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皮间质转化过程探讨加味柴芍六君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
作者:
作者单位: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证研究基地(福建 福州 350122)

作者简介:

甘慧娟,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证候研究。E-mail:hjganzz@126.com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873237);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21J01929);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No.JAT210137);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No.S202310393003);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课题(No.X20210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No.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239号)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观察加味柴芍六君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对上皮间质转化过程的调控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8只雄性SPF级4 w龄的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6只和造模组22只。造模组大鼠每日交换饮用0.1%氨水溶液或20 mmol/L脱氧胆酸钠溶液,配合饥饱失常法,每日1 h夹尾,每周1次30%乙醇和2%水杨酸钠的混合液灌胃,共干预18 w进行造模。随机处死4只模型组大鼠用于模型评价。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剩余的18只大鼠分为模型组、替普瑞酮组、加味柴芍六君汤组,每组各6只。空白组与模型组按10 mL/kg以灭菌饮用水灌胃,替普瑞酮组按15 mg/kg以替普瑞酮混悬液灌胃,加味柴芍六君汤组按6.9 g/kg以加味柴芍六君汤灌胃,每日1次,共干预4 w。观测大鼠一般行为学表现及体质量,利用光镜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借助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8、IL-1β、TNF-α含量,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法测定大鼠胃黏膜组织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相较于模型组,替普瑞酮组及加味柴芍六君汤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均改善,体质量升高(P<0.05);大鼠上皮层柱状细胞无脱落,固有层腺体萎缩明显改善,数量增多,排列较整齐,形态较规则,炎细胞浸润减少,主细胞和壁细胞增加;血清IL-8、IL-1β、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01,P<0.05);胃黏膜组织E-cadherin mRNA表达升高,N-cadherin、Vimentin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P<0.001)。结论 加味柴芍六君汤能够显著修复CAG大鼠胃黏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IL-8、IL-1β、TNF-α的表达,进而上调上皮标记物E-cadherin,下调间质标记物N-cadherin、Vimentin,调控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从而改善胃黏膜病变,修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损伤。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许映雪,林幸梓,姚雨曦,潘爱丽,罗文谦,甘慧娟.基于上皮间质转化过程探讨加味柴芍六君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J].,2024,23(7):59-6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4-04-27
  • 最后修改日期:2024-09-13
  • 录用日期:2024-05-31
  • 在线发布日期: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