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药”与“甘药”——试析《黄帝内经》中药物分类的文化内涵
作者:
作者单位:

1.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2.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作者简介:

李磊,男,助理教授,医学博士。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毒药”和“甘药”是《黄帝内经》中提出的药物分类概念,反映了药物应用发展的早期面貌。性味有偏、作用峻猛、能够祛邪除病、对人体有刺激或毒副作用的药物称作“毒药”,而性味甘美、作用平和、功在补虚、对人体没有刺激及毒副作用的药物则称作“甘药”,这种对药物性能功用的认知方式无疑与秦汉时期盛行的籍服食丹药以求长生不老的道家神仙之术有关。《内经》中“毒药”、“甘药”的药物分类方式在东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明确体现了早期中药理论和道家养生理论相互吸收、相互为用的学术特征。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李磊,尤传香.“毒药”与“甘药”——试析《黄帝内经》中药物分类的文化内涵[J].,2011,(2):35-37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6-10-24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