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炜炳
白兴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 100029)
白兴华,男,教授。研究方向:经络腧穴理论及应用、针灸诊治胃食管反流病。E-mail:baixinghua@bucm.edu.cn
※基金项目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国际标准项目(No.WFASRP202001-SC09)
目的 研究明清医案中非典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查阅相关明清医案,将病例信息录入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8)对病名、症状、用药和取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非典型胃食管反流病医案197例,涉及病名65种;共使用中药294味,其中药物四气以温性最多,平性和微寒性次之,药物归经以肺经最多,脾经、胃经次之;针灸疗法运用极少,共取穴7个,涉及经脉2条,特定穴2种。结论 明清医案中非典型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复杂多样,“吐酸”不宜作为中医病名使用,应更改为“胃反”;诊断上应注意与心、肺、咽喉、五官部疾病相鉴别,避免误诊;证型以脾胃虚寒证、脾胃气虚证、肺脾两虚证、寒热错杂证为主;茯苓-半夏是核心药物;应该发挥针灸疗法在治疗非典型胃食管反流病上的优势和特色。
潘炜炳,白兴华.明清医案非典型胃食管反流病的证治特点及启示※[J].,2024,23(7):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