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抵当汤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临床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518020)

作者简介:

张忠,男,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加味抵当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对相关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将90例经彩超确诊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8)与对照组(n=42),对照组服用拜阿司匹林100mg/日,阿托伐他汀20mg/日;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抵当汤,100ml/日,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监测血清生化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并用彩超对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程度进行评估;观察卒中发作情况。结果:治疗3月后治疗组颈动脉易损斑块数量及积分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6月后治疗组还出现总胆固醇水平、炎症因子hs-CRP及ICAM-1水平较对照组也有明显下降(P<0.05);终点事件急性脑卒中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加味抵当汤稳定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疗效确切,优势明显,不良反应低,安全性好。

    参考文献
    [1] 刘东红,陶军,张焰,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分级在预测冠心病中的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27(3):336.
    [2] 刘晓英,崔炜.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10):827.
    [3] Andaluz N,Zucearello M.Place of drug therapy in thetreatment of carotid stenosis[J].CNS Drugs,2005,19(7):597-622.
    [4] 王纯正,徐智章.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56.
    [5] 韦立新.不稳定斑块破裂的形态学及发生机制的病理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3,23(5):441-443.
    [6] 苏博,勇强,李治安.超声技术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8,7(2):211-212.
    [7] 曹化,居克举,李明超.雷米普利稳定颈动脉易损斑块预防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210-2212.
    [8] 杨芳芳,郭航远,池菊芳.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64-66.
    [9] 王宁群,李宗信,黄小波,等.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候及血清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关系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9(16):75-78.
    [10] 刘红斌.他汀类药物的调脂作用与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09.7(9).28-29.
    [11] 张春燕,徐丹.大黄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2007.16(11):1404-1405.
    [12] 梁进权,宓穗卿.水蛭、虻虫药对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4(3):71-73.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张忠,黄若兰,徐慕娟,黄毅斌.加味抵当汤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临床研究[J].,2010,(3):42-45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526
  • 下载次数: 699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