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气机升降失调之病机及分类证治
作者:
作者单位: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455000)

作者简介:

宋文俊,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硕士。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参考文献
    [1] 北京中医学院.中医学基础[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22.
    [2] 北京中医学院.中医学基础[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17.
    [3] 刘渡舟等.伤寒论诠解[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31.
    [4] 李时珍.本草纲目(第十五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1009.
    [5] 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第八)[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107.
    [6]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M].福建:科技出版社,1987:82.
    [7] 成无已.注解伤寒论(影印本,据明代赵开美刻《仲景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59.
    [8] 朱肱.类证活人书(卷十二)[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98.
    [9]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伤寒论注三种》本)[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13.
    [10] 张路玉.伤害缵论(正方)[M].长沙: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中华医典(光盘).
    [11] 王心东.《伤寒论》桂枝平冲治悸原理探讨[J].中医药学报,1985(5):41-43.
    [12] 成无已.注解伤寒论(影印本,据明代赵开美刻《仲景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69.
    [13] 刘渡舟等.伤寒论诠解[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10.
    [14]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M].福建:科技出版社,1987:57-58.
    [15]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M].福建:科技出版社,1987:62.
    [16]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M].福建:科技出版社,1987:58.
    [17] 何廉臣.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M].上海:科学枝术出版社,1959:250.
    [18] 刘渡舟等.伤寒挈要[M].北京:人民卫生版社,1983:172.
    [19] 章虚谷.医门棒喝·卷四[M].称山书屋藏板:5.
    [20] 刘保和.从气机升降谈六经病的病机[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5(2):13-15.
    [21] 吴东炀.医学求是二集·下卷[M].清·光绪十年刊本.
    [22] 湖北中医学院.伤寒论选读[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04.
    [23] 刑锡波.伤寒论临床实验录[M].天津:科技出版社,1984:102—103.
    [24] 刘保和.从气机升降谈六经病的病机[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5(2):13-15.
    [25] 何廉臣.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M].上海:科学枝术出版社,1959:80.
    [26]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M].福建:科技出版社,1987:144.
    [27] 赵明锐.经方发挥[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125.
    [28] 袁金声.袁家玑教授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对《伤寒论》厥阴病的认识[J].贵州医药,1983(1):53—55.
    [29] 袁金声.袁家玑教授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对《伤寒论》厥阴病的认识[J].贵州医药,1983(1):53-55.
    [30] 李月.乌梅丸临床应用经验点滴[J].中医杂志,1964(8):29.
    [31] 袁金声.袁家玑教授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对《伤寒论》厥阴病的认识[J].贵州医药,1983(2):39-41.
    [32] 李培生等.伤寒论(教学参考丛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477.
    [33] 李培生等.伤寒论讲义[M].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126.
引用本文

宋文俊.《伤寒论》气机升降失调之病机及分类证治[J].,2010,(1):14-19, 4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17-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