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中文标题
英文标题
作者中文名
作者英文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文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
单位中文名
单位英文名
中图分类号
DOI
+高级检索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论文查重自检
投稿须知
联系我们
首页
>
过刊浏览
>
2008年第卷第3期
优先出版
PDF
HTML阅读
XML下载
导出引用
引用提醒
哲学是中医的科学源头
作者:
李致重
李致重
中华中医药学会100029
在知网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作者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100029)
作者简介:
李致重,男,主任医师,教授。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在知网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摘要
|
图/表
|
访问统计
|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引证文献
|
资源附件
|
文章评论
摘要:
关键词:
科学 中医学 哲学
Abstract:
Key words:
科学 中医学 哲学
参考文献
[1]
李致重.中西医之间的公理性原则和人类医学革命[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6:4.
[2]
亚里士多德.苗力田(译).形而上学[M].第1版.台北:知书房出版社,2001:15.
[3]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第1版.北京:中华书局,1983:4.
[4]
邬昆如.哲学入门[M].第1版.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351.
[5]
[德]胡塞尔.倪梁康译.科学作为严格的科学[M].第1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
[6]
李震.基本哲学探讨[M].第2版.台北:辅仁大学出版社,2005:89.
[7]
曾仰如.形上学[M].修订版.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5:1.
[8]
陈治维.影响世界的哲学家[M].第1版.台中:好读出版有限公司,203:322.
[9]
邬昆如.形上学[M].第1版.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290.
[10]
罗光.生命哲学[M].修订3版.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5:1.
[11]
李致重.中医形上识[M].第1版.香港:奔马出版社,2005:275.
[12]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35.
[13]
郑恩元.中医是成熟的科学[J].科技中国,2005,12:84.
[14]
[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第1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15]
[德]黑格尔.逻辑学(上卷)[M].第1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
[16]
章太炎.章太炎医论[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相似文献
[1]
李致重.
哲学是中医的科学源头
[J].中医药通报,2008,7(3):14-18.
[2]
周然,李俊.
中医学是完美的科学吗?——从科学哲学角度审视中医的科学性
[J].中医杂志,2011,52(8):631-633.
[3]
曾召.
中医学历教育若干哲学关系的思考
[J].中医教育,2004,23(5):7-8.
[4]
李致重.
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4).
[5]
郑志坚,孟庆云,孙涛,冯清.
哲学、科学及中医的划分
[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1(10):914-915.
[6]
张其成.
《中医哲学基础》导论
[J].中医药文化,2004,21(3):6-8.
[7]
孙广仁.
中医精气学说与哲学精气学说的源流
[J].中华中医药杂志,1997(3).
[8]
钱伟.
科学对待中医按摩
[J].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09(9):4-5.
[9]
邹飞,蒋祥林.
从哲学角度认识中医的“气”
[J].河南中医,2014(7):1219-1220.
[10]
彭江安,舒长兴.
对“中医是什么”的再思考
[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
[11]
兰凤利,丁年青.
中医英语学科建设的重点是教材建设
[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5):96-97.
[12]
邓铁涛.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灵魂
[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2,20(4):394-395.
[13]
王台.
中医需要接受科学洗礼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8):1014-1022.
[14]
张其成.
《中医哲学基础》导论
[J].医古文知识,2004,21(3):6-8.
[15]
吴元胜,朱华宇,禤国维,范瑞强.
证候研究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8):1296-1297.
[16]
朱清时.
中医是复杂性科学
[J].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04(18).
[17]
戴豪良.
中医唯象理论研究是发展中医的又一重要途径
[J].中医研究,1995,8(4):1-3.
[18]
曹东义.
回归中医是创新本源
[J].中医临床研究,2011,3(5):F0002-F0002,F0003.
[19]
刘焕兰.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是关键诠释
[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9):1708-1709.
[20]
刘焕兰.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是关键诠释
[J].中医药学刊,2004,22(9):1708-1709.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李致重.哲学是中医的科学源头[J].,2008,(3):14-18
复制
分享
0
文章指标
点击次数:
454
下载次数:
696
HTML阅读次数:
0
引用次数:
0
历史
收稿日期:
最后修改日期:
录用日期:
在线发布日期:
2016-10-26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