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抑郁焦虑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1.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350003);2.福建中医学院2008级中医内科学研究生(350003)

作者简介:

林平,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伴抑郁焦虑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情况。方法:按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并随机抽取1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证型调查,研究各证型分布并与FD症状谱比较,以及各证型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虚气滞证最为常见(54.4%);2、中医各证型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谱比较:餐后饱胀感、上腹痛以脾虚气滞证明显;早饱以脾胃气虚证明显;上腹烧灼感以湿热滞胃证明显;3、中医各证型与SDS、SAS量表评分比较:脾虚气滞证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值均最高,而湿热滞胃证在两个自评量表中评分均最低。结论:伴抑郁焦虑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各证型分布及症状差异明显,脾虚气滞证型最为常见;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虚为主,标实以胃气失降、肝气郁结、湿阻气滞为主,病位以脾、胃、肝为主。

    参考文献
    [1] Witteman EM,Tytgal GN.Functional dyspepsia[J].Neth J Med,1995,46:205.
    [2] Haug TT,Wilhelmsen I,Ursin H,et al.What are the real problems for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J].Sc and J Gastroenterol,1995,30:97-100.
    [3] 孙菁袁,耀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标准的浅识[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11):764-765.
    [4] 王永炎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61-167.
    [5]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6):381-383.
    [6] 林平,黄铭涵,张强.鸡矢藤与柴芍六君子汤合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2):1134-1135.
    [7] 李国华,侯晓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与肝病杂志,2002,11(4):370-373.
    [8] 李红露,钟英绮,苌新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及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4):484-485.
    [9] 李章,高镇松,林和文.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及抗抑郁药辅助治疗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4953-4955.
    [10] 韩志斌.陈丽霞,陈毅斌.抗抑郁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精神心理因素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9(8):16-17.
    相似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林平,黄铭涵,黄小燕.伴抑郁焦虑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研究[J].,2009,(6):42-4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430
  • 下载次数: 1052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1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