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
作者:
作者单位: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361009)

作者简介:

洪一梅,女,福建中医学院2009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临床。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且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但近年来,中医辨证分型与SLE微观指标关系的研究和中医药治疗SLE的临床研究相继展开,不少研究表明中医药辨证对SLE的疗效是确切的,尤其在增强疗效、抑制西药的毒副作用、有效地撤减激素用量和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今笔者针对近年来中医辨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情况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1] 刘晓微.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证体会[J].吉林中医药,2008,28(2):105.
    [2] 石建,冯丽.谈中医体质学说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防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8):23-24.
    [3] 崔小强.补肾法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3):306-307.
    [4] 惠乃玲,李振彬,杨静.从“毒”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J].河北中医,2008,30(12):1276-1278.
    [5] 张晨,魏艾红.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舌尖微循环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3):368-369.
    [6] 吴国琳,李天一,韩咏梅,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医辨证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l2(11):853-854.
    [7] 刘维,刘晓亚,张宏博.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关系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2):115-117.
    [8] 孙然.9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的抗核抗体谱与肿瘤坏死因子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12):1125-1128.
    [9] 刘书珍,刘广西,刘三运.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11):995-996.
    [10] 郝平生.系统性红斑狼疮辨治体会[J].江苏中医药,2010,42(5):28-29.
    [11] 张瑞萍.清补汤配合强的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71例[J].陕西中医,2008,29(4):400-401.
    [12] 杨晓砚,刘晓亚.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72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8,40(3):43-44.
    [13] 刘明显,刘艳萍.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研究[J].中外医疗,2009(9):7-8.
    [14] 胡学庚.中药熏蒸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5):50-51.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洪一梅.中医辨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J].,2010,(5):64-66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465
  • 下载次数: 716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