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肠主津”理论探讨功能性便秘与脑肠轴的相关性
作者:
作者单位: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

作者简介:

黄铭涵,男,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脾胃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E-mail:huangminghan2010@163.com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217436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项目(No.ZZ13-042-2;No.2019XZZX-XH001);全国区域诊疗中医专科中心建设项目(No.2100202)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中医“大肠主津”理论认为,大肠对水谷食糜中的水分进行重吸收,决定了粪便的性状及排泄,同时生成精微物质以充养脑髓。“大肠主津”功能失常是功能性便秘(FC)发生的直接原因,脏腑气机、津液代谢失衡为间接原因,而脑主神明功能失调则是其根本原因,其中“津”作为物质基础贯穿三者之间。由于脑所主之神机一统全身各脏,故脑神功能正常是大肠行使吸收、代谢津液功能的重要基础。脑肠轴神经传导异常和内分泌代谢异常,共同影响了胃肠动力,这与中医“大肠主津”理论高度吻合,可能是FC发生的重要机制。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黄美珍,陈琴,黄铭涵,黄晓峰,柯晓.从“大肠主津”理论探讨功能性便秘与脑肠轴的相关性[J].,2024,23(7):40-42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4-03-12
  • 最后修改日期:2024-09-14
  • 录用日期:2024-03-29
  • 在线发布日期: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