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腹诊法原理及理论依据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张登本,男,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五运六气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兼职博士指导教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委员会顾问。先后在全国10余家杂志、报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独著或主编出版专著、教材、教参32部,担任新世纪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学基础》第一、二版主编;参编出版教材和专著16部。代表著作有《内经词典》《内经的思考》《黄帝内经通解》等。其中《内经词典》获陕西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中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主编的《中医学基础》教材被评为国家级优秀中医药教材;曾被评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等。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Principle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Abdominal Diagnos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腹诊法是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之一,发端于《内经》和《难经》,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予以临床验证和践行,自此这一诊病方法就成为历代医家临床认知病证的重要手段。这一诊法与《内经》创立中医学其它诊病方法一样,都依存于“司外揣内”的思维背景,凭借着相当丰富的临床实践资料的支撑,以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等理论为其基础,成为独特的诊病手段,是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识病方法。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张登本.中医腹诊法原理及理论依据[J].,2018,(6):1-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9-01-24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