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中文标题
英文标题
作者中文名
作者英文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文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
单位中文名
单位英文名
中图分类号
DOI
+高级检索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论文查重自检
投稿须知
联系我们
首页
>
过刊浏览
>
2007年第卷第2期
优先出版
PDF
HTML阅读
XML下载
导出引用
引用提醒
《伤寒论》是奠定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石
作者:
朱良春
朱良春
江苏省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226001
在知网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226001)
作者简介:
朱良春,男,著名中医学家。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在知网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摘要
|
图/表
|
访问统计
|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引证文献
|
资源附件
|
文章评论
摘要:
关键词:
伤寒论 方经证治 辨证论治
Abstract:
Key words:
伤寒论 方经证治 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
朱良春.
《伤寒论》是奠定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石
[J].中医药通报,2007,6(2):14-19.
[2]
李小会.
《伤寒论》汗证之辨治
[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5).
[3]
韦义展,黄家诏.
《伤寒论》治湿七法
[J].江苏中医药,2007,39(5):51-53.
[4]
陈琦军.
浅谈《伤寒论》病脉证治的辨证特色
[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488-488.
[5]
柴瑞震.
《伤寒论》“利证”的证治
[J].光明中医,2008,23(5):566-569.
[6]
黄芳,赵映前.
《伤寒论》口渴证治
[J].光明中医,2009,24(7):1224-1225.
[7]
陈洋,徐列明.
《伤寒论》肝病证治探讨
[J].四川中医,2007,25(2):42-44.
[8]
李小会.
《伤寒论》急症证治探讨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3).
[9]
刘玉超,李宇航.
《伤寒论》治喘六方
[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2,27(3):9-11.
[10]
杨琦,;苏文革.
浅谈《伤寒论》心悸证治
[J].湖南中医杂志,2014(12):113-114.
[11]
黎木国.
浅探《伤寒论》的寒热错杂证治
[J].河南中医,2007,27(1):6-7.
[12]
柯有甫,魏克民.
《伤寒论》辨治原则探讨
[J].浙江中医杂志,2002,37(10):443-444.
[13]
王斌,施亦青.
《伤寒论》方辨治失眠六法考释
[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2):14-15.
[14]
卢锦东.
《伤寒论》太阳经辨治失眠机制浅析
[J].中国民间疗法,2015,23(1):5-6.
[15]
严石林,陶怡,邓瑞镇,王浩中,沈宏春,许嗣立.
从《伤寒论》探讨寒热错杂证候辨治
[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0):2202-2204.
[16]
阳国彬,刘玉芳.
《伤寒论》泻心汤类方辨治胃癌并发症
[J].湖北中医杂志,2016(3):53-55.
[17]
张广政,高霖.
《伤寒论》少阴病阳虚寒凝证证治探析
[J].新中医,2015(3):275-276.
[18]
李永清.
《伤寒论》咳喘证治
[J].福建中医药,1988(2).
[19]
杨克雅,陈东亮.
《伤寒论》温阳三方与心衰辨治
[J].光明中医,2016(5):631-633.
[20]
李小慧.
《伤寒论》心悸证治
[J].河南中医,2013,33(3):320-321.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朱良春.《伤寒论》是奠定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石[J].,2007,(2):14-19
复制
分享
0
文章指标
点击次数:
427
下载次数:
797
HTML阅读次数:
0
引用次数:
0
历史
收稿日期:
最后修改日期:
录用日期:
在线发布日期:
2016-10-26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