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浊行血方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作者:
作者单位:

1.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 );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50001)

基金项目:

山东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No.2013Z003-4);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No.2013ZDZK-056);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ZR2009CM124);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No.2009-122) ▲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化浊行血方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注册库、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化浊行血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手工检索相关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进行独立筛选、质量评价和原始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评价指标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愈率;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化浊行血方能显著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WMD=-2.00,95%CI-2.41,-1.58),P<0.00001];化浊行血方并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化浊行血方能显著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且相对安全。

    参考文献
    [1] ,在未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1/3以上患者可进展成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后1月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为4%~8%、1年内为12%~13%、5年内可高达24%~29%
    [2] ,积极治疗TIA对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中药方剂化浊行血方(药物组成为:荷叶、焦山楂、决明子、制水蛭、赤芍、酒大黄、路路通、虎杖、何首乌)是基于王新陆教授提出的“血浊”理念而创立的方剂
    [3] ,而“血浊”作为贯穿缺血性中风的病理基础,是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重要切入点之一。有研究报道化浊行血方能降低TIA患者的发作次数,但究竟降低的概率是多少以及不良反应如何,至今未见这方面的荟萃分析。因此,有必要对化浊行血方治疗TIA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判断其降低TIA患者的发作次数的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纳入标准 参照国际循证医学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标准, 制定化浊行血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的纳入标准:①研究类型:所有随机对照试验,无论是否采用盲法。②研究对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年龄、性别不限。③干预措施:试验组:化浊行血方(剂型、剂量、用法及疗程不限)+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纯常规或安慰剂治疗/其他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类中药(如丹参、黄芪等)+单纯常规治疗。依病情病因可酌情应用影响血压及血容量小、作用缓和的改善血液循环的治疗;可使用脑组织保护剂(能量制剂、维生素制剂、胞二磷胆碱等)及对症处理。④疗效判定指标: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治愈率和不良反应。 1.2 排除标准 ①试验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②纳入患者包括外伤、颅内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颅外段动(静) 脉疾病、脑动脉炎所致的脑血管疾病;③未明确观察指标;④对照措施为相互对照, 对照用药疗效不确定;⑤文献数据不详;⑥相同或相似内容的重复报道文献。 1.3 文献检索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时间限定:1980年至2015年5月。追溯检索到的文章的相关参考文献,同时手工检索多种中文期刊、重要会议论文集和学位论文汇编,并在临床试验报告论文或综述的参考文献中追踪查阅相关文献。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①中文检索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OR中风先兆)AND(化浊行血OR化浊和血OR化浊) AND (随机对照试验OR随机对照);英文检索词:(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OR stroke precursor OR prodromal symptoms of stroke)AND(hua zhuo xing xue OR hua zhuo he xue OR hua zhuo OR purifying turbid blood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OR dissolving turbidity)AND(RCT OR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R random allocation).1.4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由两位研究者采用Jadad评分标准
    [4] 评价纳入研究文献质量,描述随机方法、随机分配方案隐藏、盲法、盲法方案、意向分析5个方面,每个方面1分,得分大于等于3分为高质量文献,得分小于3分为低质量文献。如遇分歧,通过讨论或征求第3位研究者的意见解决。 1.5 统计方法 Meta分析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I。各临床试验的异质性检验采用卡方检验,当异质性检验是I2≤50%,则认为异质性可以接受,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当异质性>50%,则分析其异质性来源,如各试验间无临床异质性,则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分析;若是各个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而导致的异质性,则按照方法学质量等级进行分层分析。对潜在的发表性偏倚采用“倒漏斗”分析。 2 结果2.1 检索结果 中英文检索策略共检索到36篇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查重后剩余文献35篇,通过阅读题目、摘要,初步筛除不符合要求文献28篇。对余下的7篇文献进行全文阅读,4篇文献因无具体减少的TIA发作次数被排除。最终确定纳入中文文献3篇[5-7]。 2.2 纳入研究的主要特征及质量评价 本研究共纳入3个临床研究,2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被纳入,其中试验组120人,对照组120人,各研究地点均在中国。3个试验均未说明具体的随机方法(只提及“随机”二字)和是否采用盲法;分配隐藏方案均不清楚。所有研究均提及了各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等基线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但均未列出具体相关的统计分析。见表1。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于金平,宗寿健,胡晓洁,孙海洋,柴宗颖,吴春丽,于丽红,王兴臣.化浊行血方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2015,(5):56-59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444
  • 下载次数: 1008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