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方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临床疗效及对C-IMT等的影响
作者:
作者单位:

1.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10007)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No.11A085) ▲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观察心痛方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颈动脉Crouse积分的影响。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心痛方组和对照组各30例,心痛方组服用心痛方,对照组服用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胶囊,疗程为2个月,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心绞痛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疗效、C-IMT、颈动脉Crouse积分。 结果:1.心绞痛疗效比较,心痛方优于对照组(P<0.05);硝酸甘油停减率比较两组无差异(P>0.05);中医症候积分疗效比较,心痛方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无差异(P>0.05);2.心痛方与对照药物对C-IMT、Crouse积分均有下降作用(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心痛方能明显改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在多方面优于对照组;2.心痛方同对照药物均能减少颈动脉斑块的C-IMT、Crouse积分,说明心痛方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参考文献
    [6] :主证:①胸痛、胸闷—胸部刺痛、胀痛或绞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或痛引肩背或臂内侧,胸胁胀闷或胸闷如窒而痛;②头晕目眩;③气滞—胸胁不舒,时轻时重,常随情志改变,情绪不宁,善太息;④多痰表现:口吐痰涎,咽中痰阻,体胖、肢体困重、体重指数>25。次症:①口唇紫绀,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苔腻或滑,舌下系带迂、紫暗或有瘀点瘀斑;②心悸不宁,活动后气促,失眠健忘;③脉细涩或滑或弦。具备主症①、②、④项及以上、次症①、③项及以上,可诊断为痰瘀互结气郁证。 1.2 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冠心病稳定性劳累性心绞痛合并颈动脉斑块及中医诊断胸痹心痛合并眩晕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年龄在40岁至75岁之间。 1.3 排除标准不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其它疾患引起胸痛者;虽符合诊断但年龄在40岁以下、75岁以上者;颈动脉超声检查不符合斑块形成标准者;不属于痰瘀互结气郁证或虽符合但以其合并证为主者;有重大肝肾疾病,近期活动性出血、重度心肺疾患、严重胃肠疾患、肿瘤及精神疾病患者;不宜停用当前治疗药物的患者;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患者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或不愿意参加试验者。1.4 一般资料 两组在性别、年龄、合并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姜益宏,范金茹 王美香,王建湘,陈彤,李金洋,胡羽萌.心痛方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临床疗效及对C-IMT等的影响[J].,2014,(1):45-47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466
  • 下载次数: 670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