泛,尤其体现在温针灸法上。罗玉
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除虚损之外,亦可夹杂瘀血之标,常阻碍气的运行而致气滞,“不通则痛”,故而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伴有肢体疼痛。推拿手法作为祖国医学的瑰宝,主要是通过松解局部粘连,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而针灸和推拿作为各有专长且相辅相成的两种治疗方法,临床亦可联合使用。牛国
功能性锻炼是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手段,尤其适应于功能障碍性疾病。骨质疏松症患者因疼痛和行动无力等原因,常导致运动障碍。因而适当的功能性锻炼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状态。临床常见采取针刺与功能性锻炼相结合的方法,且多配合推拿手法共同治疗。冯艳
理疗法包括低频脉冲刺激、拔罐、蜡疗、放血、热敷等。低频脉冲刺激属于电磁疗法的一种,俗称电针。有利于促进微血管的扩张、改善局部微循环状态,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区彩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以肾精亏虚为根本,与肝脾密切相关,并有邪客脉络而发病。因而在临证治疗上多坚持补益肝脾肾、活血化瘀的原则。针刺疗法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具有补益肝肾、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具有针对性效果。而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刺与中药、推拿、艾灸、功能性锻炼以及低频脉冲刺激、拔罐、蜡疗等理疗法的联合使用,使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不断进步。
但是,针刺及其辅助疗法参与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之中,仍旧存在以下不足:①不同施术者由于操作手法及熟练程度的差异,很难将“操作标准”量化,故而存在很大的主观性;②缺乏统一的疗效鉴定标准,因而不同的报道之间缺乏对比;③临床试验周期较短,大多为一个月或几周,且缺乏远期随访,难以形成正确且系统的评价;④受试者之间亦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诊断和纳入标准;⑤临床治疗方法多为一种或两种的联合,缺乏对多手段综合疗法的报道,且针刺与热敷及放血疗法等治法的结合报道亦较缺乏等。总之,在未来临床试验的不断推进中,针对不足而采取对应的解决手段,会使治疗方法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谭 可,朱怀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机分析及治法探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7):862-864. [百度学术]
李春岭.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3):9-11. [百度学术]
余文雯,谢欣颖,杨小红.从肺脾肾论治骨质疏松症[J].中医研究,2019,32(2):1-3. [百度学术]
李 贺,姚血明,邓志勇,等.钟琴教授治疗骨质疏松症经验[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8,40(3):16-18+32. [百度学术]
何 伟.从肝脾肾及其体用关系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机[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5):10-13. [百度学术]
王上增,沈锦涛.王和鸣教授治疗骨质疏松症经验总结[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3):77-79. [百度学术]
陶 静,曲崇正.针灸对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VAS评分、骨密度及疗效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1):100-101. [百度学术]
王东岩,徐小梅,欧阳钢.针灸对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1,52(3):211-213. [百度学术]
李 俐,余晓雯,吴广文,等.针刺肾俞、足三里抑制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8,41(4):29-34. [百度学术]
嘉士健.针灸补脾肾祛瘀血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疼痛54例[J].陕西中医,2014,35(1):81-83. [百度学术]
农泽宁,赵利华,韦良玉,等.补肝肾健脾温针灸法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骨量减少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8):1575-1578. [百度学术]
张 芳.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与电针足少阳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骨形态学指标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3. [百度学术]
王建勋,李国瑛,唐 慧.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11):63. [百度学术]
刘晓伟,孙凌蓉,夏 殷.针灸联合自拟补肾壮骨汤改善骨质疏松症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2):303-305. [百度学术]
杨海峰.针灸联合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症30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2):72-73. [百度学术]
罗玉生.温针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影响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6):81-82. [百度学术]
王 刚,龙翔宇,刘恋君,等.温针灸对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骨密度及BGP、IL-6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12):1455-1458. [百度学术]
王琼芬,江 园,艾海波.补肝肾健脾温针灸法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骨量减少的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4):2046-2048. [百度学术]
牛国平,崔书欣,康 斐.针灸推拿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10):1527-1529. [百度学术]
张海军.针灸推拿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7):98-99. [百度学术]
但洪映.针灸推拿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8):90. [百度学术]
冯艳华,王如然,尹 东.功能锻炼辅助针灸推拿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退变合并糖尿病的疗效研究[J].医学综述,2015,21(19):3600-3602. [百度学术]
李世海,张国忠,张洪涛,等.易筋经锻炼辅助温针灸在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清骨钙素水平的影响[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9,40(1):27-29+42. [百度学术]
李继民.功能锻炼辅助针灸推拿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退变合并糖尿病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0):28-29. [百度学术]
区彩琼,赵雪颜,谢惠霞,等.低频脉冲刺激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骨质疏松性腰部疼痛[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7,38(3):88-90. [百度学术]
周 棋. 电针关元穴调节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代谢的实验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 [百度学术]
刘永兵.针罐合用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7):3903-3904. [百度学术]
蒙家辉,罗小珍,罗盛华,等.针灸结合蜡疗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9):2155-2157. [百度学术]
崔沐群.针灸结合蜡疗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9):90-91. [百度学术]
靳 静.针灸结合蜡疗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疗效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1):10111.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