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六气致病“从化”机理内涵及其意义的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西安 712046);2.陕西省中医体质与疾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2046);3.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藏象理论重点研究室(陕西 西安 712046)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974584);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22SF-040)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源自于《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六气发病机理的“从化”理论,经历代医家实践验证,于清代中晚期趋于成熟。虽然邪气侵入人体之不同部位、罹病过程之久暂、病体适时之气候、治病药物之气味均有可能导致病情发生“从化”,但无论是从寒化、从热化、从实化、从虚化、从湿化、从燥化、从风化、从瘀化哪种类型,患者不同的体质类型则是影响“从化”病机的基础性因素,这也是落实 “因人制宜”和“辨体施治”原则的理论基础。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张登本,李翠娟,陈震霖.《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六气致病“从化”机理内涵及其意义的研究[J].,2022,21(4):1-5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2-03-21
  • 最后修改日期:2022-03-21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2-06-17
  • 出版日期: 202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