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学术界就“四关”争论诸多,最主要争议点在于“四关”“四关穴”“开四关”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开四关”到底如何定义。通过古与今文献的梳理,可认为此两问本质上的答案相同,此三者皆应当是广义的存在,不可被定义为某一种狭义的解释,故可认为所有争论定当属于其狭义之说。
临床运用“开四关”治疗疾病的效果较好,但关于“四关”“四关穴”“开四关”三者之间关系,以及“开四关”到底如何定义争论纷多。本文通过梳理古今文献,厘清“四关”“四关穴”“开四关”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开四关”的定义,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此为“四关”首次出现。而后,各家注释纷起。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注解为“四关,四肢也”;马莳在《灵枢注证发微》注解为“四关者,即手肘足膝之所,乃关节之所系也”;张志聪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分析“四关者,两肘、两腋、两髀、两腘皆机关之室”;罗东逸在《内经博议》有言“四关属手足踝骨以上,其地各尺,为手足诸阳之本”;高诱则在《淮南子注》提到“四关,耳、目、心、口”等。以上均为后世医家对《黄帝内经》中“四关”的阐述。诸位医家皆表示“四关”为人体的部位,但在部位描述上有所差异——尤其大部分著作记载“四关”为肘膝、关节之处,少部分论及其他;同时均未明确提出“四关”为特定的穴位。而后世医家关于“四关”为腧穴的言论,诸多基于《标幽赋》中所述的“开四关”。如《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注释《标幽赋》篇幅中,王国瑞提到刺“四关”即为刺“所谓六十六穴”,并明确提出“四关”为腧穴之论。
今之人,有继承“四关”为部位之论。如王昕耀
今之人,有支持“四关”为腧穴之论。学术界未止步于论“四关”即为太冲、合谷四穴,而是对此为何穴各有争鸣。随着针灸现代研究更深层次的发展,张卫星
除以上论述外,张登
古之论“四关”,皆言同论与“四关穴”。如《针灸大全》有载“十二原出于四关,太冲、合谷是也”;李梃在《医学入门·杂病穴法歌》中注称“四关三部识其处,四关,合谷,太冲也”;杨继洲在《针灸大成》注释“出于四关,太冲、合谷是也”。而后杨继洲在《针灸大成·经外奇穴》篇明确提出“四关四穴,合谷、太冲是也”,此可为“四关”与“四关穴”分开论之始端。《针灸集成·卷二》曰“上吐下闭,关格,宜泻四关穴。谓合谷、太冲是”,此为应用“四关穴”治疗疾病的记载。观以上诸位医家之论“四关穴”,皆言合谷、太冲四穴,未言其他。
今之论“四关穴”,诸多从“四”“关”穴而论。基于以“四”为中心的观点,有言“四关穴”当归于“腹四关”,即滑肉门穴和外陵穴四
《标幽赋》曰:“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此为“开四关”之首次出现。针对“开四关”的注释,王国瑞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认为“主人寒热头痛……四关者,两手、两足,刺之而已矣”;吴崑在《针方六集》则认为“毫针为质甚微,如下文平五脏、调六腑、遣八邪、开四关,所贯何多岐”。关于两位医家对“开四关”的论述,王国瑞理解“开四关”为针刺“四关”之义,而吴崑则认为“开四关”为一个治疗原则,两者对于“开四关”的不同见解,可认为是古往今来就“开四关”争论的一个缩影。总之,古之论“开四关”,不外乎理解为针刺“四关”及治疗原则。
有研
本文通过溯古追今,拟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四关”“四关穴”“开四关”三者之间关系;二是阐述何为“开四关”。以下为笔者之拙见。
古之论“四关”“四关穴”“开四关”,三者之间的关系如

图1 古之论“四关”“四关穴”“开四关”三者之间的关系图
今之论“四关”“四关穴”“开四关”,三者之间的关系如

图2 今之论“四关”“四关穴”“开四关”三者之间的关系图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四关”“四关穴”“开四关”三者绝非是多一字少一字的区别,更不能局限于概念上的差别。就论“四关”与“四关穴”,不能单纯地认为“四关”等同于“四关穴”;就论“四关穴”与“开四关”,不能简单地认为“开四关”等同于针刺“四关穴”;就论“四关”与“开四关”,不能浅显地认为是理论与治疗方法的区别。笔者认为,“四关”“四关穴”“开四关”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之特性,故笔者不认同用时间先后和概念来割裂此三者,而应当基于发展的角度思考。正如将“四关穴”定义为太冲、合谷,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相当于摒弃了除其以外的发展,这不仅曲解了古之争议,而且阻滞了今之争鸣。
