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中文标题
英文标题
作者中文名
作者英文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文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
单位中文名
单位英文名
中图分类号
DOI
+高级检索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论文查重自检
投稿须知
联系我们
首页
>
过刊浏览
>
2007年第卷第1期
优先出版
PDF
HTML阅读
XML下载
导出引用
引用提醒
肾主骨生髓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理基础关系
作者:
眭承志
眭承志
福建中医学院2005级博士研究生350003
在知网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作者单位:
福建中医学院2005级博士研究生(350003)
作者简介:
眭承志,男,医学硕士,厦门市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在知网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摘要
|
图/表
|
访问统计
|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引证文献
|
资源附件
|
文章评论
摘要:
关键词:
肾主骨生髓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中医理论 生理 病理 关系
Abstract:
Key words:
肾主骨生髓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中医理论 生理 病理 关系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
眭承志.
肾主骨生髓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理基础关系
[J].中医药通报,2007,6(1):38-40.
[2]
王志萍 李祥炜.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学理论基础初探
[J].江西中医药,1999,30(2):58-58.
[3]
范琳燕,陈劲云.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肾主骨的内涵探微
[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6):95-96.
[4]
马元.
小议“肾主骨”与骨质疏松症
[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2):91-91,109.
[5]
李宁,谢兴文,陈欣.
“肾主骨、生髓”理论在骨质疏松症研究中的应用
[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4):70-72.
[6]
李中万,庄洪,李钊,赵可伟,魏合伟.
ET、NO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临床研究
[J].中医正骨,2005,17(2):16-17.
[7]
张华,冯新送,庄洪,刘庆思.
一氧化氮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临床研究
[J].中医正骨,2004,16(10):7-8.
[8]
刘志坤,眭承志.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血瘀证相关分子生物学的关系
[J].中医正骨,2004,16(5):57-58.
[9]
王世伟,高旸,刘文波,何桂群,冯小波,胡志俊.
肾主骨与骨质疏松症
[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8):76-78.
[10]
张春玲 王小云.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J].中医药研究,1996(3):62-64.
[11]
杜莹,吴宗霈,邵敏.
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J].中医正骨,2006,18(8):79-80.
[12]
周军,肖红,眭承志.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细胞因子
[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4,12(3):49-52.
[13]
刘海全,秦佳佳.
论肾虚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J].中医药导报,2006,12(10):3-4,29.
[14]
廖琳,黎学松,蔡全辉,梁雁崧,赖荣斌,萧伟成,蔡颖璋.
补肾生髓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4):287-290.
[15]
潘心瑶,谢欣薇,周琦,王凌.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药研究进展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9):1140-1147.
[16]
程志安,萧劲夫.
从GH-IGFs轴探讨“肾主骨”的病理生理基础
[J].中医正骨,2000,12(4):48-50.
[17]
陆洋,谢林.
基于“肾主骨生髓”辨治脊髓型颈椎病的经验
[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9,53(12):30-32.
[18]
眭承志,刘志坤,陈少玫,王彦伟,程火生.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血瘀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5):456-458.
[19]
李巧如,候冬梅,刘勤社.
试论肾主骨生髓的科学性
[J].陕西中医,1999(3).
[20]
陈通,田凤超,张苑莉,赵晓梅.
“肾主骨、生髓”的实验研究
[J].天津中医药,1991(4):30-30,42.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眭承志.肾主骨生髓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理基础关系[J].,2007,(1):38-40
复制
分享
0
文章指标
点击次数:
409
下载次数:
725
HTML阅读次数:
0
引用次数:
0
历史
收稿日期:
最后修改日期:
录用日期:
在线发布日期:
2016-10-26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