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毒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天南星神经毒性作用机制
作者:
作者单位:

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安 561113)

作者简介:

陶俊彦,男,医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新型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及机制研究。E-mail: junyanwmu@163.com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No.22166014)


基于网络毒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天南星神经毒性作用机制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毒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天南星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TCMSP)搜索天南星的活性成分,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毒理数据库(CTD),筛选天南星的有效毒性成分,采用Swiss Targets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有效毒性成分的3D结构和毒性靶点,接着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天南星的毒性成分、靶点和信号通路的关系网络和其Mcode插件筛选网络中的核心靶点,之后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再利用Discovery Studio 2019 软件对核心毒性化合物和核心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和可视化,最后通过文献分析进一步验证毒性成分和靶点。结果 得到天南星有效毒性成分6种,作用靶点353个,核心靶点57个,GO细胞组分238条,分子功能245条,生物学途径2385条,KEGG信号通路40条,核心毒性成分1-乙酰-β-咔啉与核心毒性靶点结合良好。结论 天南星的主要毒性成分为1-乙酰-β-咔啉,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参与了天南星的神经毒性作用,ADRA2A受体可能是天南星发挥神经毒性的核心作用靶点,研究结果可为探究天南星的毒性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田霖煊,杨沁媛,陶俊彦.基于网络毒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天南星神经毒性作用机制[J].,2023,22(12):43-49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3-03-07
  • 最后修改日期:2024-02-21
  • 录用日期:2023-06-21
  • 在线发布日期: 2024-02-28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