笔者认为,何为“开四关”的问题,与“四关”“四关穴”“开四关”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如出一辙。纵观历代医家对“开四关”的论述,皆不是固定或单一的。从医学发展的角度看,既要承认“开四关”是针刺合谷、太冲,是针刺“四关”,也要认可“开四关”是治疗原则。笔者认为只要是顺应其理论发展的规律,并且经历过临床的考验,皆应当接纳与共存。简而言之,“开四关”应当是广义的存在,所有争论当属于其狭义之说。
参考文献
王昕耀,邱茂良.四关本义刍言[J].中医杂志,1987:28(5):45-46. [百度学术]
李艳梅,高树中.“四关”辨析[J].中国针灸,2005,25(5):340-342. [百度学术]
秦庆广,余玲玲,陈磊.《内经》之“四关”[C]//中国针灸学会(China Association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机能室;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颈肩腰腿痛中心,2011. [百度学术]
王富春,魏丽娟.四关部位的探讨[J].中医药信息,1988(1):3,5. [百度学术]
陆颖,王曙松,李洁.灵枢“四关”考补[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925-926. [百度学术]
张卫星,杨旭光,高希言,等.四关本义辨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3,29(4):619-621. [百度学术]
王磊,李璟.四关新释[C]//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分会.第十五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研讨会暨第十一届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2010. [百度学术]
张登部.论“四关”[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0(1):10-13. [百度学术]
张安莉.“四关”小议[J].福建中医药,1985(4):50-51. [百度学术]
郑君,张昆.重拾《内经》四关理论精义[J].四川中医,2011,29(6):35-37. [百度学术]
李仁淑.腹针“引气归元、腹四关”临床应用案例[C]//中国针灸学会腹针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院.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黑龙江省勃利县水务局,2007. [百度学术]
王漫,康明明,张智龙.“四关”探幽[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2):177-178. [百度学术]
黄建军,张军.四关穴及临床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9):45-47. [百度学术]
刘红菊.“四关穴”辨析[J].河北中医,2002,24(1):38. [百度学术]
余亮,慕容志苗,樊小农.《标幽赋》四关刍议[J].中国针灸,2020,40(9):996-998. [百度学术]
刘星,牛阳.再论三阴三阳开阖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5):1908-1910. [百度学术]
戴伟.“四关”穴初探[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3):249. [百度学术]
周绪柳,王华,吴松,等.四关穴探析[J].针灸临床杂志,2023,39(4):95-98. [百度学术]
蔡依妏,裴建.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探讨“开四关”经穴效应特异性规律[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23,12(1):27-31. [百度学术]
许慧,李恋秋,康贞,等.电针“四关”穴对卒中后抑郁大鼠结肠5-羟色胺、粪便短链脂肪酸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3,43(5):545-551. [百度学术]
陈韬,叶海敏,康贞,等.电针“四关”穴及其相应单穴对PSD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BDNF、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8):2948-2954. [百度学术]
阎路. 益气开四关针法临床之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1997,13(Z1):59. [百度学术]
丁一,朱浩铭,和昭君,等.“新”四关穴:浅议列缺与丰隆配伍[J].时珍国医国药,2022,33(9):2227-2229. [百度学术]